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修辞学里的“析字”格在诗歌中常有运用。《红楼梦》第五回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是“凰”(凤)字的拆析,隐指王熙凤。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盖‘二令’,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为何意 ,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一大未解之谜。通观二百多年来出现的 2 8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可知大多虽用功甚勤 ,却流于附会 ,繁琐考证 ,索隐猜谜 ,意欲字字坐实 ,反而愈失其真。根据《红楼梦》文本和脂批 ,可以断定 :正是已有诸说中那些看似简单浅白之“解” ,恰可符合作者原意———句中“一”“二”“三”只是序数词 ,“从”、“令”、“人木”预示凤姐人生命运的三大阶段 ,即三大转折 ;其中“人木”用的是“拆字法” ,合起来为“休” ,此与“判词”首句“凡鸟”合为“凤”一样 ,既符合谶语特点 ,得朦胧之美 ,又让人一猜即可意会。《红楼梦》毕竟是小说 ,不是谶纬猜谜之书。而既是“判词” ,则只会言之大概 ,不会指一言一事  相似文献   

3.
纪永贵 《南都学坛》2007,27(4):53-59
二百余年来,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语,众解纷纭,迄无定说。尤其是20世纪《石头记》脂抄本被发现后,因甲戌本上在此句下有一批语“拆字法”,所以人们在这个“钦定”的指示下,不停地提出“新解”。但因为越解越复杂,越解越离奇,所以也就与作者“原意”愈加疏远。笔者胪列47种成说,经过分析,指出它们的不通之处,同时对研究此句判词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要承认这句判词是让人一望即知的谜语结构;第二,这是凤姐的判词,不必无端引申;第三,作者“原意”已不可知,“新解”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和"哭向金陵事更哀"是互相关联且逞递进关系的整体叙事,不容分割。惜乎对此著述虽多,却无确解之文,不足参酌。唯有按事体情理之意绪从王熙凤人生全部经历入手,高屋建瓴、知人论世,方能得出"一从"为难以挣脱的三从四德之既嫁从夫;"二令"为当家主政,威重令行;"三人木"为其事败抄家,财尽力诎,众叛亲离,败落事休;"事更哀"乃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惨死贾府,棺葬金陵之最终结局。这才是对王熙凤这个末世凡鸟"聪明反被聪明误"之绚丽多态的四维人生表征的正确释解。  相似文献   

5.
始于近两年的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我又联想到与教师素质和师范类学校都有关系的“三二一”工程方面的问题。 题目中的“三”是指“三笔字”,即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二”是指“两话(画)”,即普通话和简笔画;“一”是指“一机”,即电子计算机。为论述方便提起重视,笔者概称之为“三二一”工程。 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一位教师写得一手苍劲洒脱的“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随手能勾勒出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简笔画,那么,这位教师有可能博得学生的青睐,成为学生心中目的名师,成为学生崇拜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晚年曾提出“散兵战、堑壕战、持久战”的战术 ,对于“堑壕战”、“持久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而“散兵战”,却较少论述。鲁迅“散兵战”战术具有独特的价值 ,是鲁迅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散兵战”战术的三个特点是 :一是避免过多的、明显的政治色彩 ;二是减少集团性攻击 ;三是坚持以笔作武器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构思?怎么写?一个令我佩服的人我们班的班长啊,同学们羡慕她,老师们夸奖她。她还在班上“称王称霸”呢!她有一双大眼睛,瞪一眼准让你发毛。你听,她又在教训人了:“黄展超,做完作业了吗?”“文敏婷,不要讲话了!”不见其人,只听其声,就知道这是她正在发威。为这,我们给她  相似文献   

8.
高校"双重贫困生"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汉赋欲“风”反“劝”的成因,一是铺叙奢靡豪华本有文学传统;二是欲“风”之物本有可歌颂的一面,汉赋“风谏”的不是奢靡豪华而应该是法度;三是赋这一文体的写作特征就是要求夸耀“竞于使人不能加也”;四是人们认为赋这一文体的撰作目的就是“颂”;五是汉代批评家是以屈赋为标准、以诗歌批评为标准批评汉赋的。此后汉赋即转向为“颂”。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道”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三个方面:人道、天道和仁道。其中人道着重探讨人特殊的自然性、社会性和道德性;对于天道,孔子采用了“负的方法”论述其重要性,并将宗教情感化的“天”与客观存在的“天”两者有机地加以结合;而仁道则是人道与天道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承天道以扬人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 ,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神人以和 ;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 :即政治管理之策 ;生存状态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 ,“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 ;(2 )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 ;(3 )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 ;(4 )回归自然 ,享受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6,(1)
她从6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具有非凡的美貌和一种使人难以抗拒的魅力;通过著名导演祖劳斯基,她摆脱了“法兰西小甜心”的“美誉”,而她的独立个性、敢言作风更令她成为法兰西电影圈中的一朵奇葩。一方面电影与她的生活融合,一方面她说:“所有那些诱惑,艳情,只不过是在演戏。”她的容貌有一种莫名的完美会让孩子们微笑;她的眼睛颜色却是神秘的绿色,眼神温柔又悠远;她的嘴唇具有无可挑剔的轮廊,激起男人们的无穷想象;她的浓密秀发曾被人描述为“对手指的诱惑”;她是继B·巴铎、卡特琳娜·德诺芙和伊莎贝尔·阿佳妮之后,法兰西的又一朵盛放的玫瑰。这是我第三次采访苏菲·玛索了。前两次是1995年和2001年,都是在戛纳电影节。下午3时,苏菲·玛索准时出现在她下榻的北京东方君悦酒店行政楼层的咖啡厅里。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会直视着我。我对她说,想向你求证——我知道你是一个卡车司机的女儿,一个动物保护者,一个热爱环保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吸烟者,以上这些都准确吗?她笑起来,回答说,“最后一条不准确。因为我戒烟了!就在两个星期前!”  相似文献   

13.
《诗经》训诂中的悬案较多 ,《诗经·葛覃》三章中的“归宁父母”即其一例 ,历来解经者对此众说纷呈而难衷一是。在这诸多治经者中当以清代的陈奂、马瑞辰的观点最有说服力 :“归”即指女子出嫁 ,“宁”谓使父母安心 ,“无父母诒罹”。笔者通过对文本深入挖掘 ,分析了毛苌、郑玄、朱熹、孔颖达等对“归宁父母”的理解 ,探析了形成错误的根源 ,也对“归宁”制度做了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之卒、绝不可考。”因之,自清末至今的所有学者,一谈及他的生平,都说“卒年不详”。过去,人们妄加猜揣,有的说,可能遇暴疾而死;有的说可能象杜甫一样,死于出游途中;有的说,可能是没有面目见人,隐居起来了。我认为,他可能是被汉武帝暗害而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原汁原味的三个“尺度”,来探讨三个“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以及“美的规律”的含义。三个“尺度”的提法,是不同于理论界一个“尺度”(客观论派的“客观尺度”)和两个“尺度”(主客观统一派的“主客观合一尺度”)分析的另一种提法。三个“尺度”即(动物把握的)“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把握的)“所有物种的尺度”、(人“随时随地”把握和运用的)“内在固有尺度”。三个“尺度”的表述,是通过比较人与动物把握和运用“尺度”的能力和状态的不同,以证明人的真正劳动的类特性——自由和自律。  相似文献   

16.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5 0、6 0年代 ,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 ;二是 70、80年代 ,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 ;三是 90年代至今 ,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 ,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个人创造少 ,多人合编多 ;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 ;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浙江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课堂”联动与“三个平台”并举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三个课堂,即以教室、校园和社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三个课堂”联动,即以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为纽带,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开放性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以预设性训练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成整体推进的大课堂育人体系。“三个平台”,一是指为基础性的专业训练、适应性的通识教育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建立的职业教育平台,二是指通过开放课程体系、繁荣校园文化、重视心理健康而建立的个性教育平台,三是指以“初阳学院”和“新世纪人才学院”为主体而建立的英才教育平台;三个平台”并举,即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与人才成长的不同需要,进行专业化、多元化和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平台教学育人体系。“三.三制”模式,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大课堂+大平台”的教学育人范式,卓有成效,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8.
"士风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2004年9月17日至20日,“士风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由中南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上海、默龙江、辽宁、江苏、广东、广西以及湖北等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举行了五场讨论会。来自苏州大学的王钟陵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士风”的概念是指一个时代的士人(知识分子)的普遍行事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与之相联系的文风,指文章的风气而不是创作的风气;对士风的研究是社会学范畴中的一个研究课题。王教授还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士风概念的三个层面,即普遍士…  相似文献   

19.
随着“身体性”理论的逐渐成熟,技术哲学家伊德提出“三个身体”理论建立起了他的身体性理论。在他看来,身体一是以胡塞尔、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派提出的作为肉身建构的身体,即物质身体;身体二是以批判现象学为主的福柯等提出的作为文化建构的身体,即文化身体;身体三则是考虑到技术的因素而作为技术建构的身体,即技术身体。技术的意义凸显而出。这一观点实质上是技术工具论批判的又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