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国内商业银行,以其内部会计操作风险为研究对象,在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风险评估方法、会计操作风险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结合银行内部特征,形成一套指标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作为计算评价结果的手段,最终建立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操作风险评估模型。同时结合具体银行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实例验证模型在会计操作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层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控制不健全,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本文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商业银行内控评价指标,从中选取适用于基层商业银行的内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保证金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性管理行为,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保证金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加强对保证金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保证金业务质量的前提条件.保证金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可以为保证金业务内部控制行为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而保证金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必须密切联系于我国商业银行保证金业务的现实性实践行为.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模型提供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从而揭示我国商业银行保证金业务内部控制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多因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目前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多因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现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科学评价与判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作了归纳总结,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要想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本文主要从构建风险评价系统、加速情报科学技术建设,强调系统安保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改善内部评价等方面出发,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案的改善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处理渗透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重大决策、控制监督等方方面面.面对经营和账务处理产生的大量信息,如何进行加工整理,发现和选择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大的业务并进行年度审计立项,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其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风险为导向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立项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操作风险损失是商业银行业风险损失的重要来源,但是,操作风险构成很复杂,难以结构化,并难以被管理者测量与监管。利用图形与统计相结合的贝叶斯网络法可以对商业银行业务过程进行建模,帮助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流程,激励业务操作质量的提升’并形成富有实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因此,本文利用工学领域广泛采用的贝叶斯网络法尝试性的运用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来检验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指标的具体运用,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漏洞,进而提出整改计划并进行整改。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量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戴文涛  李维安 《管理评论》2013,(1):128-138,176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发布,为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根据我国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目标,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以及注册会计师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等因素,有必要从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信息需求出发,建立一种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并由一个"局外人"(和企业没有利益关系的人,外部注册会计师不是局外人,他们和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益关系)如政府监管机构或外部非营利性机构(如科研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实施全面、综合、量化评价。基于此背景和客观要求,本研究根据内部控制理论、系统评价理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AHP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指数,并对内部控制指数进行分级,形成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由此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综合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本研究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的价值分配研究——基于中间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义飞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4,1(3):260-263
通过建立价格决策的静动态博弈模型,简化各企业的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等假设条件,对独立企业、且不存在统一"权威"的供应链的中间产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企业分别拥有中间产品价格和产量决定权,即不同的博弈权力的分配,如何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得出了谁具有价格决定权,谁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独立的定价权力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不能达到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阐述了突变现象的研究,探讨了突变的形式和突变点寻找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因素的讨论,给出了非线性企业组织规模的一般函数。探讨了非线性单主元企业组织规模函数的近似问题。结合例子,应用突变理论,就其折叠型、尖点型的突变判定进行了研究,并就突变点寻找的方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3.
李让辉  胡斌 《管理学报》2005,2(Z1):35-38
定性模拟是以非数字化的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模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为了使定性模拟技术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针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根据定性模拟理论,在一般激励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定性关系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并运用QSIM算法来模拟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类企业组织竞争中的复杂性表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企业组织在周期态的表现,提出复杂性表现评价概念.通过一个双寡头产量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决策参数的大小和初始条件的不同取值对博弈收敛到Nash 均衡快慢的影响.以累计利润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取值方法对该模型的在周期态、混沌态的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合位于 Nash 均衡点的稳定域内;累计利润对在 Nash 均衡产量的某邻域内的初始产量、对在 Nash 均衡稳定域的较大范围内的决策参数的取值是不敏感的;决策参数对初始产量收敛速度的影响及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问题是形成3维仿真图中坐标轴两侧不平坦区域的主要机制;Nash 均衡产量的实际稳定区域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稳定区域要小。  相似文献   

15.
管理科学部2008年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振  刘作仪 《管理学报》2009,6(2):165-169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对277个资助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管理科学部资助项目完成质量持续提高,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另外,在对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学科项目和不同依托单位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不足,结合管理科学部近年来项目受理与资助中的新变化,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运用EBO模型计算了不同企业不同年份终端隐含价值的基础上,对影响终端隐含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预测期盈利能力、行业市场占有率、负债/资产比率、固定成本结构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证明了代理理论适合我国国情,企业负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企业规模、投资规模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负的影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企业竞争活动反应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竞争活动特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竞争反应数量及竞争反应迟延与各竞争特性、企业性质以及部分行业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一项竞争活动影响竞争者的数量以及该活动对于竞争者的战略重要性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战略活动和高竞争执行条件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反,战术活动和低竞争执行条件却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活动的反应无论从速度和数量上都低于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井润田  左齐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83-386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各类组织提高其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人力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在最后提出了若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这些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成功实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Previous research (i.e., Wilder, Rost, &; McMahon, 2007 Wilder, D. A., Rost, K. and McMahon, M. 2007. The accuracy of managerial prediction of employee preference: A brief repor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27(2): 114. [Taylor &; Francis Online],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has suggested that managers perform poorly when predicting items and activities which their employees state that they might like to earn as part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replicate the earlier study conducted by Wilder et al. (2007 Wilder, D. A., Rost, K. and McMahon, M. 2007. The accuracy of managerial prediction of employee preference: A brief repor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27(2): 114. [Taylor &; Francis Online],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with a larger and more diverse sample of managers and employees. One hundred employees and 15 managers were asked to rank order a list of items/activities they thought their employees would most prefer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Next, employee preference for these same items was directly assessed using an employee reinforcer survey. Kendall rank-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managerial rank with the employee reinforcer survey. Correlations ranged from ?.6 to 1, with a mean of .25.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科学杂志社、上海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广角杂志社联合发起的领导科学基本概念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4~1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科学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书记马绍孟,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作了重要发言。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这个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