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协状元》以其市民阶层立场,反旧有状元系统文学思路,予以改弦更张,其目的是为迎合市民趣味的娱乐需求,追求情感与感官刺激、剧场效果.其结果则重新组合了宋代状元文学的样式及内容,从而竟使《张协状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成为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
唐科举分为定期举行的贡举和不定期举行的制举两大类,贡举又有文科与武科之分。贡举文科的省试,于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以后,由礼部主持,称为“礼部试”。贡举中的武科就是武举。武举省试由兵部主持,称为“兵部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钱锺书从<宋诗选注>80位诗人中精选出10位加以评述,是为<宋代诗人短论>.这10位诗人可分为两类从第一类可看出宋代政治、理学、艺术对宋代诗人诗歌的影响;从第二类可看出宋诗风格的形成及其递嬗演变的规律.二者纵横交错,相互补充,反映了钱锺书从<谈艺录>到<宋诗选注>研究视界的新变,即由艺术赏析向文学研究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 武科的设立可上溯至汉武帝时举茂才异等可为将相者。唐武则天时送习武之人习于兵部,玄宗时诏试武举人,建太公庙,置武学。唐宋以后,文武两科相沿至明清。初制,武科举远不如文科举详繁,明世宗嘉靖年间始有会试,崇祯时制度缜密详明如文科。清承明制,顺治初年,武科同文科一样被确定为清朝定制。  相似文献   

6.
文对宋代济南籍三位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词作进行简要的考辨与论证,从中发现:其作品虽所存无多,却自有特殊的词史价值;研究这些词人及其作品,可以更全面地观照宋代词坛之景观,亦可为探讨齐鲁文化的历史承传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清末废武科的自身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武学、武进士不足以抵御外侮,国家设立武科,已失去了选才的意义;二是武科人才雍滞,成为社会上的流闲阶层,其中一些人恃顶戴为护符,武断乡曲,为害百姓,“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二是改革武科的尝试失败。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王朝在内外压迫之下,终于下决心停罢武科。武科的废除,对文科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文科举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8.
战时军法,是宋代军法体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内容涉及行军与作战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体.在<武经总要>中,保存着现在所能看到的一部最为完备的宋代战时军法--"罚条".除此之外,根据军政形势,宋代政府不仅重申旧法,而且适时增添新法.宋代战时军法的基本精神是战时量刑严于平时,这也体现了军事法规与一般行政法规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宋代琴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是古琴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近世的琴乐,无论是琴学理论,指法谱式或演奏艺术,莫不和宋代的琴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汉唐琴乐的传统,又赖宋代琴学的兴盛而得以延续发展。其中琴调的系统化与盛行,就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成就。 本文拟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宫调问题,即五音正调与外调的概念与形式,及其实际的应用作一扼要论述,包括对《外调转弦》这篇重要文献作必要的考据和校释,以备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潮油历史上唯一一位文科状元,林大钦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但向来对此诋毁之言颇多,却不实。近之论者也见有不负责任之说。林大钦短暂一生事亲至孝、对师友情真意挚,他早逝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体弱多病和乃母去世过度哀痛。  相似文献   

11.
将赋与墓志这两种文体联合考察,既可以据墓志辑考已佚的唐赋文献,又可以发现唐人以赋为墓志的现象. 首先,在新出土的墓志中,直接或间接涉及赋家赋作的有十余方,即梁玙、陈周子、卢招、沈中黄、谢观、杨汉公、张士贵、苗景符、独孤申叔、于汝锡、崔文龟、路谠、张知实等人的墓志. 据此既可了解其赋的数量、风格、传播等情况,又可追溯确认若干赋学批评术语产生的时间. 其次,就唐代墓志本身而言,其创作存在化用先唐赋典的现象,这些赋作典实大略可以分为三类,即悼亡类、闲居类、士不遇类. 再次,唐代墓志又有以赋笔行文的现象,在行文结构和句式结构方面均有这样的表现. 唐代墓志以赋行文的原因主要在于赋与墓志两者功用的契合,也与“诗赋取士”的制度和赋的文体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受宋代宗室政策影响,首批大规模登第宗子出现在南宋高宗朝绍兴年间,主要集中于太祖、太宗的第六、七代孙. 宗子登第的人数、甲第、举数逐渐上升,至南宋时形成专门从事举业的宗子族群,并出现三代连续登第的宗室科举家族. 由于应试人群的特殊性与科目开设的临时性,童子科登科者的资料并不集中,较为零散.《宋代登科总录》所收丰富全面的登科人传记资料与数据,使宋代童子科的开停频率、各朝人数变化、地域分布、登科者待遇、入仕情况变化等得以清晰呈现. 日本、美国及中国的宋代科举研究大致有四种取向:科举制度相关内容的研究,宋代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科举相关史料的研究,科举人物传记史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明代科举发展对选官世袭制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中的世袭制是维系贵族特权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动乱和腐败蔓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举制的实行使选官世袭制受到遏制,但是唐宋在发展科举制的同时还保留了凭借父祖官职入仕的门荫和恩荫制度,这实际上是选官世袭制在新形势下的遗存和变种。明代科举制发展到鼎盛,选官必由科举,非科举者毋得授官和扩大科举取士数量等措施的推行,有效地遏制了长达数千年的选官世袭制,确立了远比唐宋更为完备的名实相符的以文官考试为基础的科举政治,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代闻喜宴诗,是专门为新科进士而设的国家级宴会中形成的诗歌,是宋诗之林中的一种。研究宋代闻喜宴诗,分析其类型,知其有会中诗、会外诗、回忆诗等,辑录了一批会中皇帝的赐诗;这些诗篇具有文学史料价值,可补《全宋诗》之漏。  相似文献   

15.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6.
宋初与唐代一样 ,也存在进士行卷。真宗、仁宗时行卷风逐渐止息的原因 ,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改革 ,由“采誉望”变为“唯卷面”。又由于历史政治背景的差异 ,宋初进士行卷具有不同于唐代的特点 ,即主要定位在文学上 :文人由文学主张相同而相知 ,不再象唐代那样是政治上的“相须”、“相资”。这使宋初进士行卷成为集结诗文革新运动基本力量的手段 ,同时也为文学派别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重要的气象变化时期。约有雨涝季11次,干旱季7次;寒冷季4次,不再有温暖季;冰雹13次,沙尘天气3次,冻雨2次。与北宋开封气象干旱多于雨涝、温暖季稍多于寒冷季的一般规律不同,宋徽宗朝25年开封气象的主要特征是:雨涝季远远多于干旱季,寒冷季多,温暖季无。宋徽宗朝显然是开封气象史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实学获得繁荣发展,与宋代科举制的繁荣发展密切相关,正是及第进士人数大增,使更多的读书人看到进入体制的希望,进入体制需要按照官僚体制的需求塑造自己,既要研读科举考试所需要的诗赋经史学问,也要顾及到成为官僚后所需要的技能。在这种大背景下,实学兴起,沈括、秦九韶这些享誉世界杰出科学家的成就明显表现出官员"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旨趣。同时不应该忽视的是,宋代在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背后,并没有改变中国历史上一以贯之的东西。从宋代开始,科学多被纳入实学的范畴,直到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科学也没有走出实学的窠臼,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用"一直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现存的宋朝官品令,载于《宋史·职官八》,但属于南宋时期的官品令,为元丰改制后的产物。改制之前,北宋前期的官品令已经亡佚。它究竟是唐代旧制,还是宋朝新制,学界持有不同观点。宋承唐制,品阶制度也不例外。自宋朝初年至元丰改制前,基本沿用唐代官品令。元丰改制,才形成了本朝新制。《旧唐书·职官一》所载《永泰官品令》,与《唐六典》所载官品令并无大异,它记录了唐德宗以前的品秩变动,并为五代、北宋沿用。《宋史·职官八》所载《建隆以后合班之制》,记录元丰改制之前行用的唐代职事官。《宋史·舆服四》所载康定二年行用的部分官品,《职官分纪》所载若干官品,以及唐后半期至宋元丰改制前的相关零散史料,大体可以复原北宋前期的品阶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宋太祖、太宗汲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兵变频仍的历史教训,大力推行"兴文教、抑武事"政策,通过科举考试延揽文人学士入仕为官,促成了两宋时期"尚文"之社会风俗。在此大背景下,宋初不少武臣子弟也纷纷弃武从文,应举入仕,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宋朝"崇文"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