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论隐性失业及解决对策李靖隐性失业,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都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新的市场经济关系的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全,隐性失业将逐渐地转为公开失业。为此,本文对它的存在形式、社会后果、如何转化成公开失业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定东 《社会》2006,26(3):99-117
大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转型适应发生了障碍,其根源在于单位习性的惯性作用和社会认同的自弃制约。单位习性源自国有企业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的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弃行为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脱节的现实表现。转型适应有同化、整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同化、整合是转型适应的良性状态;而分化和边缘化则是其恶性状态。分化和边缘化的产生是由于体制内社会国家责任过重、社会保障项目过于全面等因素的影响。就社会政策的导向效用而言,社会保障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就会导致保护懒惰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与失业之关系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出发 ,提出协作、生产目的二重性和社会需要之“度”等概念。通过生产的抽象代数模型 ,推导出劳动在生产中只是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并从市场经济用需求之“度”代替需要之“度”的矛盾中推导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分析中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中存在的与失业相关的特征之后 ,得出冗余问题拖累了中国经济发展等看法 ,然后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失业关系的逻辑分析 ,提出建立新的公平意识、有效利用资源全面解放生产力、消除经济交易障碍等思路 ,最后通过逻辑类比分析 ,提出我国利用扩张性财政的可行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庆利 《社科纵横》2005,20(1):24-25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失业下岗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为代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及其政治后果 ,使得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危机走向显性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治理显性化合法性危机 ,践行合法性维护的理性自觉行为。以合法性维护理论为工具探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政治决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津劳社局发〔2008〕158号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天津市失业保险条例》,经市政府批准,自2008年7月1日起调整我市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婴 《社会工作》2008,(9):63-63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以热情帮助弱势群体、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双重社会责任,开始了其职业化的进程。当时,工业化急速发展的进程造成的贫穷、失业和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突出。在社会的组织层面,一批以通过建立社区中心的社会改革务导向的睦邻组织运动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7.
《天津社会保险》2012,(1):58-59
文件字号:津人社局发〔2011〕72号发文单位: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时间:2011年7月6日执行时间:2011年8月1日内容摘录:第一条为加强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一项广东省东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有广东省户籍、有子女在东莞工作或上学、来东莞市时间长、对工作及住房条件满意度高者,社会融入状况较好;当前相对严格的户籍准入制度仍然是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主要体制性障碍;长期的制度排斥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后果,较为普遍的自信心缺失也阻碍了农民工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发达、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甚少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大学生失业呈现出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等特征.为避免社会秩序的失范,南京国民政府从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动员社会力量三方面入手,试图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谋求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但在天灾人祸频发、世界经济恐慌的冲击下,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最终这些解决失业的对策所取得的社会成效比较微弱.不过,这一时期救济大学生失业的对策亦不乏可取之处,对我们今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而当今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形塑出一个全球风险社会。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开启了一个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来反观当代全球风险社会的崭新景观和困境弊端,并对此做出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贝克教授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试图运用“反思现代性”作为现代性危机全球化后果的策略回应方案,并就“反思现代性”本质的诊断发表了富有启示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虽然方兴未艾,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伦理争议,这些争议涉及一些基本企业伦理问题如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也关联到重要的社会事项如政府监管、商业广告、营销战略等.因组织结构(内部)和行为后果(外部)而产生的间接责任称之为弱责任,它是一种连带责任;因自主选择且付诸了实际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称之为强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以后者为主.自主的选择责任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它取代了传统的“企业责任”(强制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失业,一度被我们视为资本主义特有产物。改革开放之后,失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最早是下乡知青回城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又适逢第二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在八十年代初纷纷进入劳动年龄,城市青年失业(当时你为“待业”)问题曾一度成为困扰整个社会的棘手问题。随着社会王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失业”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陌生和遥远,而失业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成为一个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迅速增长的失业群体失业勇抗业,里同一问题的正反两面。目前我们正面顺第三天就业高…  相似文献   

13.
骆群 《学术交流》2007,(9):129-131
产生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待业"、"下岗"已经为"失业"所取代,"失业"现在正式登上我国社会生活舞台。失业人员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和调查期内(1个月),欲获得而没有获得或不能获得从事有偿或回报的劳动,在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在众多的失业分类表达中,"隐性失业"实质上并非失业,而用"失业"表述,具有非逻辑性,不利于理论界与实践部门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纪莺莺 《社会》2006,26(6):190-190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 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解,并由此说明传统社会以士为中心、以农工商为外围的结构特征。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流动的两个后果:社会结构以士绅为中心、社会价值以功名为中心,这两个中心耦合成传统社会整合的重心。最后本文认为将由国家政治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转换,不仅能深化与完整对科  相似文献   

15.
苏红 《社会》2003,(10):24-27
社会失证 失业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 之一,对失业的研究也已成为社会科学工作 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据有关研究揭示,由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轨导致的我国在现阶段的结构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区建设: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的真正本质是社区精神。人们通过参与社区生活,形成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社区的认同。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生态环境,它的社区发展和社会结构与西方有着明显区别,中国的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充分发育,政府在社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区建设应该培育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诸如无家可归、失业下岗、家庭照顾、贫困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风险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创新》2012,6(1):113-116
乡村社会的土地流转由1980年代以来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实践合力推动。土地流转存在引发或加剧农民失业、农村老龄化、社区瓦解、城乡矛盾城市化等风险,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可以在适度规模、尊重意愿基础上通过相关制度设置和配套措施,将土地流动的风险及其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相似文献   

18.
近20多年来经济转型的最显著的后果 之一,是市场机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 增大。不过,市场也并非万能,劳动力市场就是如此,在很多时候,人们也会借助于市场以外的渠道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渠道,除  相似文献   

19.
理性面对当前形势,轻松告别“知识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一向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标志。因此,知识失业作为当前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妥善解决。为提高民众对知识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莘莘学子就业,有必要从认识知识失业现状入手,从政府和个人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浪潮的迅速蔓延使当前社会陷入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现代环境风险是科技理性至上的现代性后果、知识依赖性增强的不确定性后果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全球化后果,它暴露了GDP主义的危害、科技理性的局限与社会体制的弊端。因此,积极防范并主动应对环境风险挑战的可能出路在于社会责任伦理体系的重构:经济上,推动企业经济内`生型增长模式转变,将环境资本与经济要素纳入发展绩效考核指标;政治上,推进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变革,推行政府环境的行政问责;科技上,构建"政产学研"联动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培育新的环保产业经济增长点。此外,搭建社会公众的环保参与平台,努力推进公众内在环境道德自律与外在他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