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蕴涵着丰富的法哲学思想。他以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概念范畴表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集中分析物化及物化意识与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考察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阐述法律现象的功能和作用,系统表述自己的总体性的法学辩证法观点。同时,他从实践哲学层面深入阐发人的主体性历史地位,力图从逻辑上确证阶级是包括法律现象在内的社会现象发展的历史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它对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影响甚深。虽然卢卡奇自己后来也曾多次自我批评这本书,但不可否认它是卢卡奇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特别是其中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文蕴含了卢卡奇历史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它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用“物化”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的现实及其自康德以来的古典哲学的性质;其二,用“辩证法”来说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并在辩证法中寻找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张力;其三,用“阶级意识”来分析无产阶级冲破资本主义的物化帷幕和获得解…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反思的理论。它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起点,以批判理论和《启蒙辩证法》为展开,以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为转折,以异化、消费、技术理性、大众文化批判为内容,对现代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具有既不同于早期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又不同于晚近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的特点。研究这一理论对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学术交流》2015,(4):219-222
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陈学明在《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罗莎·卢森堡,一生致力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批判,而在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她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种种独特的研究。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的说法,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总体性理论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她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推崇,几乎反映在她所有的著作中,而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不平衡结构”理论,列宁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视野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积累一扩张”理论和尔后兴起的世界体系论,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批判揭示的主客体颠倒的物化统治逻辑,以戴卫·哈维和尼尔·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家为代表的关于资本过度积累与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地理景观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基本形态之一是以空间化地解构资本不平衡发展逻辑为己任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意识形态或者文化的本质做了深入分析,是一种文化哲学。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传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8):121-126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阐明自己的物化理论。其物化概念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人自己的活动、劳动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与人相对立,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关系。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普遍化不仅导致了物化意识结构的产生,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为扬弃二元对立,一些德国哲学家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却未能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卢卡奇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想克服物化,无产阶级就要实现这种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第二自然”作为用来解释人类自身创造的外部环境的范畴,其内涵应该是具有社会历史规定性的。卢卡奇在原初的意义上使用“第二自然”概念,在于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部商品化、物化的效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展开,“第二自然”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当下社会生产和生活而言,数字化的社会存在已然具备“第二自然”的属性。“第二自然”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关系在于通过更新卢卡奇的物化现象来展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二自然”的新内涵及其社会效应。在充分挖掘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第二自然”概念对于理解数字资本主义的意义的基础上,既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也能看到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菁华 《社科纵横》2013,(1):196-19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消费模式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对其相关著作及理论渊源的研究,其理论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现代生态学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曾祥耿 《社科纵横》2013,(4):118-12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人类自身与社会历史都呈现出总体性特征,而资本主义中存在的物化现象逐渐消解了总体性。面对人们对总体性的渴求,主张以总体性革命来实现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恢复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尊严。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简单地将其划归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原因。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注意了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国家和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般批判,却较少地去研究他们这种批判得以发生的内在根据和历史性的逻辑演进线索。我以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深层理论逻辑中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卢卡奇经济“物化”理论到后期法兰克福学派心灵的“支配”理论的重要递升过程。我发现,这一变化并不仅仅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发生的认识转变,而是他们关…  相似文献   

12.
漆思  赵玫 《学习与探索》2007,1(6):37-41
现代性矛盾植根于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需要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考察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启蒙理性精神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矛盾,西方现代化模式与多元现代性选择的矛盾,民族国家传统与现代化革新的矛盾,全球化普世性与本土化独特性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现代性出现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因此需要从现代性矛盾的哲学理念批判深入拓展到现代化的历史批判视阈。  相似文献   

13.
徐峰 《阅江学刊》2011,3(5):53-58
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研究与分析气候危机可以拓宽其研究路向。虽然许多人长期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抱有敌视的态度,但只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探寻到导致气候危机的真正肇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伦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正是围绕这两大进路展开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以否定其解决气候危机的能力,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观和宗教伦理的批判以澄明其反生态和伪正义的本质。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为正确认识和解决气候危机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资本逻辑的普遍统治是现代人的基本存在境遇.《资本论》对于资本逻辑的辩证叙述,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现代人存在境遇的辩证诠释.这一诠释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表明“资本逻辑的存在论批判”是马克思辩证法独特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哲学对于传统实体存在论的颠覆,决定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资本逻辑批判不会局限于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也不会停留于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概念式批判,而是立足于资本逻辑背后所隐藏的人的多重异化形态,对于资本逻辑的实体存在论基础这一理论的支点给予彻底瓦解.《资本论》的辩证法思想为当代人诊断现代性的时代病症,走出资本逻辑设置的精神藩篱,期许非物化的可能精神生活,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中,揭示了难以列数的社会问题,分析了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经过深入思考的对策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要战略策略。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低估了商品价值,轻视了市场作用,没有把物质生活关系的作用、改善与发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对待,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陈振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出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17.
W·本雅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其科学技术哲学的相关思想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本雅明的社会批判理论经常指向科学技术问题,同时,其丰富的"技术话语"构成了复杂的语境.本雅明技术哲学思想有着理论和现实根源,本雅明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体经历影响了他的科技思想.本雅明技术哲学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现代性、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意识构成本雅明技术语境的背景、意向、逻辑、风格.  相似文献   

18.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到舍勒:反现代性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盾 《浙江学刊》2003,(5):37-43
马克思主义与保守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反资本主义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舍勒学说的比较研究 ,探讨这两种反现代性学说的异同。两人都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集中于“异化”问题 ,但马克思侧重于人的现实生存方式 ,特别是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 ;舍勒则主要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文化价值的颠倒  相似文献   

20.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他的理论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纷纷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异化理论批判之时,鲍德里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符号学解析了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生产型社会而是已经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认为马克思用生产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不能承担起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任。鲍德里亚从分析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阐释了生产逻辑是如何被符号逻辑所取代,试图想通过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以更好的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