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的国家起步有早有晚、"现代性"因素在不同的民族或产生于内部或缘自外力,这就形成了"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现代化类型。从目前的现实情形看,"早发内生型"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的使命,处于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转换的过程中;而广大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社会经济贫困、生产力水平不高,尚未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这样,它们的诸多问题就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问题。中国无疑属于"后发展"类型中的典型形态;当代中国对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设计和推进,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后工业文明时代将是低碳经济时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不同,但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用低碳经济思维谋划本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道路,这是因为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与威胁不会因国家、种族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基于本国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所进行的探索和设想,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和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以及关于中国实现赶超战略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我国和其它迟发展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毛泽东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一、国情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的探索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从现代化角度而言,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体制的选择。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表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或发展体制)背景下展开的。在构成现代化模式的诸因素中,社会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在科学至上主义的指导下征服自然,从自然界尽可能多地攫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且最大限度地协调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一种发展过程."现代化"进程的最早启动与"殖民化"几乎同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殖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捷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举世瞩目,值得人们科学、全面地研究.应该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纳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从宏观上对之作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只有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算是真正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但有人认为现在搞的这一套不是社会主义,是修正主义,是走回头路,是复辟资本主义;也有人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提出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这些看法显然是十分错误的,从思想理论上说,主要是他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模式。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看来具有以下四个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传统国家存续时期最为悠长的国家,属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大国,而且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其中,民主的目标必然要求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它全面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理性、有序与和谐。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建设,因此,建设法治政府遂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法治政府与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政府的法治化变革,而法治政府也适应了现代化的发展,并推动着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吸收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又着眼于本国实际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中.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贫困带来的家庭对于妇女工资需求的强化及妇女运动的冲击,无论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妇女的就业率都有了提高,尤其在妇女非传统就业的行业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中的性别隔离的消除。以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泰国为例,在典型的女性非传统就业行业──建筑业中,女性仍集中在低工资、低技术领域,女性的技术培训不被重视。事实表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劳动力组织化的不同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男女平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但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产生的。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界的一个经久不衰的重大课题。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多致力于现代化进程之中在理论上的反映。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于发展概念的理解即所谓“发展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总的趋向是更加关注发展质量问题,有人称之为“GNP神话的破灭”。关于发展质量的概念,本文采用如下定义:‘发展质量是指在现代化进程的一定时点上,社会在以其所拥有的资源总量满足其自身…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社会结构变迁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轩明飞  陈俊峰 《社会》2004,2(2):34-37
作为社会变迁的一种合理路径,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现代化是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科层化等方面的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进行,在城市发展的特定时间段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城市现代化以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变迁为其核心内容,通过人口与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张得到具体的反映。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表明了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城市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发展则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扩散与城市社会结构在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上不断协调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四个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将带给中国农民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根本改变整个农村社会。在这里应当更多地注意人类工业化的共同规律,不宜过份强调特色,更不宜为特色而特色。每个国家完成工业化的背景千差万别,必会形成一些不同的特点。农业社会的本质排斥市场;工业社会的本质需要市场。所谓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主要是建立市场秩序。而二元社会结构使生产要素的国内统一市场难以发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关键是指导思想仍不明确:把农村工业当作副业来办,还是当作完成国家工业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来办。  相似文献   

15.
沈亚男 《社科纵横》2006,21(7):45-46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是发展速度的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工农业政策不容忽视。由于政府妥善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积极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也由于政府重视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优先发展铁路运输等,才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大国。  相似文献   

16.
李毅 《日本学刊》2016,(4):74-90
危机后的发展困境和对实体经济的反思,使工业创新成为当前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结构改革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工业国家的事实,并且把工业化视作一个经济体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广义历史过程,从历史的维度深入探讨工业创新在日本经济中的位置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不仅便于人们从历史与未来一致性的角度认识日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方向,而且有助于在战略的高度理解工业创新对于后起国家的意义。与后起者在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上的成败以及在新的发展方向选择上的作为相联系,工业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内在于工业化及其相关的工业发展进程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变革性因素。符合国情的、扎扎实实的工业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日本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基石,更是后起国家跨越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所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过程。依据时间座标、世界现代化进程座标、社会体制制度座标,中国现代化要实现的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超越,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双重超越。从中国的社会存在、现代化目标及国际的经验出发,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的社会发展,保证经济与人文、社会发展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社会     
科学对社会的推动,对历史的进步作用是功不可灭的。当代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科学技术来支撑,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到宇宙飞船,哪一样不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 正因为人们认识到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才相应制定了本国科学发展计划。都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本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进步的有力杠杆。 然而,另一方面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许多“疑难杂症”也恰是伴随科学的发展而产生。诸如,恶化的生态环境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基本生存,核武器的发展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核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县域法治不仅在区域法治体系而且在国家法治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构成了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县域法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体系的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县级政权构成了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县域政治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层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无论是县域国家权力机关制度建设,还是县域政府治理变革,抑或县域法治社会的成长,都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县域法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基层的具体实践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县域法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0.
自席勒以来,审美教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所面对的基本精神问题与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人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审美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行历史考察,以实现对审美教育的现代性重建。在历史的视野中,希腊人对审美和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关怀,至18世纪卢梭,更是将教育、情感、培养问题判读为人类复归的基本问题。但是,直到康德,审美与教育才在人类自由定位和全面解放的路径上全面相遇,审美教育的核心理念逐渐生成,之后才有现代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