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依然存在, 但同时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层次化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社会冲突及解决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趋向;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培育和扩大中间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优化合理的社会,社会结构优化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呈现中间阶层比重太小,底层大的不合理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构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以经济收入为主导标准,将吉林省农村社会结构分为五个阶层:上层为乡村主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上层为乡村一般管理者、有知识劳动者阶层,中层为兼业农户阶层,中下层为纯农户阶层,最下层为无就业能力阶层。农村社会上层、中上层与中层及中下层之间阶层关系虽没有明显对立与冲突,但彼此间在社会评价方面却负面评价居多,这反映出阶层关系中的隐患。在层化机制方面,权力是农村社会层化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推进乡村社会民主管理,加强对权力及其运作过程的监督,落实农村社会高收入阶层税收政策是调节农村社会层间关系,优化农村社会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农阶层是中国农村社会中的治理主体阶层,中农阶层成为维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阶层力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结构性位置与农村社会阶层的深层结构有关,农村社会阶层关系的区隔化使得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不仅无法在村庄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中间价值",反而被吸纳进由富人治村与派性格局所形塑的治理结构之中。在富人治村不可逆的结构性背景下,国家的农村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到村庄社会的阶层结构现状,加大对合适的阶层特别是农村中产阶层的扶植力度,以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建设具有可供倚靠的治理主体阶层。  相似文献   

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个人数众多的中间阶层的存在,特别是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当代中间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怎样?它的政治态度如何?它的发展趋势怎样?它是否是一个单独的阶级?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研究西方国家中间阶层问题是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弄清楚当代中间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内部构成和政活态度,才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分清敌、我友,制定正确的阶级路线和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6.
“维齐非齐”是荀子所提倡的一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理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阶层分化所引发的阶层关系问题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维齐非齐”中蕴涵的社会分化与和谐相统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基础、以礼治与法治为保障的思想内容,有益于当代合理划分社会阶层及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协调阶层矛盾;有利于改善民生以达成“维齐”的目标及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缩小阶层差距;有助于以礼作为阶层行为的准则,以法作为阶层行为的底线,规范阶层行为;达成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国内立法是进行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区域合作和国际社会全方位的协作则会巩固和加强该基础.各国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应立足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努力化解矛盾和隔阂,妥善解决对立和对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介于上层精英阶层和下层大众阶层之间的、具有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和群体的集合.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鼓励创业,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等方式壮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对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45年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思想可以具体阐释为:坚持独立自主,正确对待国际力量,创造有利于国内统一的国际环境;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战胜日本侵略者,完成国家对外统一;维护阶级利益,壮大自身实力,奠定国家统一的阶级基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民主,以建立联合政府为目标,促进国家统一;坚持和平谈判基础上的武装自卫,有理、有利、有节,推进国家统一.它是中共面对多种矛盾交集的国际国内局势,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而践行的重要思想,是其抗战时期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其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统一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十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环境伦理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家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科学技术工作者即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他们的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开展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环境伦理原则,为实现人与人社会的和解、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解,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为国服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党的意识形态一直发生着很大变化。影响演变的因素主要有:法国社会党自身党员成分日渐多元化,学习借鉴其他政党;国内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调整导致社会党日益向中靠齐,左右政治分野模糊;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苏东剧变的冲击促使理论变得更加实际、务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制度以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为逻辑前提。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奠定了宪法基础。在实施宪法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时,有必要对宪法第四十五条作扩充性解释,以便与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保持一致,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宪法有关规定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庐山社会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产物,是典型的植入型社会。近现代庐山系统的规划建设促成了庐山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早期庐山社会是出于避暑度假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以外国侨民为主的机械组合的西方社会,但中外居民结构变化和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展使西方人在庐山社会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社会权利更迭与社会有机融合促进了庐山社会转型,使其最终演变为以中为主、中西杂糅的混合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印度、日本、中国均为东方国家 ,但各自的社会变革方式却大相径庭 :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赢得了民族独立 ;日本的社会巨变 (明治维新、战后非军事化改造等 ) ,则是以自上而下的革新为特征的 ;而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改良却统归失败 !仔细分析三国社会变革方式的不同特点 ,仅从政治的、经济的因素来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而从文化道德方面的因素分析更能令人信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一劳永逸地结束以暴力冲突为社会变革方式的历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 ,如要避免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社会动荡 ,就必须在道德建设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的非暴力因素 ,借鉴日本道德建设中的某些成功经验 ,吸纳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守法因素与沟通对话因素 ,从道德角度构筑起社会主义中国的稳定基石  相似文献   

15.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SCI及CSSCI来源文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对1998-2017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突变率检测探析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变迁及发展趋势,并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层次3个方面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为中国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方向指引。研究表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更注重社会责任标准、供应链社会责任、产权性质与政府约束等主题,国外则更关注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未来趋势方面,国内研究重点关注社会责任履行的消费者认知视角,国外研究则开始探索与政治学的学科交叉分析,二者均将社会责任履行中的制度因素作为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宪法权利。受社会生产相对落后以及原有二元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现状堪忧。社会保障立法缺失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关权利。要使农民工实现社会保障权,必须从立法、行政以及国家履行积极义务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功能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引入,其功能和作用已被公众熟知和认可。从组织学视角分析,社会企业具有区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鲜明特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借鉴国内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企业的本土化研究是当前所需,尤其是在甄别、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和考察实践进展后对社会企业的特征和本土价值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廓清,使理论和实践互为表征、互相促进,进一步彰显社会企业的现代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历次制宪与修宪看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规定着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的社会保障权,从一开始就受到极大的关注,在宪法中也得到反映。社会保障权利既与政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相关,又与社会结构的调整相关。通过对历次制宪与修宪的分析,可以全面把握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有利于解析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社会阶层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根据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划分阶级阶层的标准,阐明了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客观历史性,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是观察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