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班牙与敦煌均拥有丰富灿烂、数额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西班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及敦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呈现文化旅游与非遗传承双向促进、享受国家政策支持、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等优点,而敦煌目前面临着文旅融合不到位、传承人保护体系不完善、非遗教育开展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吸取西班牙的发展经验,结合敦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应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财政支持,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各阶段非遗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5.
曾俊华  侯小锋  周莉 《民族学刊》2018,9(5):84-89, 125-126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 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 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 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敦煌的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出发点,分析现代社会非遗传承人才缺乏的原因,针对敦煌非遗的特殊性,提出保护与传承敦煌非遗的可行性措施——基于政府政策和科学研究自上而下的引导保护,结合社会各界人士的实践工作的多方合力的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韶关市石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制酒技艺传承观念、成本利润、市场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品牌建设和本地人联合等方面,对目前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传统技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日渐衰落、政府大力保护非遗技艺和扶持非遗相关产业的背景下,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协同促进对石塘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韶关市石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制酒技艺传承观念、成本利润、市场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品牌建设和本地人联合等方面,对目前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传统技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日渐衰落、政府大力保护非遗技艺和扶持非遗相关产业的背景下,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协同促进对石塘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移民群体从原本的社会结构中脱嵌出来,在短期内难以融入移居社会,进而成为社会夹缝中的边缘群体.面对边缘化的生存情境,不同的移民群体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20世纪90年代,云南山区的苗族群众进入广东阳江代耕.在边缘化的生存情境中,他们并没有走上同化的道路,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代耕社区,并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亲属网络建构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是民间文化的源头活水,任何民俗文化事象与当地民众的社会文化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具体呈现了贵州清水江上游苗族独木龙舟节的丰富内容,分析了独木龙舟节的性质和功能,揭示了独木龙舟节与苗族社会文化的逻辑联系,指出独木龙舟节对于理解文化整合性、文化活力内源性和文化形式变化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及其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跨国流动中,在韩朝鲜族在不断改变其流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实际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群体的归属结构,其归属感、价值观、认同感也在不断被打破和重塑.比起20世纪90年代末朝鲜民族“族性”的淡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的强化,21世纪前10年的后半期开始,由于韩国对朝鲜族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朝鲜族本身的各种共时性的复杂身份,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交错和张力,其身份认同呈现出日趋开放和多元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七百弄布努瑶雷公信仰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认为雷公信仰是布努瑶生存环境和生计方式的折射,围绕着雷公庙形成的各种禁忌、传统惯例,在规范村民的行为和活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内化为村民的价值观念并体现于村民的日常行为之中.它成为布努瑶民间法中更具约束力的另类“准法律”规范,维护着人地关系的和谐,调控着布努瑶乡村秩序的构筑.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事业.目前,广西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但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诸如申报工作相对滞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空村化”加速、开发“过度商业化”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等困局.因此,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强化政府职责、坚持精准保护与发展一体化、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关系、确立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适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A村苗寨苗族作为特困族群总体上遵循节俭主义的消费伦理,消费欲望与拥有的资源之间的张力较少,化解消费风险的途径是依赖政府,但年轻人群消费的竞争与攀比心理日益显现.A村苗寨苗族的消费文化受到物质短缺和国家福利供给及外部消费主义文化等多方影响.其对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含义在于扶贫措施在保留一定现金支付的福利保障的基础上应着眼于为贫困人群通过资产建设与能力提升创造发展机会,同时这个过程中应考虑贫困族群成员的竞争心理给予应有的内部激励.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多依靠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族谱等口传古籍的形式世代传承下来.创世史诗《密洛陀》是布努瑶民间文学的核心部分,是布努瑶口传古籍的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人类起源、瑶族历史、迁徙路线、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家居服饰、节日庆典、婚恋生育、丧葬祭祀、禁忌习俗等领域,被誉为瑶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瑶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彝族火把节在民间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节日""'人'的颂歌的节日".火把节之于彝族,是"火"的颂歌,更是"人"的颂歌,对火把节所突出的"人"这个主体以及"人"的智慧、 力量、 精神、 生活,应给予充分关注.无论从口头表述还是从行为实践看,彝族火把节在扬善拒恶的叙事主旋律中所张扬的不是"神本文化",而是"人本文化",是彝族社会中传统深厚的以"人"为本文化的积极肯定与美妙歌唱.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彻理解这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此少数民族节日的人文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时间上延续了600多年,空间上覆盖了壮族历史上的主要分布区域,壮族土司制度的众多因子已转化成当代壮族的重要文化元素.因此,壮族土司制度是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土司制度研究成果是壮学建立的重要基石.壮族土司制度研究还可以在土司相关专题、土司文化遗产、与国内及东南亚邻国的比较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