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最终环节。文学文本存在极具张力的开放性空间,为误读文学接受中的审美启迪价值建构文学文本的审美视域和文化意蕴。历代读者对文学文本的多维误读,不仅构成对文本永无止境的审美阐释视域,也为文本价值提升铺路搭桥。文学文本审美启迪作用,往往取决于它被"背叛"的程度有多大。文学接受中审美"发现之旅"的填充和误读的"背叛"性超越,使文学文本审美意蕴的"负氧离子"递进式增值和扩散状弥漫,更加鲜活地释放出文学生命的宝贵价值。因此,深刻认识误读的审美启迪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成立的一个理由,在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在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是在指明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说的,并不完全指一篇篇的具体的文本的性质;但是既然文学活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那么它就不能不在文学活动中的一环--文学文本--中体现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寻找出"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对应点,或者说中介.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意蕴"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文本中的对应点,它承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故可以进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  相似文献   

3.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5.
波希米亚恶作剧: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6.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7.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8.
"清"在<文心雕龙>中被大量引用.它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这种交叉使"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得以首次确立.这种确立与"清"所表征的审美趣味、美学理想和玄风荡拂的六朝思想文化以及刘勰原道宗经的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摄影文学的出现和勃兴反映了高雅文艺在商业经济时代处境尴尬的局面及其力求东山再起的强烈愿望。优秀的摄影文学作品既顺应了"读图时代"大众的平面化影像审美期待,又有效传承了"读文时代"弥足珍贵的审美文化理性传统。质言之,摄影文学是文学意识在后工业化时代走向成熟的一种结果和表现。摄影文学从一开始就与流行的图像文化大为不同,它是对传统高雅文学的自觉重塑,它也使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有效契合和转换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丁玲文学语言观的产生与形成,对丁玲文学语言观整体结构的构筑,以及其观点的理论表述与价值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哈尼语的实词存在双音节化的倾向。双音节化主要表现在口语 ,但文学语言里的单纯词和复合词也有双音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坛曾出现了一次文学语言的革新浪潮,我们称为“语言实验”。文章以这股浪潮中的小说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言精神和语言本体两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实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方式、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特点、意象(语词)的创新与继承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作了简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能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在刺激人的头脑时,会导致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世界在意识中建立,从而将自己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区别开来.文学语言的这种独特功能与它的能指结构和意义所指结构、以及两者结合而形成的文学语言的整体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理论界关于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已多有讨论 ,但是这一讨论基本没有涉及作为文学本体及文学媒介的文学语言。本文认为 ,文学语言的人文价值是“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中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剖析“人文”和“价值”这两个词语的本来意义入手 ,具体界定了人文价值的涵义 ,接着论述了逻辑语言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人文价值的失落 ,然后着重指出在文学这个国度里 ,其词语不仅保存着语言的原初创造力 ,而且经历着往返不已的灵魂轮回 ,经历着既是感觉的又是精神的再生 ;语言在文学里复活了它的全部的生命 ,闪耀着人文价值属性的灿烂光芒  相似文献   

17.
小说语言是一种人类心灵的存在方式暨显现方式 ,从这一点上看 ,它具有相当突出的哲学意味。而新时期小说无论是在作家的自觉哲学意识上 ,还是作品语言的哲学内蕴上 ,都是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所少见的 ,它是中国和中国人走向现代的一种必然结果。新时期小说语言的哲学基础其来源有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浸润 ,另一个来源是西方现、当代哲学基本观念。而对一些哲学思潮必须批判地看待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别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虽然是文学翻译的理想语言,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从而使得译语不能完全等同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语言的定义,澄清当前关于语言规范的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强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文章论述了语言规范的层次性,分析了文学语言的特征并表明了作者对文学语言规范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科技词语或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词语化入、引申或直接切入当代文坛,丰富了文学评论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来的特点、规律及产生的效果是(1)不少科技词语已经在宽泛意义上使用;(2)某些科技词语可能具有比喻、夸张、借代、大词小用等修辞效果;(3)增添了时代气息;(4)它呈现出一个既变异又必须接受规范同时又催生新的规范的辩证过程;(5)它有利于增加原先所没有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