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资产阶级右翼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其政治思想基本上代表了五四以来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的观点和理想。因此,研究张君劢的政治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间势力的思想发展,乃至五四以后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精神"的同时,还将西方近代的民主平等思想,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等近代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结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一系列美国宪政体制和思想.美国的宪政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理想模式,其丰富的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产生了示范性效应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析人权派政治思想的基本倾向赵慧峰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人权派一度扮演过重要角色。人权派是以胡适、罗隆基、梁实秋、潘光旦、王造时等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组成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团体,他们赞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崇尚思想自由,向往人权和宪政,并以此为目...  相似文献   

5.
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伴随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中国近代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并进而影响中国社会进程。作为在华传教士报刊活动的两支主流,在华基督教报刊和在华天主教报刊呈现阶段性发展态势和特征,前者经历了起步期、停滞期、初步发展期、转型期、快速发展期、持续发展期,后者经历了发端阶段、初步发展、勃兴时期、快速发展、深入发展阶段。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的历史分期是正确认识其发展轨迹和规律的基础。其历史分期反映了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的发展态势及其在传教事业和西学东渐过程中对中国社会和本土新型报刊兴起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知识分子是这场历史巨变的主导力量。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排满思潮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本文主要探析的是排满思潮的内容及其本质,它在政治方面的意义以及它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一群曾经自诩为最最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人们,在祖国的大地上闹了一场动乱以后,纷纷跑到外国“爱国”去了。事实证明,这些人到外国去后靠学问吃饭的人不多,大多吃起专业政治饭来了。尽管他们现在的政治搞得不怎么景气,但是他们在中国大陆上曾经“红”过十多年的时间,并且不少人头上顶着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桂冠,身上披着改革家的外衣,发表过不少论著和文章,在论著和文章中还似乎表示过很讨厌“政治”这个词语,从而掩盖了他们险恶的政治动机,掩盖了他们政治家的本来面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元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开始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当时清朝还是禁教的,马礼逊来华之初,只能在广州、澳门潜居,以东印度公司的雇员身分活动,不能公开传教.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法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凭借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教会依托不平等条约,冲破了清朝政府原有的禁教令,获取了可以自由传教的权利,传教士得以深入内地,通行无阻.于是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我国城市和乡村了.  相似文献   

10.
<正> 戊戌变法前后十余年间,是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时期,而同时又是基督教和传教士在华活动十分活跃,教案冲突愈演愈烈并导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一个时期。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对于基督教这种外来宗教究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对基督教的在华渗透和教会势力的扩张取何种态度及对策?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活动对康、梁又有无影响?这些问题是研究康、梁思想与活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维新派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外政治、文化、宗教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本文拟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为了寻求救国方案,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步分化为两大派别——立宪派和革命派。两派改造社会与政治的理念有很大差异,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双方理论虽各具特色,但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可谓是“殊途同归”。双方的争论是辛亥革命必不可少的思想跳板,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自治思想最初由西方传教士输入中国,主要在其所创办的刊物和介绍西方的中文著作中对地方议会制度和地方普选官吏情形进行介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开始在自己编著的外国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书籍中对西方地方自治进行介绍与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地方议会的形成、构成和组织活动的原则,以及地方官吏民主选举和乡官设置。19世纪60至90年代,游历、出使或随使西方的知识分子置身于实地,耳闻目睹了西方地方自治制度的情形后,明确而具体地将西方自治的信息告知国人。晚清外国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过程,不仅暗示着中国由强至弱的深刻原因以及富强目标所面临的制度困境,而且也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制度蓝本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场激动人心的革命运动里,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的和桥樑作用,形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特点。长期以来,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常常被有意或无意的贬低,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也就往往被忽视。本文仅就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上限是洋务运动,下限是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线索有两条:一是资产阶级本身的活动;二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活动.运动的主角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时的国情现状,刚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认识存在着曲折和反复,而主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划分,认为知识分子在世界观上是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特别是在完成三大改造以后,仍然存在着这种认识,这就严重影响到新中国的正常的建设速度。我党在以后的知识分子政策上出现一些错误,也受到这段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同治元年(1862),经议政王大臣奕欣提议,清王朝在京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自海通以后,与外国的交往就已经成为清政府的至关重大的政治事务,在此期间,西方各国派驻中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大都重资聘请中国人为其讲解中文,可是,清政府却一直没有留意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于是,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只能依赖于民间的通事,《清史稿·选举志》在陈述五口通商以后清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情形时说:“自五口通商,英法联军入京后,朝廷鉴于外交挫衄,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先是交涉重任率假无识牟…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18.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先于资产阶级形成而出现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戊戌维新运动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和领导的,而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以民族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身份发动和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前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曾错误地把知识分子整体界定为被改造、被教育的资产阶级,把人民内部关系问题建构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确立知识分子工人阶级身份为标志,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的政治关系得到了合理的重构与拨乱反正。与此同时,在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利益差距甚至是利益矛盾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能重复过去左的错误做法,而应该增强社会的粘合度与共识,构建可持续的、包括知识分子与工农在内的各阶层和谐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