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传玺 《南都学坛》2006,26(2):32-35
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还有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二者作为社会经济的构成部分,从属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农业表现为自耕农、地主庄园两种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力体现为手耕技术和铁农具的发展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手工业主要有冶铁业、铸铜业、纺织业、漆器业。商业发展表现为商品种类繁多;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简明扼要的经商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和各地出土铁犁的统计分析,认为铁犁铧首先出现于春秋时期,而铁犁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则在两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以及铁犁在制作材料、形制方面的不断进步,为秦汉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手段和动力装置,促进我国古代农业技术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的农具,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无论在质地上、种类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特别是牛耕的出现,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不仅直接为当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对后世的农具变革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有几个朝代曾经象汉帝国那样威声赫赫。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亡秦之后第一个真正实现了封建大一统的专制帝国。这个大一统的局面,是经过自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进步与落后、分裂与兼并的血与火的洗礼才产生的。汉代封建地主专制社会的建立,改变了封建领主制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此,中国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两汉诗歌的产生,与两汉王朝的建立是同步开始的。自高祖  相似文献   

5.
潮汕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海外移民现象,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央与边疆、整体与区域、国内与海外关系的基本内容。当同时期的中国行进在一个以内陆性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多民族的空前巩固的统一封建帝国的时候,以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为代表的海洋性社会组织和海洋性行为已经向外扩展,在东南亚地区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不仅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和国际格局变化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历史记录,也为研究华侨华人的流布及其变异,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6.
河洛地区出土的大量汉代铁农具,种类齐全,已普遍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展示了该地区以精耕细作为主的先进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以及其农业发展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7.
汉唐之间的牛耕和犁耙耱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我国古代有着素称发达的农业,在世界农业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农业生产力的状况,弄清其发展脉络,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拟涉及汉唐间农业生产力问题的各个方面,仅择取其中的牛耕方式和犁耙耱耧等几种主要畜力牵引农具试作初步探讨,以期能对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法家的传播控制思想时古代中国的专制统治产生过长远而又深刻的影响,但它一直为传播学研究所忽视:文章梳理法家传播控制思想的历史渊源.并总结出它的主要内涵是愚民、禁书、禁言等;它对古代传播事业产生的后果是:导致封建文化专制,产生社会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影响了我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宗法封建关系是世界各国早期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式的从属依附关系。我国古代蒙古族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史学界未曾作过探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在分析原始资料基础上 ,探讨古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特点、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成因 ,很有历史意义。清代蒙古族存在宗法封建关系 ,有多方面独特的表现形态和特色 ,对蒙古族和我国清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国晚期秦国初步完善了以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为中心的农业技术.但出土秦简与相关资料反映当时泰国农业的发展仍主要通过农田面积的扩展来实现,秦政府着力推广的主要是铁农具、牛耕等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并不能认为这一期间集约化技术的采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相似文献   

12.
假借字出现于商周文字的早期 ,当时某些概念有声无字 ,于是假借字应运而生 ,并以替代字退还本字。因而 ,承前启后 ,假借字促进了我国古文字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木,是古代制造器具的重要的自然材料,木的整治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重大。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治木的发展。《庄子》"轮不辗地"、"凿不围枘"等治木的思想理论,符合科学原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我国设计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育机构,它肇始于唐代。抚州创建最早的书院可追溯到唐天祜年间创建的湖山书院。自唐代至清末,抚州先后创建各类书院近160所,这其中不乏全国著名书院。古代抚州书院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名师多、影响大、成效高的特点。古代抚州书院的发展一直位居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它为古代抚州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和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德治”主要包括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以民为本、教而后刑等内容 ,其中有很多具有现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其通过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做法 ,又阻碍了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书院,是与封建社会占垄断地位的官学不同的教育组织形态,以其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对中国封建文化与士人人格塑造产生过深远影响。而欧洲中世纪大学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倡导人文与科学精神,对欧洲近代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教育基本框架的形成与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到董仲舒,"仁学"一以贯之,可以说儒家的"仁学"思想开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以"仁学"为正统的先河,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政权和伦常秩序,从而也就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结构的构筑.本文从教育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家训沉淀了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精华,既包含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又涵盖了寓意深刻的教化哲理,在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稳定和塑造优良的个体人格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传扬社会美德的当前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鉴别地看待教育理念、有扬弃地继承教育内容,对于探索家训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家训文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察历史文学的创作主体意识及与时代的精神联系一向为研究界所忽略.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因为确立了以发掘王朝衰变时代的功名文化人格为基点的创作主体意识,并将自我的创作生命状态、文化身份、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个体精神特征渗透于艺术境界之中,使文本的审美内涵超越一般的"历史官场小说",显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形成了在时代精神文化和文学语境中复杂的接受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资料来看 ,日本弥生文化时代主导农具的发展流变 ,大致经历了由石制农具到木质农具、再由木石农具到铁制农具的发展过程 ,探本索源 ,不难发现其与大陆工具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深刻渊源关系 ,从侧面揭示出这一时期中日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基本态势与日本农业发展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