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部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建设呈现散而弱的局面,跟不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就民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发挥文化生产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建设呈现散而弱的局面,跟不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就民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发挥文化生产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根据文化发展理论与区域文化现状,探索适合北部湾城市群文化发展模式,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文化繁荣的文化城市群.其核心是,共建文化服务体系、共建文化市场体系、共建文化企业体系、共同配置文化资源、共同制定文化政策、共同实行文化体制改革,为国内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5.
红水河流域汉族移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自秦汉时期开始有汉族移民进入红水河地区 ,但汉族移民大量进入红水河地区特别是进入红水河腹地是在明清时期。与广西其他地区相比较 ,汉族人口迁入红水河流域的时间较晚 ,规模较小 ,分布也比较散 ,而且很多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崇山峻岭之中 ,多与其他民族杂居。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 ,在红河水流域的壮族、汉族内部 ,壮汉及其他民族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分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对广西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它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同时对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影响。要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在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积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相似文献   

7.
自清朝开始,外来移民给赫哲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赫哲族商业经济的发展。移民为赫哲族地区的农业、手工业提供劳动力和技术支持,使商业经济的产生获得基础。移民又充当商品流通的载体,向赫哲族输送充裕的可交换的商品并把当地民族土特产品输出外地。最后,移民在赫哲族地区开设私营店铺,为商业贸易提供良好的交易地点。在移民积极影响下,赫哲族的渔猎产品化程度加深,商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农村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广西环北部湾建设应更多地关注该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的农渔村建设.本文在调查研究广西环北部湾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族特色的几种少数民族新农渔村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广西环北部湾地区新农渔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环北部湾沿岸的文化经历了起源、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根据考古学材料和文献的记载,环北部湾沿岸的文化既有本地的特色,又与中原文化,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外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北部湾沿岸的合浦、徐闻等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汇点。环北部湾沿岸的农业文化、商业文化、陶瓷文化、青铜文化、珍珠文化、佛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与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evel of convergence in the field of emigration and diaspora polic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The analysis of policies of 28 states shows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emigration and diaspora policies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area of intra-EU mobility. Moreover, EU states tend to apply territorial limitations to their emigration and diaspora policies. Therefore, it might be expected that future convergence will concern only the EU core. The most developed area of intervention of the individual EU Member States is heritage promotion, but it predates the EU and is a derivative of the historical emigration from Europe. Today, 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of EU emigrants, traditional heritage promotion is challenging, both on the national and EU level.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tackles the question of transnational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resulting from emigration. Drawing on several strands of political science literature, the theoretical section explains why emigration is likely to be detrimental to migrants’ voting rates, which specific factors may affect these rates’ variation and, overall, when and how emigration impacts nationwide voter turnout. The theory is then tested using original datasets on emigration, legal provisions for external voting and external voting rates in 10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post-communist democracies (CEE-10).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external voting rates are much lower than domestic ones and reveal that their cross-national and over-time variation can be, to a large extent, explained by legal provisions for external voting and diaspora size. As a corollary of the weak transnational participation, emigration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one tenth of the fall in voter turnout that has occurred in the CEE-10 since the early 1990s.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广西区域社会开发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而且明显表现为东西发展不平衡,这与周边省区特别是两广的地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其以强大的地缘经济辐射力影响着桂东、桂东南地区,并且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造就了桂东地区与桂西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西蝗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广西 65种方志资料 ,研究了该地区清代蝗灾的发生情况 ,纠正了正史中记载的不足 ,考察了清代广西两次蝗灾多发期、蝗灾区域分布和成因以及广西的治蝗措施等问题。并在文末对一些问题提出作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毗邻,双方对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显缓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和“两廊一圈”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广西的旅游业应当抓住机遇,实现“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藤峡地区在明代以猺乱频繁而闻名。明中期,桂西土司狼兵进入当地平乱,明政府安插教化,形成了猺、獞、狼、民等族类共存的格局。清朝,隨着国家正统文化秩序确立,土著通过创建宗族等方式建构祖先的士大夫形象。现今该地区被称为猺、獞、狼者已踪影难觅,取而代之者是被认定为汉族的人群,大多族谱也称祖先来自广东。族群标签及族谱编撰的背后,呈现的是地方社会变迁与国家秩序建立的复杂历史过程。本文以大藤峡地区崇姜里人群的身份变化为个案来揭示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百色地处桂西右江上游,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但其城市语言却为粤语,主要原因为近代大量粤商沿着右江进入百色城经商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广西商品经济史上的重要时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食盐、农产商品、手工业商品、土特产品几个方面考察了明代广西商品流通态势。由于明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作为边疆地域的广西,农业、手工业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平台。由于交通网络的成熟,促进了广西商品的发育,而商品的流动多是依托以珠江水系,广东是商品流向的主要区域,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无市不趋东”的商品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