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度是清末民初声名颇著的政治人物,遗憾的是其诗人身份、诗歌创作较少受学界关注。在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其老师王闿运的影响下,杨度推崇盛唐诗歌,追求诗歌意境之美与音律和谐,推崇雄放、自然、明丽的诗风。杨度诗境阔大、诗格颇高;意象壮美、情感充沛;刺世疾邪、悲壮慷慨,这是他对其诗学主张的充分实践。杨度带有佛学之思的诗作也独具特色,其除了自度还欲救世,带有佛学的入世色彩。  相似文献   

2.
杨度(1875——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他在青少年时代既受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等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教育,也深受“攀龙附凤”等封建思想的熏陶。他曾两度留学日本,阅读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既受到孟德斯鸩温和的君主立  相似文献   

3.
杨度在近代历史上以思想转变剧烈而著称。1900年以前,杨度主要受王闿运"帝王学"思维方法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维体系。杨度对中外关系和形势的认知都不脱其"帝王学"的思维体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纷杂苦恼的个人生活使杨度的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他依据原有的"帝王学"的思想方法对战争形势、发展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具有强烈反差。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旧有的"帝王学"体系,促使杨度寻求新的知识体系和诠释方法以完善其原有的"帝王学"体系。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杨度完成其第一次思想嬗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季立宪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杨度逐渐形成了以舆论监督政府、以开国会广造舆论,以国会推动立宪的思想,成为清季倡言以开国会实现宪政的第一人。自从杨度首倡国会请愿之后,以“速开国会”为号召的国会请愿运动就成为清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活动,而且几乎所有关于请开国会的陈情和呼吁,都在延续着杨度所阐发的国会论述思路。杨度最早发起的国会请愿运动虽然未能达到速开国会的目标,但积极意义极大。请愿成为极有效的政治动员,扩大了宪政的政治基础。清政府虽然被迫缩短了预备立宪的年限,依靠政治强力压制了激进的请愿代表,但其合法性在这数次请愿运动中逐渐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5.
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政体,组织筹安会,效劳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通过重新考察杨度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动机,我们认为:虽然杨度提出并企图推行的是救不了国的救国方案——“君主立宪”政体,但他从研究中国国俗民情出发,探索何种资产阶级政体符合中国实际,这是科学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因其救不了国的主张而一笔抹杀他的救国之志。  相似文献   

6.
杨度(1875——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曾经因为参与筹安会活动而铸下了历史性错误,又由于晚年转变立场,毁家纾难,献身革命而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这已经是人所共知。其实,杨度在青年时代即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他知识渊博,长于著述。他一九○二年至一九○七年留学日本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和关于中西文化“开放”交流的主张,就很值一提。杨度在感受了甲午中国奇耻大辱、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丑八国联军侵华一系列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1902年开始的十年内,晚清政治高层围绕着刑律修订的不同意见而爆发了激烈的“礼法之争”.时逢资政院成立,杨度以宪政编查馆特派员身份将新刑律按程序提交资政院审议,并作了长篇发言,内容涉及新旧刑律的区别,以及改颁新律的意义,其发言暗含对礼教的批判,从而正式将礼法争论的场所转移到了资政院内进行.通过审视杨度在资政院的这一发言,可以对研究晚清礼法之争作一个侧面的补充,同时也对立法过程中传统的扬弃问题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君宪救国论》一文集中反映了杨度关于中国立宪的理论构建:以君主立宪的政体来实现富国强国的宏愿;以世袭罔替的君主来消弭军事纷争的危机;以正当诚实的立宪来矫正清末民初的弊端。杨度的立宪观既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带有明显的进步性、特殊的现实性与一定的诚实性;另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深受“帝王之学”的影响,未能摆脱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与权威主义的纠葛。  相似文献   

9.
由刘睛波主编的《杨度集》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近人文集的编辑出版虽非自此首创,但本书的出版似乎有着特殊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是由文集的主人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决定。从激进的旧民主主义者到力主君主立宪的改良保守派,从“帝制余孽”到共产主义战士,在杨度传奇般的人生旅程中,不仅集中显示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段风雨烟云,更重要的是从其进退沉浮的坎坷人生中,纤毫毕现的展示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传统型到近代型转换过程中的人格。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杨度个人的历史和命运同中国近代历史以及近代  相似文献   

10.
夜览杨度弟杨钧《草堂之灵》,内有《王诫》一文,述及张之洞、袁世凯招杨度出山,杨度为此特向其师王湘绮请教入世之法.先生赠其六个大字:“多见客,少说话.”然观湘绮接物,口若悬河,似与“六字教”不合.其实,少说话者,非枯坐如偶,乃少作关切利害之谈也,这是王湘绮历经沧桑的明哲保身之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肇端于西力东侵的民族危机,故中国问题始终不离"中西古今"四字。清末改革者的西方观和西方想象,构成了其现代化方案的蓝本。杨度的金铁主义揭示了双面西方的本质:文明与帝国的两面神。一面是自由民主的文明的国家秩序,一面是弱肉强食的野蛮的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西方是一个内部公理与外部强权的二元世界。古老中国的"天下"体系遇到西方殖民秩序的挑战,现代世界是经济与军事竞争的民族国家的世界,无富国强兵则国无以自存。而现代文明又以自由民主与工业化为基础,它是由专制而立宪、由农业而工业大转型的产物。金铁主义全面回应了西方文明的挑战:内政实行自由主义的宪政转型,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文明潮流;外交以富国强兵而提升国力,争存于强权主义的野蛮世界。杨度的金铁主义熔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于一炉,其西方观代表了清末立宪派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和现代世界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度为实现其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寄希望于袁世凯,视“洪宪帝制”为契机,向袁世凯进献《君宪救国论》,为其登基称帝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准备,从而加速了帝制实施的进程。《君宪救国论》集中反映了杨度在“洪宪帝制”时期极其矛盾的思想,也突出体现了其帝王之学与君宪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保守主义视野下的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凸显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与唐浩明历史小说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互动。其具体表现是作家对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被传统认知所定格的否定性历史人事,在历史维度上实行“同情”性评判,在价值层面上追求“同理”性思考。当然,因与传统文化过于同构而缺乏更加主动的超越,也使作家创作在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忽视思想者历史作用和宽容暴力专制压迫这样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两水平实验设计,研究高、低唤醒度情绪面孔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中的因素是阈下呈现的情绪启动面孔的唤醒度,分高、低两个水平。被试的任务是对中唤醒度靶刺激的唤醒度进行判断。结果发现:阈下呈现高、低唤醒度的情绪面孔使被试对靶刺激的评价产生了情绪启动效应,即当启动刺激是高唤醒度的情绪面孔时,被试倾向于将靶刺激评价为高唤醒的;当启动刺激是低唤醒度的情绪面孔时,被试倾向于将靶刺激评价为低唤醒的。  相似文献   

15.
唐浩明、二月河是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位突出代表,理论界对两者历史小说的批评一般停留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和雅俗定位上,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唐浩明、二月河的创作都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河东风土的"重实轻名",是使唐浩明与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动机、艺术品位等方面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唐翼明和唐浩明是同胞兄弟,在文化界是一对奇人:唐翼明是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关门弟子,博士论文《魏晋清谈》由史学家余英时先生作序,现为华中师大国学院院长;唐浩明是小说《曾国藩》的作者,现为湖南省作协主席。事实上,这对兄弟的成长过程是离开亲生父母的,而且唐浩明是送给邓姓人家养大的,养父母并不识字。为什么经历了这么艰难的成长岁月,这对兄弟最后都能成  相似文献   

17.
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三部曲首先体现了作者反思历史、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 ;其次 ,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深层的“对话结构” ,经历了叙事上的传奇到反传奇的变化。最后 ,我们以理想的历史小说作为参照 ,一起来探讨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旨在推动历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8.
唐浩明的《曾国藩》等系列历史小说,具有沉郁厚重的文化意蕴,这是其区别于同时期其它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情节构架、形象选择与塑造、叙事体式及史料处理等方面可以看出唐浩明历史小说文化意蕴的具体表现及其带给创作的影响,它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蕴,传达了作者的文化忧思和文化关怀;但对小说美学的深化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遮蔽。它是对过往历史小说文化色彩的承续和发展,也是世纪末社会文化思潮在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面孔审美具有普遍共性,这与面孔所能传达的生物信息内容相关.结合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可将人类面孔审美的生物信息评价划定为三个层次:第一,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人性"度的衡量;第二,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人类繁殖潜能的评价;第三,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个体性格特质等社会化信息的考察.三者共同揭示了人类面孔审美的生物共性.  相似文献   

20.
面孔再认研究的最新动态是利用面孔再认标准范式法对面孔熟悉度与结构性编码(或图象编码)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并深入了解面孔再认心理机制的操作原则。目前,有关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同面孔再认标准范式有关的两个问题上:1.哪些材料或主题适宜研究;2.在哪些水平上进行此类研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