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翻译的共性研究已进入大讨论时期。然而,学者对翻译共性之一显化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笔译层面,口译中的显化现象鲜有人涉及。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中190个口译语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测试环境下测试者在口译过程中显化现象使用明显,测试者在使用引起显化现象的人称代词主语和逻辑关系连接词时呈现出单一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连接词的使用与汉英口译中的形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汉英口译中英语连接词的使用作了调查 ,发现中国学生存在英语连接词缺失和非正确使用的情况 ,从而导致英语形合的特点无法很好的体现出来。根据对比分析和心理语言学理论 ,笔者对此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学者对翻译中显化现象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的层面。研究利用计算机统计工具ParaConc软件过对数据库PACCEL-W语料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描述了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测试环境下笔译中人称代词和逻辑关系连接词在非文学文本类型中的数量和频次。结果显示,测试环境下,测试者在笔译过程中,人称代词主语和逻辑连接词两个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显化现象发生,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程度明显高于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对显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为法律文本英译中的显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法律文本汉英翻译中常用的显化处理方法有连接词显化、动词名词化、修饰显化、语序调整、古语显化等。对法律文本英译中的显化现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法律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料库语言学是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项实证性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采用语料库的实证方法对汉英科技类文章中的显化特征进行研究,以自建的小型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连接词的考察和分析,验证了在科技文章中也存在显化特征这一假设,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逻辑是口译的生命线,无逻辑,不口译。从研究口译笔记的困难和原因着手,分析逻辑分析对口译笔记的意义。在对逻辑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口译笔记的一般策略。以该策略为指导,结合2013年扬洁篪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文本,从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两方面对汉英交传中的逻辑关系与笔记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文摘要英译对于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迈入国际学术论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医学论文摘要为例,从语料库角度分析论文摘要英译的显化特征。通过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CMAC与CMATC)及英语类比语料库(CMATC与NMAC),分析发现:摘要英译中连接词与代词使用均具有显化特征,但仍然存在不足。为使译文更为地道、得体,译者应把握好连接词、代词显化的具体类别及"显化度"。  相似文献   

8.
语篇衔接与英语习得程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的语篇连接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学习者语篇衔接意识和能力与英语习得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学习者使用连接词的意识和能力与他们的英语习得程度有关系;2)英语习得程度好的学习者与程度差的学习者所使用的连接词在总数和类别数量上有显著差异;3)在议论文体中所使用的连接词存在单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实践中把高度意合的诗词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并非易事,前者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后者注重形式上的接应.意合与形合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汉诗英译时逻辑连接功能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拟从语篇逻辑功能出发,对杜牧《怅诗》及其英译本中的逻辑连接进行研究,探讨在逻辑功能的理论框架下英译本的得失.研究发现逻辑功能可以解释从意合向形合转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从隐性逻辑关系到显性逻辑连接词的翻译,更有效地传递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认知视角与外语学习者逻辑连接词使用错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多研究对二/外语学习者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出现的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逻辑连接词的问题给与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母语迁移对于逻辑连接词使用的影响占主要地位。也有研究将这一问题的成因解释为语域概念的影响以及教科书误导的作用。本文拟就Skehan提出的双模式结构,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韩礼德的语篇分析理论将小句按照线性顺序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部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汉语是"话题突显"(topic-prominent)的语言,而英语是"主语突显"(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在汉英口译中,译者必须对汉语句式结构进行相应转换,使译语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同时,由于时间紧迫的关系,译者在译语表达上需采取一些策略,从而合理分配精力,保证信息的传递。本文通过对几个汉英口译实例的分析,尝试阐述汉英口译中主位转换的方式,以期对口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而贯穿这三个程序、使其有机地连接并形成工作链的是“信息意义,”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本文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汉英会议口译中语言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逻辑衔接混乱,文章连贯性差是二/外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综观近三十年来众多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可见,以往的研究多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对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进行对比,得出有关学习者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逻辑连接词的大量数据及实例。本文认为在逻辑连接词使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即同等语言水平分析多,不同水平分析少;数据描述多,数据解释不充分;定量分析多,定性分析少;整体描述多,个别分析少等。  相似文献   

14.
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高级口译员在会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级译员的口译实践语料既是口译教学的宝贵资源,又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基于自建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料库对高级译员口译失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高级译员的口译失误可以归纳为十种类型,其中用词不当和长句的使用失误最为常见。高级译员、口译教师和口译学习者都应对这些失误给以足够重视,从而提高我国口译工作者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来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使用因果连接词时,偏好于使用因果连接副词,倾向于使用表示结果关系的因果连接词,而相对较少使用因果连接介词与表示原因关系的因果连接词。此外,学生的语体意识薄弱,表现出很强口语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其内在的原因,提出学生在使用因果连接词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以及英汉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字口译在汉英交替传译中是一个难点。据统计,大整数的口译错误率最高,其次为小整数和百分数。漏译在六大数字口译错误类型中的错误率最高。数字口译教学要加强学生大整数转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合度后,发现三个译本的语内显化倾向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并未完全支持简化与范化假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诗歌源语特征等言内因素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译者的政治伦理观点等言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维决定了汉英句法的结构差异:英语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衔接手段,倾向于形合连接构式;汉语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衔接手段,多用意合连接构式。汉英语的形合与意合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连词的使用上面。  相似文献   

19.
语言形式化程度或者形合度差异说明在一个翻译方向上的显化预设了相反方向上的隐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PACCEL-W收录译文的因果关系显化趋势作了假设,并通过语料库检索与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译文在英译汉、汉译英两个翻译方向上都呈现了明显的显化趋势,因果关系代偿处理以显化为主。双语水平、系统性使用显化代偿策略的水平及语言规范的影响是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显化与过程显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对于衔接手段的分类理论为基础,研究衔接手段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转换。选取2009年和2012年两会后温家宝总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做的交替传译,以此作为分析对象来探究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衔接手段的转换方式,发现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添加指称词以及连接词,而省略和替代则多用于简化重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