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期情结视为整个家庭的乱伦情结。阿尔弗莱德.克娄伯、马林诺夫斯基、罗海姆等人在对俄狄浦期情结的批判中进一步证明了“家庭情结”的存在及其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诸多学科对俄狄浦期情结的关注发展丰富了该研究,其中,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俄狄浦期情结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变化,我国原有的"橄榄型"军工经济结构存在着军工工业不能充分利用民用工业的基础,军工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协作等局限.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立"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的思想,其实质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要思想和实现形式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体现.在建构"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过程中,我国军工工业可以借助国际上出现的"虚拟经营"方式,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名镇有郭,将军遗风摇新绿;嘉树拥寨,田园仙果奉盛世"。这幅镌刻在郭寨村农民公园牌坊上的楹联,形象地描绘了郭寨村的发展变化。郭寨村地处中国银杏第一镇泰兴市宣堡镇境内,位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南大门。10年前,郭寨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差村。近年来,该村致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成熟的林果、花卉、苗木产业,实现  相似文献   

4.
影响传统村落建筑演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非村落村民对私人或者公共活动空间的追求,而是取决于传统村落文化的变迁。贵州肇兴侗寨建筑从"木质结构"到"方盒子式水泥结构",再到"下砖上木"或者"外木内砖"的二元制结构的变迁路径,深刻揭示出建筑背后所隐藏着的现代城市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中不仅牵涉肇兴侗寨村民对其传统村落文化排斥与迷失,以及对城市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暗含肇兴侗寨村民、当地政府、游客等多方利益与文化诉求的博弈和互动,还关乎在旅游资源商业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原生态保护问题。基于此,该文认为应该通过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发展态势、将特质文化保护区与居住区相分离、产权置换等方式,寻求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提要]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性的一群人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需求和强调。贵州省乔央村的5个民族村民存在超越民族身份差异的同姓不婚习俗、超越民族文化差异的土地信仰文化、超越民族社会边界的村寨互惠秩序、超越民族利益的村落共同利益,不同民族村民具有的共同性促进了村落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西南民族地区多民族杂居村寨分布具有普遍性,多民族村民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后形成了若干超越民族差异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微观层面的多民族杂居村寨村落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可以成为宏观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缺乏生存条件的高寒山区的彝民实行移民 ,能从根本上使彝民脱贫。并有利于生态平衡 ,有利于发展经济 ,有利于发展彝区教育 ,有利于移风易俗 ,培养现代化文明  相似文献   

7.
《源流》杂志编辑同志:我们是饶平县新塘镇南淳村委会龙居寨村民。这个二战时期的革命老区地处偏僻山村,经济发展一直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扶持下,山村解决了电源,开了村道,通了电话、有线电视。老区人民欣喜之余,艰苦创业,耕山种果,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们通过“富而思源“的教育活动,油  相似文献   

8.
自秦汉以来,伴随着中原汉人践迹新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就以多种方式接触和碰撞,这种频繁的文化互动强化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以下简称民汉)的文化认同,密切了民汉关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于这样的历史事实,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探讨民汉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历时互动,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等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村民自治也存在角色定位不当、制度设计不足、主体素质不高等不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问题.为此,应该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的角色功能,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提高村民自治的主体素质.惟有如此,村民自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才能得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稳步有效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已发生质变,农村的社会结构和联结模式正在剧变。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组织,从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乡村治理作用与影响的内生机理分析可见,一直都离不开乡村精英的参与。在农民合作社治理法治化的道路上,乡村精英承担着治理主体的功能与作用,引导社员利益理性与经济需求,发挥民主协商功效和社会资本的张力,推动合作社治理法治化进程。但是,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治理法律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困境与问题,质的规定性发生漂移,结构与逻辑也随之变迁。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促进企业家成长、优化外部制度环境、加强社员培训提高村民法治观念等具体策略将有助于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英识别—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和夏刘寨村的个案实践,分析村治能人推进集体产权改革的内在机理与运行机制。结果发现: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衍生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内在需求,能人由经济精英到治理精英转变后,形成了现代化治村理念,与集体产权改革目标存在一致性。村治能人可以协调政府、集体以及普通村民三方关系,降低集体产权改革成本。能人从经济精英到村治精英转变的实现,必须健全需求诱导、有效学习、平稳过渡、外部支撑四大机制。在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三者具备时,以完善的乡村治理,保证集体产权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2.
经济类型是影响村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变量,不同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内容、结构、主体与态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即村庄经济水平越高,村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与参与的水平越高;村庄经济结构中的私营经济越发达,村民社区参与的水平也越高.从学理与实践上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村庄经济类型下村民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与参与渠道不同.由此,应做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重构村民在社区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畅通村民社区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建设,增强村民社区参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人民本位经济的基本特征——藏富于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藏富于民"是国强民富的基本路径;其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人民本位经济的社会认同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然后提出,人民本位经济必须是"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最后,提出了发展藏富于民的人民本位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经济形式以民营经济为主;社会投资以民间资本或社会资本为主;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发展,各国在加世纪普遍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从社会基础、理论依据、比较法角度及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看,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因疍民的历史和上岸居住,疍民文化遗产被忽视。随着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阳江闸坡地区不仅出现以疍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更出现了疍民及其后代主动表达自身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现象,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涌现。通过观察和访谈政府、疍民、非疍民社区居民和游客等利益相关者,借助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他们的遗产话语,发现他们对疍民文化遗产的认同因其身份而异。政府认为疍民文化遗产亟待传承和发展;疍民认为遗产是疍民存在的印证,是其顽强拼搏精神的展现;非疍民社区居民认为文化遗产虽然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但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困扰;游客认为遗产是闸坡新的游览点。因此,需要提高疍民文化自觉和加强利益主体话语交流,通过平衡各方的利益推动疍民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唯一性、原生性与实用性、地域性与稀有性、类型结构与传承方式的特殊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特点.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存在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科技发展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少数民族民问传统文化传承后继乏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面临国际挑战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区别对待的改革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民族文化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民族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动力支撑;增加投入,加快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墨子主张"天志",在天人关系的二维结构中,人在天的意志主宰之下.墨子主张"尚同"思想,在君民关系的二维结构中,君权相对于民权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墨子思想中的天人关系是天、鬼、君、民的四维结构.借助于"天鬼"的中介,实现了民意对于君权的制衡,墨子政治思想具有民本思想的倾向.借助于民本思想,墨子的天人关系观走出了原始宗教的桎梏,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东西方尖锐对立的50年代,周恩来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从中国外交战略和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日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建立中日贸易关系,并设计了备忘录贸易形式,形成了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把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衔接起来,以经济影响政治的格局。此后又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以政治影响经济。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经济关系发展推动政治关系发展,政治关系发展又推动经济关系发展的良性结构。周恩来是中日贸易关系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经济思想的出发点是"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所以他重视农业,不失农时;提倡"克俭节用",节流为主,主张"藏粮于民".唐太宗的经济思想使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唐代钱币的发行对经济发展也产生影响.唐代统治者没有认识钱币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对钱币的政策反复较大.中唐之后,对钱币采取宏观调探,从而扩大了钱币的流通范围.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改善民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改善民生的实现路径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发展民主、保障民权,协调民利、促进民和,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繁荣文化、铸造民魂,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软实力要求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