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蚁族”是对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概括,并逐渐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又一弱势群体。经过对北京“蚁族”的调查和研究,但是处于不同地区的蚁族会有不同的状况。本文拟就广州市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即“穗蚁”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活条件及工作状况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创建“幸福广东”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蚁族”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该群体呈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且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蚁族”现象更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要敢于重视并逐步改善,高度重视对“蚁族”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芦垚 《领导文萃》2011,(5):33-36
2007年,青年学者廉思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蚁族”群体研究。2009年,他的课题正式被国家立项《潜在危机:中国“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当年9月出版《蚁族》一书。 新近出炉的这份报告,是在2008、2009年北京“蚁族”调查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到8月进行的全国范围内“蚁族”生存状况调查所得。这为“蚁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蚁族”怎么看世界?  相似文献   

4.
常琤 《办公室业务》2012,(11):110+1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大批大学生毕业后加入到了"蚁族"的行列。蚁族现象的出现给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重视蚁族档案管理,探求合理应对之道,是蚁族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蚁族"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特殊群体。自2009年廉思提出"蚁族"这一名词后,2010年两会,"蚁族"成了政协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蚁族"的出现,折射出了我国城市管理、大学生就业、社会底层群体稳定、教育体制等现实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学历群体实现有效地"知识就业"形成的严峻性。如果"蚁族"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廉思 《决策探索》2011,(6):48-49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群体的求职行为受到来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大学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研究“蚁族”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首先,蚁族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  相似文献   

9.
一面是上海、北京等城市美国领事馆门口长长的留学签证队伍,一面是华裔留学生拖着行李离开大学校园直接搬进华埠小隔间当“蚁族”,为什么这些80后华人、这些在国内曾是天之骄子的好学生,却在美国成为了“蚁族”?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蚁族作为弱势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蚁族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蚁族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使蚁族的相关利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蚁族"现象是中国转型社会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直接体现,而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各种困境是值得重视反思和重视的.本文结合"蚁族"的实际情况剖析"蚁族"生存艰难的原因,提出政府和社区应当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改善"蚁族"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青年学者廉思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蚁族"群体研究。该课题一经提出,引起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与生活的广泛思考。在"蚁族"群体中,有一类人的生活状态更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或非议或同情,褒贬不一,他们就是都市"凤凰男"。本文通过对凤凰男的访谈,试图揭示转型时期这类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既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道路,又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举措。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配套政策缺失、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误解”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创新“大学生村官”体制建设,意在促进“大学生村官”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写作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使大学生从重在“怡情”的传统作文的思维定势转向重在“应用”的现代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是应用写作教学中首先应当解决的难点问题。为求解这一难点问题,笔者在本校文秘专业二年级46名大学生中安排了两次学习总结的写作实验.一次安排在总结写作理论和案例教学之前,  相似文献   

15.
贾波 《科学咨询》2010,(10):30-30
“大学生村官”这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政治生态的建构及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新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中还存在“大学生村官”身份处境尴尬、难以适应乡村“熟人社会”、专业技能偏离等问题。应采取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完善选拔、培训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农村社会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从其初步成效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更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现实意义;对时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对充分发挥“三下乡”活动作用的思考等三个方面作了些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新农村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两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目前“两课”教学却不尽人意,问题重重,特别是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更是问题突出。本文将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目前他们对“两课”的态度分析探讨如何切实加强“两课”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证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犬学生想凭借考取证书来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采看,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正是大学生力图通过文化资本的积累来提升自我,在就业浪潮中达到文化资本与其他资本的合理转化。而“证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已逐渐戈为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砝码。本文通过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考证热”,并建议大学生理性看待考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