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 在知识资本的理论框架下,人力资本进一步区分为隐性人力资本和显性人力资本,极大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拓宽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范围,也使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由宏观走向微观.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积累、作用发挥的程度则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拥有独特并富有活力的隐性人力资本的企业因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从而能形成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总要竭力促进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并使隐性人力资本和显性人力资本相匹配,使人力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隐性人力资本由Morrison和Wilelm (2005)等提出,认为隐性人力资本是指不被编码或者在市场上交换的人力资本.隐性人力资本概念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技术、知识、能力、经验、创造力,以及组织关系中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洞察力、感悟力等统一起来,指出其难以模仿、不容易编码等特点对于创造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解释更具力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具有相同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人力资本结构的团队在物资资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绩效有别的现象,提出团队人力资本竞优结构的概念、测量模型及团队与作业对象的匹配决策方法.团队人力资本竞优结构能够从单项指标优势度和多指标强弱结构效应两方面体现优势.以团队为整体,从最大程度认可团队价值出发,基于目标规划导引模型,构建团队人力资本竞优结构测量方法,揭示团队人力资本内质差异及其优势特征.在匹配决策中,将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相结合,显性结构作为是否胜任的判据;以隐性的竞优结构相似度为切入点,构建“团队-作业对象”多目标多指标匹配优化模型,实现团队尽其才、资源尽其用的团队指派.通过算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主观业绩的隐性激励合同与客观业绩的显性激励合同的组合激励进行的研究。文中首先分别提出显性激励合同模型与隐性激励合同模型,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组合激励合同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组合激励合同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增加企业家和所有者的期望收入。  相似文献   

4.
解雇威胁条件下经营者风险分担与激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解雇威胁条件下的经营者风险分担和激励设计问题。将企业产出线性函数中的能力因子扩展为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变量;同时将解雇威胁定量化,把解雇概率植入到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中求得存在解雇威胁时的经营者分成合约分享系数的隐性方程。通过对这些方程的比较静态分析得出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变量与分享系数及解雇成本的关系,解释了隐性激励与显性激励之间的替代性,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经理人市场的隐性激励效率,替代控制权激励并完善相关制度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大川 《决策与信息》2013,(10):178-180
本文基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要知识创造,就要完成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等四个阶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针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论述了如何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本价值的内涵,在比较当前人力资本价值衡量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对人力资本个体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间接的评价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后经模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的含义和内容,总结各自的特点和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的SWOT分析结果在培训实践中趋利避害,使二者有效结合,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8.
胡江 《决策与信息》2011,(12):186-187
本文探讨隐性人力资本价值通过组织学习、组织创新对大学绩效的影响研究。将人力资本价值的衡量要素作为自变量, 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作为中介变量, 大学绩效作为因变量 ,经历了一个结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EVA为内核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贡献获得企业报酬并合理分享企业所有权是国内外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但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难题成为对人力资本进行产权激励的制约因素.本文以公司价值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EVA为核心,构建了总体人力资本的动态价值、"分割价值"系列模型;通过平衡记分卡(BSC)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人力资本个体的综合相对价值,从而设计出业绩薪酬和以股权激励为主体的长期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隐性就业是登记失业者实际上却拥有工作的现象,在转型经济中尤为普遍。了解隐性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对于准确地测度失业率和识别真正的失业者,从而有效地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2005年上海市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主要得到了如下几个方面有关隐性就业的发现:(1)隐性就业的比例非常高,保守的估计是超过40%的显性失业(下岗)者实际上拥有能够获得一定收入的工作;(2)与就业人群相比,中年人、具有较低文化程度以及已婚或离异(丧偶)的个体更有可能从事隐性就业,而青年人、文化程度较高的个体、中共党员、未婚人员更不倾向于隐瞒就业状态,性别和健康特征对于个体是否隐瞒就业状态的影响并不显著;(3)如果考虑到隐性就业者是并非真正的失业者,那么,真正失业的困难群体更多地是女性和健康状态较差的人群;(4)从就业状态来看,隐性就业者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更多地就业于私营企业,更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为职业,更有可能采取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5)相对于显性就业来说,隐性就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Leadership stud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ing emphasis given to an individual leader's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domain. Within the context of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emergence of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Using a retrospective, interpretivist research method, the authors present the experience of a cohort of business leaders on an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me to uncover the everydayness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Specifically, they explore how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develops as a social process and what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s in thi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leaders’ human capital only occurred through their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There is not, as extant literature suggests, a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leader development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Further, the analysis implies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of leadership is limi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mall firm, and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it should be expanded to incorporate institutional capital, that is, the formal 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enhance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and go beyond enriching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individual leaders.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企业家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家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但是企业家理论的关键是企业家个体怎样向市场传递其企业家信息并被市场选择.张维迎博士提出的"个人财富--企业家能力"模型在此做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财富是企业家能力信息的市场显示的原理,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讨论.本文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概念,提出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模型.这一模型把企业家的选择分为两个阶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个体完成了企业家资格的自我甄别,其中个体的先天心理特质和制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市场甄别,即市场对个体传递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信号--学历、经历与业绩、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甄别,以发现"真正"企业家人力资本,并完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其中个人财富只是一个重要信号,而不是唯一信号.  相似文献   

13.
国企产权改革中的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有企业中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现状,提出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指标体系和内在价值的组成,为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实现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委托人如何激励代理人对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代理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来自对未来报酬或职业发展的考虑 .但当投资是代理人的隐藏行动 ,而产出是委托人的私有信息时 ,由于出现双边败德行为 ,基于产出的报酬契约不能诱导代理人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 .职位提升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代理人的投资 ,但当委托人不提升从效率角度而言该被提升的代理人时 ,仍未能走出双边败德之困境 .当产出低时解聘代理人的解聘机制能消除委托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当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较大 ,或投资的边际成本较小时 ,能诱导 Pareto有效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力资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点,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剖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原因,最后分别从以上3个层面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供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政策决策和人力资本投资选择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A central issue for understanding skilled migration in the management literature is human capital. This emphasis ignores other important forms of capital mobilization that skilled migra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deploy in dealing with the barriers to their international career mobility. There is therefore a need to develop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 mobilization of skilled migrants.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holistic picture, we deploy a relational and multileve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how skilled migra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mobilize capital in their efforts to undertake an international career. Career is a central construct in this study. Drawing 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killed Lebanese in Paris, the paper offers two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to the literatures on skilled migration and self‐initiated expatriation. First it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es that skilled migrants use to relocate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to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Beyond the traditional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it offers insights about migrants' capital mobilization experience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mobility. Second, using Bourdieu's theory of capital, it offers a rela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ir capital mobilization in a way to encompass micro‐individual, meso‐organizational and macro‐contextual influences that affect their career choices.  相似文献   

17.
在Mumcu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与人力资本有关薪酬谈判的模型,即人力资本凭借其专用性使其投资重要性不断攀升,在与企业薪酬谈判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性的人力资本已不仅限于获取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更可以与企业分享其创造的价值。反观,当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对关键性人力资本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并且难以控制时,企业只有通过与其分享租金以协调人力资本与企业保持合作,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8.
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用于人力资本分析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首先在对教育部门生产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表式。将生产系统分为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特指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对教育部门从价值流量(费用流量)和实物流量(学生数量)分别加以反映。基于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建立了用于分析人力资本培养和分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的静态和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协同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风险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协同条件及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二者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基于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1)协同效应下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显著地存在“单门槛效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可以作为判断风险资本与智力资本发生协同作用的条件;(2)当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高于门槛值时,智力资本会加速提升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和市场价值,但这一现象在企业人力资本增值效率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研究结论表明智力资本的增值作用仍有提升空间,但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客观上要求创业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引进风险投资,以便改革、增强并利用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