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了现有信贷模式下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小额信贷"格莱珉模式"的特点,给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思路:一是建立农户信息系统、进行农户信贷信用评级,二是农户自愿组建小组、实行农户分组信贷,三是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农户贷款收益。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小额信贷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发展政策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500多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发展历史进程中,各国对小额信贷大多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同时,强调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对小额信贷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注重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给我国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今后小额信贷要逐步实现从福利型向商业型转变,小额信贷的利率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而且小额信贷机构要不断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强调规范发展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农户小额信贷“正规化”趋势的渊源以及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方法。从小额联保和动态激励两个方面对正规农户小额信贷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大花旗”数据库中1 581户样本农民的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抵押品、贷款证、非农收入、农业保险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正规农户小额信贷的业务发展,各级政府应完善农村地区经济模式、产业模式以及征信体系等方面的机制,发挥正规农户小额信贷的联接作用,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屏南县的调研,介绍了以小额信贷促进会为核心的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的运行模式和主要实践经验,分析了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推动以促进会为龙头的小额信贷运作模式推广与应用,强化促进会人才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创新,完善促进会以公益性为原则的制度设计,推动促进会更多小额信贷反担保产品开发,加大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与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以及拓宽促进会农户小额信贷担保资金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额信贷具有额度小、涉及面广、周转灵活、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一种符合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户分散经营特点的有效信贷支农方式,在缓解农户贷款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小额信贷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不足的问题。在对南充市南部县伏虎镇农村小额信贷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影响伏虎镇小额信贷供需双方实现对接的制约因素。同时以博弈论为分析方法,探索小额信贷供需双方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接,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广大农户积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信用社方面积极构建与农户的信用合作机制,政府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实现小额信贷供需双方的对接,从而保证这一有效的支农方式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但资本缺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对福建省红星村由村委会创立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模式研究,从其对农村信贷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职能转变的示范作用的研究入手,探讨农村信贷担保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已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与之相比,中国目前小额信贷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强调机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从模式、利率、资金、培训与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客户的家庭收入、家庭消费、家庭净资产衡量小额信贷在改善客户福利效率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小额信贷在农村客户福利改善方面,对农村客户的促进效率高于其他两类客户,一方面农村客户使用小额信贷的效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客户获得小额信贷数额较少,最终导致农村客户与乡镇客户、村镇两栖客户福利差距依然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小额贷款应配合"精准扶贫"政策,实行"精准贷款".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解决农民的"贷款难"问题,农户小额信贷经历了近8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建立供求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信社、农户及供求结构矛盾方面来分析我国小额信贷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供需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小额信贷供需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曲靖市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无法满足农户生产和消费需求;农村小额信贷的巨大缺口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相关金融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金融机构服务力度不到位、基层政府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等导致的,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连结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对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小额农户贷款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通过对福建省屏南县小额农户贷款模式的调查发现,屏南县通过创建信用建设促进会和"三三一"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抓手对小额农贷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良,从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小额农户贷款屏南模式的特色和经验主要有:构建小额农户贷款的原则;建立"三农"信息数据库;创建农村信用建设促进会,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强化政府部门的引导、组织和服务职能;扶持和鼓励担保中介组织的发展,开拓新的担保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明确统一目标,保障服务"三农"的大方向,并为此提供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机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但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服务农民增收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信用社是支农的主力军,而其自身能力有限,很难独立支撑起服务“三农”的重任.本文主要以农业信贷政策理论、农民收入增长理论为依据,灵活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易县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为促进易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分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其推广过程中所产生的绩效,阐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肯定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西杨凌、阎良、泾阳467个农户的调查,从农户金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信贷约束、农户融资困境及其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社会阶层、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金融排斥的共同原因,不同金融服务的排斥状况亦有其他不同的影响因素。减轻贫困、增进农民福利需要,可缓解农村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金融机构在制定利润目标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农户提高自身素质和信用、政策部门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可有效减轻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问题,从而缓解农户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农户民间借贷是基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依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为前提的金融交易行为。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社会资本的理论背景以及特性作为铺垫,着重于从静态社会资本和动态社会资本两方面分析了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认为,情感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因血缘关系而发生的借贷行为上,工具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地缘、业缘为联系的借贷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开始由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转化,使得农村人际关系网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苏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不力等原因,使得苏北农民市场参与能力、就业能力不高,收入也远低于苏南农民。为此,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苏北地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运行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引领效率低下,表现为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的合理路径。基于对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但是,受政策支持、农民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合作社发展面临很多瓶颈问题,如资金不足、功能薄弱等。最后结合莘县自身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能够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的创新机制、发展模式和路径对策,进一步明确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统筹城乡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其发展必须贯彻公益性、商业性和社会性平衡理念,不能偏离保障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法理基础,准确定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自身的治理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