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红  张龙  叶祥松 《管理科学》2020,23(11):87-102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模式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变化. 因此,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首先检验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冲击效应. 研究发现: 1) 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 2) 在经济萧条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 最后预期美联储将会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建议中国央行同样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而减小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2.
邓富民  王刚 《管理世界》2012,(6):177-179
货币政策一直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采集我国月度宏观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利率变化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及投资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内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较长的时期内,货币政策则可以显著影响房价与房地产投资,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相比利率的调控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一些。  相似文献   

3.
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国家都是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开放经济条件下,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汇率与利率都存在紧密的联系。由于利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利率会进而影响汇率。当两个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当利率引起大量资本在国际之间的转移,外国资本流入的国家,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本国资本流出的国家,外汇供不应求,本币贬值。汇率波动,则有可能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动态通胀目标的货币政策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历史分解和反事实仿真方法研究了生产率冲击、消费需求冲击、通胀目标冲击、货币供给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DSGE模型对于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中国的货币供应机制中存在不可观察动态内生通胀目标,并且动态通胀目标对生产率冲击做出正向响应的同时,对消费需求冲击做出负向响应;反事实仿真分析表明,具有动态通胀目标的货币供应机制能够起到稳定通货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轶群 《管理科学》2022,(4):143-156
随着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增长,金融脱媒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因为金融脱媒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已有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但鲜有探讨金融脱媒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问题。以金融脱媒对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的不同影响机理为切入点,使用数理方法分别推导出包含金融脱媒因素的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等式,基于此,构建一个考虑金融脱媒的DSGE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技术进步冲击、投资专有技术冲击、消费偏好冲击、货币偏好冲击、政府支出冲击、劳动供给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等外生冲击,使用2003年至2018年中国的季度数据,全面系统地比较金融脱媒影响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更加关注通货膨胀,金融脱媒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面对金融脱媒,在利率规则下,调整名义利率幅度更大;在数量规则下,中央银行调整基础货币供给更稳健。②货币政策冲击的持续性在数量规则下明显弱于利率规则,金融脱媒对两类规则的持续性均有正向影响,但不足以改变两者的差异;政府支出冲击的持续性在两类规则下较为一致。③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和物价的效果在利率规则下高于数量规则,金融脱媒使数量规则下较弱的货币政策效果变得更弱。④政府支出冲击在利率规则下长期效果明显,在数量规则下短期效果明显。金融脱媒强化了财政政策冲击,并有平滑财政政策冲击、避免经济过度波动的效果。技术进步冲击对产出有较强的持续正向影响,是政策效果所缺乏的,金融脱媒放大了技术进步的作用。⑤在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下,货币政策、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和投资专有技术等冲击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产出和物价波动。利率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较小的扰动能使产出得到较大的增幅,这是数量规则无法获得的效果。无论哪种规则,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贡献均超过一半以上,是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中央银行在利率规则下行事,对物价的控制力更高。金融脱媒进一步提高了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贡献。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丰富了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突破目前以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为主的研究范围,不仅深化了对金融脱媒的理解,更为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提供新视角,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在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选择有效规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资本管制、意愿结售汇改革、冲销干预等特征,引入国际风险溢价构建一个小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分析了利率平价偏离时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经济波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1)利率平价偏离程度上升会增加本国通胀风险,加剧经济波动,伴随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如果央行忽略利率平价偏离的影响,将低估外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本国通胀和经济波动,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2)资本账户开放会减小本国通胀风险,降低本国经济波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因此,中国应该坚持资本账户开放,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减小利率平价偏离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不受限制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措施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价格有明确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对有效性有差异货币增长是有效的政策工具而利率不是。名义汇率的变化影响产出和价格。  相似文献   

9.
荆中博  贾妍妍  方意  李政 《管理科学》2023,(10):114-137
维持物价稳定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不同于以往的总量研究,本研究从行业层面出发,拓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研究物价波动通过投入产出、资本关联等渠道进行跨行业溢出的作用机制,分析货币政策与物价指数的相互溢出效应并提出假说.然后,利用中国货币政策、供给端生产价格指数和需求端消费价格指数构建LASSO-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供给端价格指数对需求端的溢出效应大于反方向溢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与物价指数之间具有更强的相互溢出效应;行业层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与物价指数之间具有更强的相互溢出效应;供给端物价指数波动的渠道分解方面,相比资本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以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波动为代表的共同冲击是物价波动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为我国货币当局有效稳定物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广喜 《管理科学》2013,26(1):89-100
股市和汇市的动态关系研究对于宏观金融政策制定和微观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金融时间序列长记忆特征,改进Primiceri时变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给出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基于2005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日价格数据,利用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汇市与中美股市问的动态冲击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股价收益率序列具有长记忆特征,美国股价收益率具有反持续性特征;存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股市波动的单向冲击影响关系,且汇市对股市的冲击持续期为7天左右,前3天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但这种时变性具体表现为结构突变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股市冲击影响的时变性在短期与汇率机制改革政策有关,在长期与金融环境剧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玮 《经营管理者》2009,(14):62-62
三元悖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只能三选二。以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而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但随着我国的入世,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步伐逐渐加快,并且资本管制的难度也在加大,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篇文章将从三元悖论入手,讨论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矛盾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国际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实现。在此选取我国2007年到2011年汇率与利率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实际利率与汇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实际利率为正时,汇率的升值率下降得最快直到接近于零;汇率的变动总是延后于实际利率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付一婷  范曙光 《管理学报》2007,4(3):330-335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都对GDP增长率冲击具有敏感的反应,而名义利率也对名义汇率冲击具有显著反应,这说明外国货币政策已经通过汇率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狭义货币存量(增长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作为货币政策的状态指标,能够分析货币政策可预期(不可预期)扩张性(紧缩性)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机制,并检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中无论是规则性的可预期冲击,还是相机选择形成的不可预期冲击,都对实际产出的波动形成了显著作用。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即具有影响价格的名义作用,也存在影响实际产出的实际作用。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内生性和短期非中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珍  李银华  赵艳平  李晶 《管理评论》2009,21(2):40-45,67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都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也在经受着一系列外部冲击的考验。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VECM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以1982年至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预期未来私人资本净流入和长期资本净流入的减少将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但同时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双重压力。而短期资本净流入的预期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不大,且由于滞后效应,其作用在2010年才会显现。最后,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说明了亚洲货币单位的编制背景、功能以及方法和结果,并指出了编制方法中的缺陷。通过模拟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与单一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我们发现钉住亚洲货币单位更有助于维护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通过钉住AMU,还能够借助国际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合理定价和低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较大权重、人民币与亚洲货币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灵活的平价调整规则的前提下,人民币保持与亚洲货币单位的相对稳定将有助于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引入结构性政策转变虚拟变量,构建了反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应的MDV-TARCH-M模型,分析了国内外差值变量和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汇率长期和短期变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历次改革中,只有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对促进汇率双向浮动产生显著效果;其次,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速度放缓与国际经贸关联日趋紧密的交互效应的具体表现;第三,国内利率主要调节实体经济,对汇率的影响被阻断,但过高国际利差不利于人民币升值;最后,建立在贸易生产与货币政策之上的两组变量反馈机制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准则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跨境贸易的开展主要依靠第三方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等)作为有效的结算工具,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尤其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施行,致使我国跨境贸易的风险日益增多。人民币"走出去"是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统计,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52%。2012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4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99%。期间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波动的弹性,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汇率弹性的增大,增强了汇率对市场作用的敏感度,通过双边波动效果的增强以应对单边波动可能产生的套利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以Girton-Roper模型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D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政策改变后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改变,再分别对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以及2005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其不再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国内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冯玲  金延 《管理评论》2012,(2):45-52
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以及两岸金融监管谅解备忘录(MOU)的生效,两岸的经贸交流日趋紧密,因此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尽快实现双向直接兑换就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采用直接定价和间接定价两种方法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做出定价,直接定价法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两地汇率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产出水平、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关系。而间接定价法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的NDF汇率、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以及新台币兑美元的NDF汇率和即期汇率分别做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后,发现人民币与新台币各自的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利用NDF汇率替代利率平价公式中的远期汇率,计算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通过比较发现:间接定价法更适合于人民币与新台币汇率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