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Vi+NP构式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解释的问题。以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为指导,从认知视角深入探讨Vi+NP构式的三个问题:Vi+NP构式的本质特征,产生Vi+NP构式的动力和内在机制,Vi+NP构式的认知经济性和表达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Adv+N结构意为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言现象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对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非范畴化理论通过对Adv+N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展现了名词非范畴化之后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变化,转喻是这一过程中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对Adv+N结构在语言使用中的认知心理动因的分析,丰富了对Adv+N结构在语用构建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构式"吃他三个苹果"结构的两个子类,A式和B式具有同形非同构的特点。A式是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一个子类,表"取得义",属于广义的致使范畴;B式变异为"V他+QM+NP"构式,和汉语"V了+QM+NP"构式范畴共有某些语用特征。从量词的同一性来分析,B式又包含了三个同构多义的子类。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 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 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 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很+NP"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高程度性状义构式。构式的部分能产性基于范畴属性的归纳,其认知机制是非范畴化的。某个具体名词一旦进入"很+NP"构式,这个名词的意义就会遵循它所嵌入的构式的意义,条件是该名词具有可被激活的表示程度性状义的语义因子。构式指示语义类型、构式强制提供了词汇项产生语义类型转变的条件,以保证相应的语义因子获得合适的论元。进入"很+NP"构式的名词都含有该构式所在的具体语境的语义因子,整个过程是以认知语言学的凸显原则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很+NP”的构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是程度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加强程度.但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我们把它统称为"很+NP"结构.本文旨在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很+NP"结构是一个构式,它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很"和"NP"中推知出来,它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语义和语用价值,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7.
“NP1+对+NP2+?”结构(NP代表名词,?表示未知成分)中,NP2在名词的选择上会受到NP1的限制。当NP1和NP2的生命等 级度一样,或者NP1的等级高于NP2时,句式才成立。及物性理论能解释“NP1+对+NP2+?”结构中NP 位置构成的原因。句中 NP2是参与者,语义指向不会指向参与者。介词“对”是参与者的标记符号。“NP1+对+NP2+?”中的NP遵循着生命等级度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在"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非范畴化与聚合关系。通过对专有名词、兼类名词、个体名词等的历时语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专有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取决概念的内涵意义,或典型事件的特征意义,其适用性与语境有关;非范畴程度高,或已再范畴化的名词可聚合于该结构,名词高度形容词化;普通个体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受先前非范畴化现象的影响,取决于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语用角度,研究语境对诸如“大姑娘了”“部长了”等可归结为“NP了”(NP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句式的影响,并指出只要给予一定的语境,任何 NP都可以进入“NP了”构式。  相似文献   

10.
构式是范畴,英语双宾语构式是复杂范畴,其中至少有12群参与动词,其中give词群承继句形成典型子范畴,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释的例外语例。历时调查发现,从中古英语曲折标记消除开始,双宾语构式的语义发生专化或范畴缩容,至少有5类动词被排除出去。此专化过程现仍在进行中。在更广的历时视野中描述使用中语言的语用-语义-句法的复杂互动,可以揭示当代英语双宾语构式的演变进程和理据,澄清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11.
不及物动词存在句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及物动词存在句特定的结构形式(NP1+Vi+着+NP2)决定了在其语义结构中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轻动词——[存在](EXIST),这个轻动词使动作动词在存在句中只能表示某种存在状态。动态的动作动词要进入静态的存在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其一,可以加"着"表示某种持续的状态;其二,从意义上看,往往跟人或事物常规的生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种特殊的被动形式——定中型被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中型被动式不同与一般主谓型被动式,它是一种以受影响性的名词性成分作为指称中心语,以具有影响性的动词性成分作为修饰语的定中短语。定中型被动式与主谓型被动式地位相等,与主谓型被动式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定中型被动式也可以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其中有标记定中型被动式也经历了以“于”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为”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以“被”字被动式为主流类型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语法分布角度,分别对此类句式中的NP结构(一般是人称代词或其他名词结构)、动词进行分析。重点是可进入此句式的动词类型考察,在论述句式中的NP结构与动词类型的同时,探讨了此类句式所表示的特殊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框架,通过对海洋科技英语语料中名词性隐喻的实例剖析来栩栩如生地展现它的功能特征。由于名词和动词的非范畴化导致了名词性隐喻的产生,因此非范畴化理论为解读词汇隐喻的概念陈述功能和人际沟通功能以及名词化语法隐喻的抽象指称功能、语篇拆卸功能、衔接连贯功能和概念整合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对关系从句结构(即关系从句+核心名词)的研究中,存在一种广泛的结构主义倾向,即只看到其NP属性,相应地也只注意其指称功能。本文认为,关系从句结构在实施指称功能的同时,也间接地表达了一个命题,即兼有述谓功能;继而在语篇范围内对其功能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关系化可以提高话题的连续性,同时也是合理配置前后景的一种结构手段。文章最后以指称和述谓为纵轴、以核心名词的指称特点和关系从句的属性为横轴对关系从句作了再分类。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口语存在一个典型构式“好(你/一)个X”。在结构语义上该构式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类:好(你)个+消极性词语NP;好(你)个+表人名词或短语NP;好(一)个+NP/VP。构式“好(你/一)个X”的构式义是“结构赋义”的结果,三个小类在语境适切性、定指与不定指、焦点结构及主观性等方面各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分析了构式的外部结构关系,“好(你)个X”通常前置,而“好一个X”倾向于陈述维度,可前置也可后置。最后分析讨论了构式形成的几个可能动因,如类推、非常规语序、反向认知、叠加强化和去范畴化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类型界定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 名词”现象日益流行。根据其中名词呈现出的特点,可分为语法的副名组合与修辞的副名组合。前者侧重表现关涉性的较客观的语义特征,后者侧重表现描述性的语义特征。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语用及演化趋向等五个方面。另外,对副名组合现象应作动态的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