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说文》“賨,南蛮赋也,从贝宗声。”崔鸿《蜀录》:“巴人呼赋为賓”(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三)。《永顺府志》:“土人呼官长曰冲,又曰送,又曰踵”(《来凤县志》卷三十二·杂缀志·缀拾·故宫博物院藏书)。“賨”是汉字记巴语音,“送”是汉字记土家语音。本文拟从汉文造字和注音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字是巴语也是土家语同一单词在汉文音译时的异写。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说文》在对所收正篆的字义作说解之后,有时还缀以另一种说解,并冠以“一曰”、“又曰”、“一名”、“一说”、“或说”、“或曰”等字样。其中冠以“一曰”者最多。据笔者对大徐本所作统计,《说文》9353个正篆中,661个正篆下有“一曰”715个。也就是说,《说文》7.6%的正篆下附有“一曰”。附有“一曰”的正篆下,大多只附一个“一曰”,少数的附有二个、三个,甚至四个。(如《说文·水部》:“潛,涉水者。一曰藏也。一曰汉水为潛。”《木部》:“械,桎梏也。一曰器之总名。一曰持也。一曰有盛为械,无盛为  相似文献   

3.
1.《通典》卷十《食货十》漕运篇(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后魏)孝文太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又不废田。”(第219页)案:《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下同)有:“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  相似文献   

4.
翻开新旧唐书,对武则天的评价是极不公平的,唐时的一些文章亦复如是。它们用了最恶毒的字眼诅咒她,贬斥她,嘲讽她,把她比做妲己、褒姒,说她是“牝鸡司晨”、“奸人妬妇”、“肆行不义”、“贻祸邦家”。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更是骂她为“妖孽”,“虺(兀易)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旧唐书·玄宗纪》曰:“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阴辈。……朋比成风,廉耻都尽。”《新唐书·则天皇后纪》曰:“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通鉴纲目》更是对武氏大加挞伐,胡致堂列举了她九大罪状。这就是说武氏罪恶滔天,罪不容诛了。  相似文献   

5.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右丞年谱》(以下简称“赵谱”)、今人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均将王维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系于开元九年(721),这是正确的。王维于开元九年进士及第,除见《旧唐书·文苑传》外,唐姚合《极玄集》亦有是说;王维及第后释褐为太乐丞,可见《新唐书·文艺传》。以上均有史料为证。然王维于开元九年由太乐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二谱却未提出有力的证据。为此,作补证如下。《旧唐书·刘子玄传》曰:  相似文献   

6.
“兵”字的本义是什么?许慎说:“械也。”何为“械”?段玉裁注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说文》第三卷上) 后人多承许氏所说,把“兵”的本义释为“兵器”。如《集韵》:“兵,械也。”《玉篇》:“兵,械也。从斤;斤,兵  相似文献   

7.
形声字声符有意的说法,早在宋代就提出了,与王安石同时代的王圣美提出右文说,认为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淺”字,左旁“水”表类,右旁“戔”表义,“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歺之小者曰殘,贝之小者曰贱。诸如此类,皆以戔为义”。(沈括《梦溪笔谈》卷14)王安石作《字说》24卷,把许多形声字改说为会意字。例如他解释  相似文献   

8.
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刘向典校经书,分楚辞为十六卷,而王逸“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逸文自为一卷,名曰《九思》,合为十七卷,流传至今。十七卷中,前七卷是屈原的作品:《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父》第七。《大招》一篇,逸曰:“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招魂》一篇,王逸以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近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卢纶最著名的诗作是六首一组的《塞下曲》,其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首尤为脍炙人口.对卢纶诗,《旧唐书》誉为“辞情捷丽”,(《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卢简辞》明代唐诗研究家胡震亨誉为“陡发惊彩,焕尔触目”(《唐音癸佥》卷七《评汇三》).千年来人们对卢诗的评价一直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郭绍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旧唐书》卷78《二张传》解释为“俱承辟阳之宠”,是“内宠”。这一说法被现代史学家承袭。岑仲勉《隋唐史》上册第161页说是“面首之流。”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册第160页...  相似文献   

11.
世綵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卷第一有《请迁玄宗庙议》一文,《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外集》卷第一亦载之,并注引宋樊汝霖云:“此议旧史载於《礼仪志》(按:指《旧唐书·礼仪志》),曰:长庆四年五月(按:原文为正月)礼仪使奏云云。公时岂以吏部侍郎为礼仪使耶!是岁穆宗崩,肃、代、德、顺、宪、穆,明皇帝亲尽当迁,而(?)穆宗及高祖、  相似文献   

12.
魏征和唐太宗,是被正史美化的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和英主,被公认为能同心协力、共计国事的典型。果真如此么? 魏征早年的政治生活,走着一条极曲折的路。他先入瓦岗军,后与李密一同降唐。入唐后自告奋勇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旧部,不幸又为窦建德所俘,不得已拜“起居舍人”,直到窦建德在武牢败迹,他才二次归唐。但遗憾的是,他归唐后并没有很快为李世民所录用,却成了世民的政敌李建成的下属,为建成出谋画策,与世民争夺帝位继承权。据《旧唐书》载,他“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魏征传》)劝建成俟机立功,树威天下,扩大影响,结纳“英俊”(《高祖二十二子列传》)。主意挺厉害。在玄武门之变后,建成、元吉惨败身死,魏征亦成败亡之虏。事变后太宗派人把他叫来,厉声斥责:“汝何为离间我兄弟!”当时“众为之危惧”,而魏征却“举止自若”地回答:“先  相似文献   

13.
一袁在綱相武后事之不可信关于袁天綱相武后事,現存有几条材料,分录于下: 《太平广記》卷224引《譚宾录》: “武士之獲为利州都督也,敕召袁天綱詣京师。途經利州,(中略)武后时衣男子之服,乳母抱于怀中,天綱大惊曰:‘此郎君男子,神彩奥彻,不易知。’遂合后試行床下,天綱大惊曰;‘日角龙顏,龙睛凤頸,伏羲之相,貴之极也。’更轉側視之,又惊曰:‘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太平广記》卷76引《感定录》: “唐則天之在襁褓也,益州人袁天綱能相,(中略)則天时在怀抱,衣男子衣服,乳母抱至。天綱举目一視,大惊曰:‘龙眼凤頸,貴之极。若是女,当为天下主。’”《旧唐书》卷191《袁天綱传》:  相似文献   

14.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15.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6.
仆固怀恩是唐朝一位颇有名气的将领。他究竟有几个女儿嫁给了回纥?有的说1个,有的说2个,其实应是3个。 据《旧唐书》卷121《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在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书唐代宗时自称“臣有二女,  相似文献   

17.
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修订本《辞源》〔四卷本〕第2册第1435页《晁公武》条下说:“守营州时,撰《郡斋读书志》,二十卷。”(亦见该馆1988年7月版《辞源》合订本第776页)按:“营州”误,应是“荣州”。清同治三年(1864)版《嘉定府志》卷46《艺文志》所收《晁氏读书志二十卷》条下说:“晁公武撰。”又引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公武得南阳公书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绍兴二十一年,守荣州,日夕校雠,每终篇,辄论其大旨,所发明有足观者。”又同书卷21《职官志》:“晁公武,钜野人。绍兴中,荣州刺史。”又32卷《…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卷二十二《辨证类》中说:“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人曾说,西湖最美,杭州当列于前,郎瑛认为“谚语因欲押韵,故先苏而后杭。”又因为“苏(姑苏)自春秋以来显于吴越”,而“杭(州)惟入宋以后,繁华最盛  相似文献   

19.
朱敦儒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误。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以下简称《本传》、周必大《二老堂诗话》、郑椿《画继》卷三均曰:“朱敦儒,字希真。”《词综》卷十二。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则曰:“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按“希直”之说源出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经籍》七十二:“《樵歌》一卷,陈氏曰朱敦儒希直撰。”查陈氏《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左朝请大夫洛阳朱敦儒希真撰。”乃知马氏转引有误。“真”“直”二字,笔划相近,辗转引田,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20.
“廷杖”,就是皇帝在殿堂、朝廷上杖臣下.“廷杖”之刑到底始于何时呢?最近,张善诚同志在他的《评忠君道德》一文(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中说:“自从朱元璋首创‘廷杖’之刑,即被当场打翻在地,扯去裤子,棍棒齐下,皮肉遭殃的文武官员更是不计其数.”据查,此说来源于《明史》卷95刑法志.其文曰:“廷杖之刑,亦自(明)太祖矣.”经过翻检史书,觉得此说不确,现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