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的反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着重了解人力资本与贫困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作用日渐凸出。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无论从整体素质还是发展态势上均于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源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将农村妇女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优势,动员广大农村女性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借鉴人力资本外溢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远高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产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从要素产出贡献率来看,物质资本对湖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贡献率之和仅为10%,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仍属于物质资本推动增长型,人力资本是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和短板所在,提升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城市贫困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贫困的诸多成因中能力的贫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从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野出发探讨一个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  相似文献   

5.
谢瑛 《经营管理者》2013,(16):142-143
女性人力资本的提升对社会、企业组织和女性自身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某电力企业女职工现状的对比分析,从女性的人力资本构成出发,在社会、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提升女性人力资本,促进企业和个人和谐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尤其农村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教育目前面临着很多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对人力资本投资重视不够,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我认为,只有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公共支出,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才能真正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与结构视角,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压力。文章现梳理了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剖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总量和结构问题,探析了它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的思考,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能使用偏好是否能够缓解相对贫困,现有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讨了偏好教育活动与偏好社交活动如何影响主客观相对贫困状况。研究发现,偏好教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个体的主观相对贫困状况,但无益于摆脱客观相对贫困,而且这种正向效应在农村地区更加凸显;偏好社交活动与缓解相对贫困状况则不存在显著关系。这表明数字技能因使用偏好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化的减贫效应,且体现了明显的城乡异质性,以上发现在经多种分析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可靠。从微观能动视角分析数字技能使用偏好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丰富了数字能力减贫效应的研究,同时在实践层面为数字时代的贫困治理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宇 《决策探索》2007,(5):15-17
一、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的涵义 所谓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就是指农村中富含人力资本的个体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迁移的过程,即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年轻健壮熟练劳动力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向非农生产部门.从个人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农村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从社会层面上看,则表现为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动.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可以分为智力流失和体力流失两种类型.所谓"智力流失"是指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迁移与流动;"体力流失"指年轻力壮的农村熟练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智力流失和体力流失,在本文中统称为农村人力资本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高她们的教育水平,而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黄金时期。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首先从相关的经济模型着手,分析论证女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女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效益;最后提出有关女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从能力贫困的视角对贫困的内涵做了新的阐释,为新时期我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我国的贫困治理问题呈现出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而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贫困则呈现出能力贫困大于物质贫困的新特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存在着健康生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教育能力等多维贫困问题。因而,应构建多元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体系,建设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治理意识和能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能力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杰 《科学咨询》2004,(9):34-36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制度贫困与人文贫困比经济贫困更为严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制度贫困和人文贫困造成了经济贫困,所以要彻底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变革农村经济制度,把"制度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13.
张曼 《决策与信息》2010,(12):237-23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客观存在,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本空心化的现象。我国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的“富足”与人力资本的“空心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使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阻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这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征。关于空间相关性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本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邻近省份两类收入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现为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关于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发挥其增收效应,受制于当地的经济环境状况。就现阶段东部、中部绝大部分省份而言,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医疗条件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工资性收入的作用增强、提高非工资性收入的作用降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对两类收入都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西部落后省份而言,农村人力资本的增收效应却随着某些经济环境的改善而有所降低。据此,中央财政并无包揽全国农村教育的必要,但应进一步向西部落后省份倾斜。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数量庞大且素质偏低的农村人口一直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蔚起 《经营管理者》2013,(31):133-134
生育率与子女人力资本投资量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导致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有较大区别,这更进一步造成农村发展滞后及城乡差距拉大。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增长率和低增长率使得农村始终处于低水平增长陷阱,而低生育率和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组合使得城市进入了高增长率的发展状态。农村居民选择高生育率并非偶然,而是其理性决策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城乡生育率和子女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逆向关系,并总结分析城乡间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生育率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口均衡发展可借助人口变量和外部变量调控两种路径,但二者都离不开女性人力资本的提高与优化。本文就女性人力资本对人口均衡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生存的重要支撑,是国民基础性产业。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对农业经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对农村地区开展了大力支持活动,还对其人力资本进行了大量投资。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决定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正向前进步伐。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作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评估我国农村贫困的方法,并使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几种贫困指数,对我国农村贫困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说明,在绝对贫困线之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目前大约为25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大约为3.1%,如果使用所选择的相对贫困线,则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都显著增加。同时在所考虑的几种贫困线之下,所有贫困指数都趋于上升。这说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持续朝严重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卓惠萍 《领导科学》2020,(2):119-122
从给付-规制视角出发,反思我国农村贫困妇女脱贫策略,可以发现:从给付方面看,扶贫给付水平逐年提高,并未很好地实现结果平等,没能改变农村妇女脆弱性贫困的现状,而且给付性扶贫资金去性别差异化的效果不明显;从规制方面看,保护女性权益的规制滞后,保障妇女就业权利的规制不足,从而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机会不公。基于此,完善农村贫困妇女脱贫策略必须持续加大扶贫经费投入,发挥给付手段的去性别差异化脱贫效用;完善社会保护性规制设计,发挥规制手段的去性别差异化脱贫效用;合理确定给付手段与规制手段的政策搭配,发挥"1+1>2"的脱贫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