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中培育绿色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中明晰社会发展道路,在实践教学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生态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素养基础和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显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应适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入教材体系,探索疫情当下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实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培养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中培育绿色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中明晰社会发展道路,在实践教学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生态化,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素养基础和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3.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冲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价值局限,通过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生态文明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结合生态文明理念,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由于资本占有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全新社会。  相似文献   

9.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续,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工具诱因、意识根源、消费诱因及制度根源均有重要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观念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及制度建设的路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它还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协调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走循环化发展道路,构建生态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蕴涵的生态学思想和中国佛教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哲学基础。在承认二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面,即和谐共生、自然—生命中心主义、人的价值性存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佛教自然观的相融互通之处,以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的生态文化理念,提供正确解答时代性问题的途径,也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新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理论和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导致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首次写人“生态文明”。这证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重新认识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决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来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公众协同治理的转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破坏性的深刻批判,在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核;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存在意义的分析,为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引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彰显了我国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成熟和进步,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是中国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颖状态,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于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实情况,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突出,同时,由于其生活时代历史实践的制约,他们没有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未能形成自觉的系统化的生态理论。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环境关系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财富,对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当代人挖掘、梳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系统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整体批判的基础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等作为制度性障碍与不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一个历史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阐述,经过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回顾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史,从历史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解读,理清马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理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人与自然是辨证统一体,“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都不利于人与自然的融合.建立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准则的“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生态正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朵奇葩,需要从哲学、政治和法律三个维度进行理性把握,才能将“生态主体间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生态路径创新性”三种观念在实践中有效转化,从而为构建生态文明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