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经济、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制约,预算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就预算周期而言,由于严格上说,我国并没有一个完全意义的政府预算周期,更没有标准周期预算的法律制度,这就对我国预算制度运行及其预算改革效果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我国的预算周期改革,应当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管理效率,更好实现预算的功能为目标,运用标准周期预算理论,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周期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2.
向妇女赋权、提高妇女地位和增加妇女工作机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性别预算产生并逐渐引起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性别预算的开展是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的必然要求,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开展社会性别预算已具备一定的条件,但也存在障碍。有效开展社会性别预算需要健全和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深化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社会性别预算培训和宣传倡导工作,选择社会性别预算实施的重点领域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财政改革发展新阶段中包含三个依次递进、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内涵的把握,二是对现代预算制度的理解,三是对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的审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重要特征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该是国家财政、公共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与涉外财政的统一。现代预算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重要方面。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应从坚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要求,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现行重点支出挂钩机制,深化改革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以及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等七个方面开展。作为现代预算制度的主要载体,现阶段的政府预算体现为"全口径政府预算",即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同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式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预算法律制度是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体系。预算分配权在不同国家机关或机构之间的法律配置构成法律调整预算关系的作用机制。我国应当围绕预算平衡理念的法律维护、预算方式的制度选择和预算活动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保障等主要方面进行预算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理念下的预算范围调控之法律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范围的重新界定在中国预算法修改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所指的预算范围,即预算法界定下的收支类型。在公共财政理念下,预算法禀赋中的民主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范围被重新丈量;立法理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判定也对预算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及实践的梳理,指出虽然现有法律对预算范围做出了兜底性规定,但因缺乏法律解释使实践操作乏力,而行政法规对于预算范围循序渐进的界定,为其上升为法律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支撑;同时,被囊括进入预算范围的部分收支由于其运行中受到体制性因素影响而难以真正实现预算法的目标,故对其界定也需要重新考量。因此,对预算范围的法律设计需要秉承理论,接壤实践,真正实现预算法欲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均存在一定的"闭环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参与式预算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打破这一现象的突破口和创新机制。实证考察安徽省淮南市公共财政参与式预算,发现其在预算参与主体、程序以及项目评审过程进行较为科学规范的尝试,对积极建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参与式预算具有较为鲜明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预算调整是公共预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绩效直接相关。梳理近年来预算调整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学术界对预算调整的概念与范围、原因与触发机制、调整模式与运作策略、监督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推进预算调整研究的方向是:在研究问题上,从泛化的宏大叙事和简单的就事论事走向中观和微观层面;在研究对象上,从笼统研究政府预算调整走向更多关注省、市、县、乡等不同层级政府的预算调整;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基于中国经验提炼原创性概念和分析框架,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在研究视角上,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突破法学和经济学视角研究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的预算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和不适应。为了弥补市场缺陷 ,政府职能的着力点应由配置转向分配 ,应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入手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因此加快政府预算编制改革 ,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新体系 ,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框架中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部门预算与其他三项改革措施的关系来论述部门预算在公共财政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就目前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和加快对部门预算的改革力度,奠定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公共预算法律框架必须遵循预算法定原则。现代预算制度起源于英国,与税收法定原则同步。从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法律实现了预算法定原则。美国在其宪法中规定了税收法定原则和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预算制度,通过1921年的《预算和会计法》,预算法定原则得以在美国确立。19世纪以后,法国、荷兰、德国、芬兰等诸多国家开始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预算法定原则,标志世界范围内预算法定原则的确立。预算法定原则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涵盖全部财政收支的预算、受宪法约束的一年期法案和由法律确定预算外开支。世界各国宪法对预算案的要求包括:采取法律的形式、预算编制权属于政府、预算案不能成为征税依据、不得剥夺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预算案的效力期限为一年、预算案必须遵循收支平衡原则、预算案不得成为非法定支出的依据以及预算编制应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世界各国宪法解决预算与实际开支情况不符问题的方法包括:超预算、预先开支和预算效力延长。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协商、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对预算审议有着重要意义。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和中国温岭的参与式预算实践是协商民主的典型体现。要想通过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和参与式预算实践完善我国预算审议制度,就必须完善法律体系,构建程序机制,提升民众参与自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事业单位要改变预算编制及执行上的随意性,符合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要求,必须采取以下预算改革措施:科学编制预算,合理申报用款计划,合法、合规使用财政性资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的预算改革的展开 ,确定水上通信事业单位公益性业务支出预算定额标准势在必行。文章以长江通信导航局为对象 ,研究水上通信事业单位公益性业务及其支出特点、公益性业务支出预算定额标准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15.
改进政府会计与预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我国政府会计与预算的现状入手 ,介绍了目前政府会计的主要模式 ,探讨了主要发达国家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未来我国政府会计与预算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文章从管理层角度对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依据及影响做了较为深刻的阐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公共财政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