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经济的农村地区 ,乡镇财政的压力既推动了乡镇政权组织发展本地经济 ,同时也导致了乡镇政权组织加大财政提取力度 ,甚至为此不惜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 ,从而削弱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要改善农业地区的乡镇治理状况 ,必须结合农业主导型乡镇财政的特点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国家、乡镇政权、农民三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视角解析改革后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国家、乡镇政权和农民各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出发点。在改革初期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点是通过初步导入村民自治制度填补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后 ,乡镇政权的财政困难促使农民与乡镇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国家为维护农村稳定而将乡村治理的重点转移到全方位实施村民自治上。村民自治的真正实施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待于国家关于农村财政制度和三方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需要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 ,采取大智慧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把三方整合到共同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3.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的三大难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税费改革之后的"后税费时代",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民供养的乡镇政权究竟何去何从,始终是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乡镇政府目前面临职能模糊不清、职权与责任不对等,债务不堪重负、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综合改革推进艰难等难题。解决乡镇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经费保证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在分析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背景的前提下,重点阐述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和运行机制,提出乡镇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乡政村治”格局中 ,乡政权 (乡镇党政机构是其主要组织形态 )与村治权 (村民委员会是其主要组织载体 )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关系是制约乡村治理的深层因素。作者在分析乡村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健全乡政村治制度体系 ,实现乡政与村治的法治化 ;将村委会与乡镇人大衔接起来 ;改革乡政政绩考核指标制定制度 ,规范乡政行为 ;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 ;有条件地逐步推行乡镇长直选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县级管理从学术讨论到县级管理改革讨论存在三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分析视角:县权、县政和县域治理。县权的权力结构、县政的政权架构和县域治理的公共协商取向存在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制度合作方式的不断演进。县级管理制度创新可以探索县级管理变革的制度合作复合形态,核心环节是权力结构和政权架构的整体设计,这是县级管理改革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切实减轻,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乡镇政权的运转出现了财政困难,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这一现象特别明显.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乡镇政权运转困难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税费改革本身带来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体制急剧变革,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类矛盾复杂交织,使处在农村改革发展峰巅浪尖的乡镇政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涉及体制、制度、管理上的重重困难,尤其是一些带有全局性、普遍性问题的呈现与发展,更妨碍着乡镇政权职能的正常发挥。如不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乡镇”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和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通行做法。但在中国,自秦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皇权止于县政”,乡里制度集中地反映了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历史上许多朝代的乡镇建制规模、组织原则、层级划分、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等等远不像县政权那样整齐划一,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间断性、跳跃性等等特征。进入20世纪的一百年,“乡镇”虽然成为我国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建制,但是一直存在着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应站在政府体制创新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乡镇改革的基本方向,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地、审慎地对待“撤并乡镇”的问题,决不能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乡镇改革的成效不彰,源于改革思维和方式的"贫困"。实践证明,乡镇存在的问题其实质在乡镇之外,单纯依靠层层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乡镇改革,根本无法解决乡镇自身的问题和乡村治理的乱象。乡镇改革应从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出发,本着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思维,将乡镇和县政视为一个子系统,县乡基层政权视为一个大系统,统筹谋划农业综合改革。最终使乡镇政权成为一个领导有力、治理有方、责权利一体的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并藉此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两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 ,改革难易的症结可以归结为改革成本问题 ,改革绩效应是评价改革方式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俄罗斯激进改革失败的原因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的重要途径。以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项改革内容的路径分析,揭示了改革目标与结果间存在的差距及其主要原因。改革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重新设定和细化阶段性目标,逐步显现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目标和功能要有一个正确的估量和科学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慎重进行,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在于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学期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形式。三学期制不仅有多样化类型,而且有不同的内容,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在三学期制变革中,各高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期制变革不仅仅是教学时段的简单划分,而且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构,所以,高校应当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学期制模式。2.短学期要结合教学管理制度的整体变革进行恰当设置,特别要注意实施的资源整合与条件准备。3.进行多学期制变革,一定要充分调研论证,不可跟风,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变革方案,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大部门体制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被加以推进和实施,职能、机构和人员整合工作得到积极落实,其改革成效正在逐渐显现,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即部门整合与职能有机统一,改革后部门内部整合、部门间协调机制缺乏,管理事项过多、过细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改革,必须高度重视职能有机统一的改革要求,按决策与执行分开的原则设计大部,设立独立执行机构,建立有效的部际协调议事机制,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扩大和巩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新股发行市盈率和价格有所提高,然而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并未得以缩小,反而有所提高,这是与缩小一、二级市场价差的改革初衷相违背的。同时,市场化改革还导致企业超额募集资金,并且出现流通股比例最小化的趋向,因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探索,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放到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最终用中心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效果,提高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推动高校中心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促进高校中心工作开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司法改革不能脱离宪法进行。宪法对司法改革具有启动功能、指引功能和规范功能,同时符合宪法的司法改革对宪法价值的张扬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改革必须以宪法价值的回归作为前提,并以此作为价值指导,正确处理改革违宪与合理性问题,按宪法配置司法改革权,并发挥法院在宪法监督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45家试点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股改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改改变了公司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明显下降,第二股东对第一股东制约力强了;现有公众投资者股权价值也得到了提高,但公司业绩没有发生明显上升,股改能增加价值还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辅助人员改革在G省法院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源于个别制度性缺陷、体制性弊端和改革理念举措滞后等因素,改革实践中也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职责界限不明、审判质效低下、职业前景黯淡等突出问题。因此,强化探索创新改革理念、增强非在编司法辅助人员力量、争取党政资源支持保障,必然成为实现司法辅助人员改革预期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