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入三方跨界创新主体建立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在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运用Matlab对不同共生演化模式进行模拟仿真,并以首都跨界创新大联盟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中跨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之和的取值。(2)当共生作用系数之和均为负时,系统属于互惠共生模式演化。(3)当任意两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均为正(负),另一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为负(正),系统属于寄生共生模式演化(4)当任意两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均为负(零),另一个跨界创新主体所受的共生系数之和为零(负),系统属于偏利共生模式演化。本研究为推动跨界创新联盟生态系统沿互惠共生演化路径升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相关制度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作为一种具有极其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同一切创新活动一样,具有风险性。对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风险的含义、类型及其控制机制和方式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适用技术共生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适用技术”也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作为与人类和自然“共生”的技术创新,“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代表了当代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丰田汽车生态系统天津地区的有关结点企业的创新共生指数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分析了该企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共生能力及其价值网,进一步验证了创新共生战略的运行效果.为我国企业改革、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解构,对于其形成及演化的分析较少,而演化研究中,借用生物学隐喻类比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则由于语义转化导致的困境,解释力较弱。本文尝试引入秩序变迁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理清其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一般工程创新和企业创新,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以需求为导向,是基于"目标锁定"的技术创新活动。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备构建与有效运转对于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解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构成,揭示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多主体共生竞合、多阶段交互演化、跨项目动态迁移),探讨创新场对于创新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基于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其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动态演化,发现对于创新生态位专一和创新生态势较低的创新主体,创新生态网络对于其竞争力提升的效应更加明显。最后讨论了研究贡献和实践启示,以期为重大工程创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演化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研究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基于生态学种群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对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阶段进行划分并给出具体特征表现,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动态演化过程可由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进行描述,建立最大环境容量模型,对中国1983-2007年的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处于成长期,二者之间互动发展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大工程建设中多主体协作促成创新已成常态,但涉及其中交互关系的研究并不深入.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选取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展案例研究,以深化对重大工程不同类别创新主体间主要关系的理解.研究将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种间关系定位为“共生”,发现其在创新主体交互过程中呈现出四项典型特征:关系结构的局部对称,交互内容的动态多样,利益影响的双向共存,活动界限的全面弱化.进而提出了“愿景共启-责任共担-情景共融”的针对性治理策略,以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和参与主体的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揭示了重大工程创新活动过程中主体交互关系方面的关键逻辑细节,为优化重大工程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关系视角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8  
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的特点,并对各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各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创新绩效,将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创新系统,提出了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条件及形成机理模型,并寻找具体的指标反映其相应的系统结构要素,通过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界定的结构要素和机理模型可以解释目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现实情形下系统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即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分别为(市场规制,不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绿色产品)。(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第一种均衡状态下,产品的基础价值、绿色偏好收益、绿色消费意识和产品价格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在第二种均衡状态下,政策收益、规制成本及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影响政府采取市场规制策略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种均衡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补贴系数、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和边际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理论提供参考,也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创新网络是由产业内以创新为目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企业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产业创新网络描述为企业间以创新为目的的关系网络;企业节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产业网络创新的基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企业的行为决策影响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中国基于TD-SCDMA标准的3G产业网络演进过程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的特点,仿真模拟是分析产业创新网络演进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性技术创新是企业把已有的知识、技术和市场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手段,能够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本研究基于创新的互动观点和领地性理论探讨了组织领地氛围对企业利用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发挥作用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由此构建出包括组织氛围(领地氛围)、组织结构(控制导向的HRM系统)和各部门主体(跨部门协调)在内的整合模型。本文以146家企业的2113名成员为样本,收集了多源数据,结果发现组织的领地氛围作为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软"的要素会降低跨部门协调进而不利于利用性技术创新的实现。进一步,控制导向的HRM系统作为组织的结构性要素,是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硬"的要素,能够通过调节跨部门协调与利用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来缓冲领地氛围对利用性技术创新的消极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对领地性理论、技术创新和HRM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何种影响是理论界存有争论的问题.营销学家认为具有正向影响;Christensen等认为具有负向影响.文章通过重新设计的研究模型和实证研究说明,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可能存在正向效应,也可能存在负向效应,这要由环境动荡性决定.根据所得结论,处于较低环境动荡性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只能不断提高营销能力和选择渐进式创新才能获得良好的创新绩效;而处于较高环境动荡性的企业,营销能力对创新会有双重影响效应,采用颠覆性创新是营销能力较弱的企业战胜大企业的一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提出智能创新生产力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发现智能演进创新和非守恒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研究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力,即智能创新克服人的生理认知能力有限性与客观物质(能量)变化无限性之间的悖论,创造利用物质世界的无穷手段和能力,创造时间和空间,解决资源稀缺与社会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发现智能创新自认知、自选择和自组织原理,破解著名的智能认知体系结构与优化代理体系结构(这是本文重要发现之一),研究智能创新的系统生产力,即智能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可以达到和实现理想的生产过程,使生产活动在开放的资源空间和动态系统中进行,虚拟智能的物理化使经济活动没有时空约束和资源稀缺约束,创新经济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创新生产力理论模型,即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与系统生产力概念也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出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new innovative enterprises engaged in different competitive markets by promoting innovation both in products and in services through open innovation web-based platforms, which allow for the collaboration of individual users and companies and for so-called crowdsourcing. A key issue concer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ions that could attract users with a specific role to proactively participate and contribute to the ope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cesses. This article, after highlighting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grounded on large body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literature on the motivation behind collaboration,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26 open innovation web-based platforms based on a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empirical study,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It also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systems’ and platform models on the attraction of the individuals characterised by different innovation ro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