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油在现代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导致了以石油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的兴起和各国在石油地缘政治区域的博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争夺石油为目标的局部地区斗争从未停息.在石油利益的驱使下,美国、中国和欧盟等大型能源消耗体为争夺石油展开了激烈竞争.产油国也利用自身能源地缘政治优势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在未来,石油的开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管是在深海里还是在陆地上,对于石油的争夺会更加激烈,新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规律出发,在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及其异同, 将国家利益、地理环境、区域、控制、合作、国内利益关系等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笔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中国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地缘政治”概念的基本含义和两种用法,分析了冷战结束、尤其是苏联解体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和所谓“三三制式”的地缘政治格局,研究了中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政治地理态势和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战略疆域”观念和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缅甸独立以来一直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这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突出的地缘政治环境起了重要作用。国际格局的变更,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又使缅甸的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中立"特点:吴努时期有较强的倾向性,主要倾向西方;奈温时期是闭关自守、消极中立;新军人执政时期则是务实、灵活。  相似文献   

5.
当今能源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是:能源供应国获得不对称的权力与影响,能源民族主义日益增强;能源消费国之间为了获得有限的同源油气资源而追求相对获益,推出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美国作为最大能源消费国,虽然是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唯一霸权国,但并没有为国际社会带来稳定能源供应这一公共产品,反而加剧了国际能源体系的动荡不定。正是能源地缘政治中的这些现实状况对国际能源安全构成了真正威胁。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其生产资源主要是信息和智慧,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生产的产品与工业、农业产品也有所区别。本文将阐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品的本质特征、经济特征、商品化特征及生产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世界在中亚地缘环境中占有持久的重要地位。伊斯兰世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在出现一度的高潮后 ,于 1999开始逐渐趋冷 ,伊斯兰国家在中亚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回到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水平。但是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亚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有着广泛国际联系的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亚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伊斯兰国家对中亚的战略 ,关注伊斯兰世界与中亚的关系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场科技革命。在信息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的进步,而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输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与人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获取和占有信息的不平等,国与国的竞争将取决于对信息的占有程度。当然,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和利用信息带来的有利机遇,未来世界就将接受可能来自信息的严峻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国际经济中,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的神话被一次次打破,世界经济究竟应该怎样调整?在国际政治中,东欧剧变…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从文化视角考察国际问题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占据了显要的地位,文化冲突论、建构主义是这种文化视角理论的典型代表。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与通常意义妁文化概念不同,有着特定的内涵,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即国家之间在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形成的共有知识,即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等。作为共有知识的文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分析国际政治文化视角理论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对于尚在形成中的国际政治文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间,美国没有出版过地缘政治的著作。直到30年代中期,还没有广泛的研究。1935年,哈特雄分析了地缘政治学说,他赞成将地理和政治联系起来,认为地理具有“政治的含义”(?)同时相信,把地缘政治提升到作为政治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是过于简单化、是歪曲事实。他又认为不能将地缘政治从政治地理的范围里排除出去,因此就设法否认地缘政治的独立存在。哈特雄的不愿意看到地缘政治自主性的态度也许是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美国政治地理学家和政治科学家的典型态度。19(?)8年,斯比克曼著文认为“一国的地理是一国政策的物质背景,而不是原因”;认为一国的面积大小可以大略表示它的相对实力,但“只是潛在的实力”;认为国家的性质和它的地理区域有直接关系,暗示一种地理决定论。19(?)9年,他和罗林斯合写的文章里把国家看作是由持续的动力所构成的能动的有机体;而存在于任何一个时期的政治地理的实在,已成为能动的政治世界中暂时权力关系的表现;因此集体安全问题是把国家变动的冲突压力平衡为稳定状态,边界成为“冲突着的压力达到平衡的界线”,是“一种相对权力关系的表现”,保持均势就是世界和平的保证。最近美国思想界的趋势是沿着斯比克曼所开发的道路发展。而地缘政治的概念在现代世界的许多国家中已被接受作为决定国家政策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3.
土地秩序的政治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村庄社会基础,从土地的社会生命、价值属性和制度实践出发,阐释土地秩序的弹性,揭示土地秩序的政治底蕴。土地秩序定义了土地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凝结并沉淀了厚重的村庄生活政治内容。集体土地制度实践通过嵌入土地秩序的社会历史脉络,彰显了土地秩序的连带性、公共性和动态性,促进了村庄秩序整合与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秩序作为政治分析的起点,在真实具体的乡村社会和制度结构中还原土地的政治社会学意涵,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乡村政治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伊朗关系是当前世界最复杂的国际双边关系之一。无论从国际政治还是伊朗国内政治发展的视角来分析,霍梅尼主义天然地包含着强烈的反美主义倾向。同时,在美国看来,伊斯兰革命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导致西方社会的普遍“恐惧”,从而将伊斯兰视为“威胁”则使“文明的冲突”成为一个正在“自我实现的预言”,又强化了美伊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和对抗。作为一种理性、倡导公正与和平的宗教,伊斯兰教绝不是导致美伊冲突的主导因素,更不会构成所谓“文明的冲突”。作为当前国际冲突的热点和难题,美国-伊朗关系在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复杂性显示了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中俄石油管道风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关系中,相邻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论认为,经济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是国际政治权力的源泉,因为优势国家可以利用相互依存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差异来迫使劣势国家屈从自己的意志。虽然相邻国家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但现实的经济合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地缘经济总是被包含在地缘战略这一大的框架之内加以考虑,它们对地缘经济合作所导致的可能的政治后果尤为敏感。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中俄石油管道风波。它给予中国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东亚文明传统的核心区推行经济的政治策略,有效地按纳了来自岛弧经济带的经济活化作用。朝鲜半岛、港澳地区这两个地缘通道将失去原有的政治前哨作用。协调岛弧经济带与大陆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东亚地理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世纪中,国际社会在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间持续不断冲突的双重影响下,不可能出现一个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而更可能出现一个由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中心的三极经济化地缘政治集团构成的世界新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下,美国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扩大其联盟范围,以建立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经济动力重心和国际战略焦点区域将移至亚太地区这一大趋势,亚太地区地缘经济和政治战略地位明显上升。那么在这一地缘战略架构下的香港主权回归就大大超乎了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它对于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张力的扩大及潜能强力的聚合均有助推作用,并将迅速改变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是社会的主要资源,在工业社会则是以能源和资本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源,而后工业社会可以看作是知识社会,知识的创建和知识的消费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的中心问题。目前教育和休闲健身娱乐已经是知识消费的两大形式,它们对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风险日渐高企,冲击和影响着全球贸易与投资,构成左右全球经济复苏、政治格局演变和地缘关系重构的推力,也成为国内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等领域关注研究的前沿问题。通过梳理分析近些年地缘政治风险的经济效应,即地缘政治风险的技术创新效应、开放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等,试图为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研究脉络、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前景展望等方面的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