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友农 《探求》2002,(Z1):14-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 ,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 ,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纵观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史 ,展望任重道远的未来征程 ,我们深深感到 ,在指导思想和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极其重要。一、反映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达到历史统一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 ,决定这个发展进程的根本因…  相似文献   

2.
何小民 《社科纵横》2007,22(3):19-22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总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成功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党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体现出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历史愿望的统一;体现出党实现最高纲领的历史条件与中华民族振兴图强的历史机遇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领导着重体现在通过对现代化的内涵、动力、性质、战略等一系列结构性内容的功能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功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终极奋斗目标、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任务和行动路线的科学而集中的概括。在实践中坚持党的纲领 ,必须建筑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本质内涵和现实表现形态相统一的科学理念上 ,建筑在共产主义必然性、阶段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科学理念上 ,建筑在最高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统一的科学理念上。  相似文献   

4.
王彦民 《探求》2002,(Z1):19-21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80年经验的总结 ,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运动的经验总结。从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去考察现代化与政党的互动关系 ,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 ,更好地把握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状态下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发展的政治诉求。综观世界 ,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不可以没有政党背景 ,政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力量引导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的发展又给政党提供了政治资源 ,政党通过现代化去实现它的阶级目的和理想 ,现代…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 建设同当今世界经济的发 展趋势结合起来、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联 系起来,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回答了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关键性问题。这为我们党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和发挥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性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现,有效应对新的世界大局尤其是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指明了根本方向。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  相似文献   

6.
1921年1月20日,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这次国共合作,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共产党组织也得到了发展,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笔者认为,国共两党坚持“求同存异,相互信赖”是成功地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基本经验。一、国共两党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立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前提条件本世纪20年代,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五四”运动以来全国最有影响的政党。他们有着各自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历史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有三个问题需要搞清楚。第一,怎样理解对执政党的选择?可不可以另作选择? 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做出的正确选择”。一些同志由于受西方政党理论的影响,对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稳定性缺乏正确的深刻的理解,似乎选择是很随便的,是任意的。其实,人民选择共产党为领导核  相似文献   

8.
"坚守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政治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98年革命、建设、改革探索实践中所形成的历史逻辑,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强党的从严治党史中所蕴含的革命逻辑。具体来说,革命逻辑要求从政党属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领导党、执政党三重身份的统一体,从精神信仰上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革命精神的政党,从政治建设上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政党,从时代发展潮流上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致力于社会革命的政党。廓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革命逻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逝世一百年了。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一道来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又以她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宏伟纲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必将取得新的胜利和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我们莫大的光荣。深入学习十二大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十二大制定的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所面临的光荣任务。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孙宜芳 《探求》2024,(1):21-30
习近平关于“赶考”重要论述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基因、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情结、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逻辑基础上生成的,蕴含着“赶考”远未结束、确保长期执政、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内涵,走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路径,以及坚定的历史自信、团结奋斗、守正创新、彻底的革命精神的实践品格,为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指引。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美好生活的有效衔接是党的二十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两大论断”本身存在内在衔接的逻辑关联:其生成逻辑同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与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追寻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逻辑;共同肯定了人的个体、群体与类主体地位,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探索精神,彰显了关照人类前途命运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为纲领,通过搭建“五大文明”与美好生活的“五位一体”有效衔接路径,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理念向导、行动指南与评判标准,从而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及其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形势和本党组织能力的变化,日本共产党正在对其纲领路线进行调整。其重点一是将党的近期目标即“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表明了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之现状的立场;二是对党的长远目标的长期性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未来理想社会做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展望。估计日共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时期我国政党制度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张福兴郑风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最高利益,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①只有稳定,才能做好各项工作,集中精力搞建设并...  相似文献   

14.
孙岩 《社科纵横》2015,(1):96-99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党与社会建设天然的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体"的政党与作为"部分"的政党在推进社会建设方面具有不同的价值,但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作为"整体"的政党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民初,作为"部分"的政党无法有效的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重任。作为"整体"的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社会建设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国民党实际运作中游离于社会建设之外,造成了政权的流失。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政党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发展陷阱,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了政党与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确立,是我们觉执政理念的高度升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次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的建设纲领和目标,是1982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实际上多次提出过,1979年3月底,他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中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5月,他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随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概括了十条;赵紫阳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继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一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金戈铁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以优异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常光民 《探求》2000,(4):4-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既为我们党近80年的基本经验作了精辟总结,又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重要论述,是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纲领,是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战斗力的行动指南。 一、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 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它不仅对于我们顺利实现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十分重要,而且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和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