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本文基于创业板分别对风险投资背景是否会影响IPO抑价和IPO后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的参与会提高风险企业的IPO抑价;而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参与的风险企业的抑价没有显著影响;对风险投资背景与IPO后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会提高风险企业的IPO后收益;而且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IPO后收益有的影响显著不同,其中独立风险投资对IPO后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IPO后收益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的差异性存在,但没有完全显示出其特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创业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和中小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发行中的抑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公司治理来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的公司,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从发行特征来看,发行市盈率越低,中签率越低,每中一签需要的资金量越小,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分析结果没有发现风险投资的持股会影响创业板抑价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IPO退出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增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但也可能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动机扭曲”,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损害.以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科技型上市企业数据,采用随机效应面板回归与面板泊松回归的方法,对风险投资IPO退出特征变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IPO规模与企业创新行为整体呈现显著正相关,风险投资持股机构数量、风险投资对企业股份持有期与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显著正相关,风险投资回报系数与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有效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声誉是承销商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利益亦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在两者存在冲突的情况下,拥有"股东+中介"双重身份的承销商究竟会以何者为重?以2006—2012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可从IPO抑价的角度探讨承销商的利益冲突问题。通过分析承销商在承销业务中的行为,我们发现承销商的声誉对IPO抑价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数与IPO抑价之间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明确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数对承销商声誉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当承销商未认购上市公司的股票时,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一旦承销商认购上市公司股票,声誉则对IPO抑价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承销商所拥有的双重身份会给其带来利益冲突问题,并且在面对该问题时承销商会更倾向于选择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6.
IPO业绩变脸已被证实在我国普遍存在。文章以2014—2016年在创业板IPO上市的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参与程度对IPO业绩变脸的影响,同时探究CEO特征对这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程度越深,即联合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IPO业绩变脸幅度越小;CEO特征对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CEO年龄、学历弱化了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IPO业绩变脸现象有改善作用,CEO有金融背景能加强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IPO业绩变脸现象有改善作用。文章为改善我国IPO业绩变脸现象、规范风险投资的发展和选拔任用合适的CEO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有股权对IPO抑价和长期收益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已有研究关于国有股权对IPO抑价和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运用1990—2011年的中国A股IPO公司数据,使用首日超额收益率和首日收益率来衡量IPO抑价,运用买入并持有的两年期超常收益率和两年期累计超额回报来衡量IPO长期收益率,构建国有股权对IPO抑价和IPO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的Cluster和Bootstrap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抑价率越高;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长期收益率越低。这一分析有助于认识国有股权对IPO抑价和长期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助于认识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投资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表现出逆向选择效应而不是认证监督效应。有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抑价率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抑价率越低;无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长期股价表现优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长期股价表现越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发行过程中的机会成本理论模型,提出机会成本与IPO抑价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利用统计和截面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相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中签率是影响机会成本的最重要因素。原因分析发现我国与众不同的新股发行制度是造成机会成本的重要原因。该研究指出我国高IPO抑价的本质原因是发行制度,揭示出发行制度影响IPO抑价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新的IPO抑价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7月10日至2015年7月2日的A股IPO数据为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的关系以及承销商持股的不同情况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承销商持股数量的增加会增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19年科创板开盘上市的7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非对称信息视角研究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为避免普通多元线性回归法下参数估计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将科创板第2套上市标准——"近3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3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充当外生政策变量(2016—2018年),将不符合该条标准的公司设置为实验组,其他设置为对照组,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研发强度的IPO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研发强度对科创板IPO抑价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建议进一步强化IPO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完善科技型公司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大数据中所反映的投资者情绪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抑价之间的关系,采用网络爬虫(Python)技术挖掘社交媒体大数据,通过人工构建股市情绪词库,分析了社交媒体言论中包含的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中的投资者积极情绪与IPO抑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消极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可以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可靠指标,为度量投资者情绪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监管机构对社交媒体信息及水军的靶向性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流动性有限的角度出发,结合行为金融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流动性水平下的IPO抑价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市场成交意愿、投机气氛、个股风险因子以及强制持仓限制对IPO抑价会产生关键影响,并通过实证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检验,证明了流动性相关变量对IPO抑价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效力、因此本文提出IPO抑价是由于不同投资音承担风险差异化的结果,因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主要从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发展,降低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造成的影响,在创业板特殊背景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计算分析,引入影响因素变量,对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创业板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IPO抑价越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加强IPO前盈余管理行为监控以降低抑价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IPO抑价分解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对IPO抑价进行了分解,得到IPO发行价格的边界值.实证结果表明,IPO定价效率为99.14%,证实了样本期间的发行人故意抑价行为,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对二级市场进行研究,构建得到GARCH(1,1)是IPO首日抑价率的最优拟合,证实了新股抑价滞后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根据新股发行改革时间点划分样本区间,得到了滞后性逐渐减弱的实证结论,这对IPO发行制度向市场化的注册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IPO抑价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资本的聚集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2014年1月,我国资本市场重启IPO,引入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机制,这一举措是否可以改善抑价水平及其影响因子?通过使用破板日中价来描述首日停盘机制下抑价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发行因素代表的不理性因素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有所下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水平得到提高,市场对新股的投资变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西方学者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研究,解释IPO抑价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文中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IPO市场实际情况,供求不平衡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矛盾;制度性缺陷是引起我国IPO抑价的理论根源,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解释中国IPO抑价问题时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以期望提高对中国IPO抑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风险投资退出为背景,采用统一价格拍卖研究IPO定价。在Wilson建立的统一价格份额拍卖模型基础上,放松投标人的报价策略是一条连续可微的需求曲线的假定。考虑投标人间断需求情形并构建相应模型,分析得到市场均衡时出清价格的表达式。对影响抑价的因素分析可知抑价大小与拍卖供给和报价单位呈正相关,与份额单位和投标人数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