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 ,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 ,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2.
出走与回"家"--巴金人格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伟 《东方论坛》2001,(3):36-41
家族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在结构上它和专制国家相互贯通,觉慧的离家出走,是巴金告别专制政治的精神寓言;但同时,家又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在文化上它又是中国人普遍的精神栖居地,这就使巴金很难切断和家庭的情感联系.随着无政府主义理想精神的逐渐淡弱,随着日寇强邻入侵下国势的日趋衰微,巴金的家园意识不断强化,然而巴金的精神还"家",本质上意味着对"父"权秩序的认同和皈依,这是巴金的精神困境,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从闻一多“自我奉献型”人格和关于月亮、太阳、大雁、黄昏的经常性的意象选择的深层内涵中可以开掘出他的烙印民族文化性格的心态和思维形式,从而探寻到中华民族积极的文化品格在闻一多身上长期熔铸所形成的诗性菁英所在。家园意识、孤独意识、死亡意识也相当独特地锲入了闻一多这一民族性极强的深沉心态之中,它可以理解为现代中国知识者的心灵史,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哲理在现代诗歌中极好的一种表征,并充分认识到闻一多诗歌的这三种生命意识以传统文化的人格美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健不息的精神活力和坚韧意志。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闲愁"自来,一种是对生命的理性把握。在生命意识的认知上,"耻感文化"的心理标杆来自于他人和外部的评价机制,"罪感文化"则是个体生命对自己的内在约束。柳永和苏轼是这两种文化心理的代表,解读二者的异同,可以对宋代词人的生命意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海安精神,是包括海安人价值观念、心理趋向等在内的生活灵魂、生存支柱的一种群体意识,是望江临海、身居江海平原、体涵江海文化的海安人的群体精神。它是内含于海安县域文化的一种文化实体和社会现象,是海安县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青墩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充满了一种超越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探求“含蕴发展理念的传统精神”,关注的是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他超越自然物象,追求一种自由意识,但在表达时又不十分自由。他的创作是其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是他超越文本的生命承诺。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的作家们在异质文化影响下对死亡意识由规避到接受、直面、习惯的发展轨迹,进而剖析与死亡意识同生共存的时间意识在新时期的内在变异,认为:生活在新时期的作家们延续了古典文学作品中“怀旧”与“出世”的时间意识,同时渗入强烈的时间焦虑感和对永恒的追求,并更多注目于人的生命本质———“现在时”;新时期小说的这种转变,对丰富文学创作,对引导人们真正认识死亡,建构一个民族对生命本质和人类永恒的科学认识,都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9.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唐君毅认为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对自然美、文艺美、人格美的追求是心灵自我超越的上升历程,也是完善道德自我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论述并分析了美的本质、中国艺术的精神、中国悲剧的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揭示李贺死亡意识的深刻根源和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