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我国自1993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引入国际小额信贷模式的15 年间,在中央相关文件和央行、银监会的政策指导下,小额信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小额信贷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在为农民和低收入者提供贷款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典型经验,开展中国小额信贷项目,首先要明确其合法性地位和穷人享有平等的信贷权利等问题。文章从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制度监管、信用基础、征信规范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露 《南都学坛》2009,29(3):126-127
现阶段我国选择"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模式是基于金融环境和经济条件考虑,它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金融风险,为民间资本正规化开辟渠道。但是这种过渡性的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资金来源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民间借贷转变为商业银行的进程,也阻碍了小额信贷组织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缺乏相关法律条例监管使得小额信贷组织无法确认其身份,影响了机构的筹款和长远发展。因此,如果要保证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解决其资金来源问题,要逐步放开存款限制,开辟融资渠道,解决商业性小额信贷大规模推广的问题,建立健全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最终发展为正规的商业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已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与之相比,中国目前小额信贷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强调机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从模式、利率、资金、培训与管理等各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额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但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不规范,经营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特别是对照尤努斯模式,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无论从政府监管的效率,还是从小额信贷机构支农效率,农户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都与尤努斯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略显低下.因此,应该采用符合农村小额信贷监管模式,营造标准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额信贷扶贫实践模式的综述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逐渐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梳理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的发展阶段,将其实践模式归纳为五种。在此基础上,对小额信贷扶贫活动的有关问题进行反思:小额信贷扶贫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应进行制度、政策、法律创新,培育非营利公司或者社会企业这类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组织,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小额信贷对中国扶贫事业起着重要作用:小额信贷对中国的扶贫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小额信贷在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额信贷扶持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稳定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它不能替代其他扶贫方式。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我国引进小额信贷模式之后大致有三种组织方式。山西省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由各级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试点公司和邮政储蓄等机构进行,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与问题,防范风险及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山西省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引起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相比银行信贷、基金、证券等主流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消费者的信贷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国际小额信贷市场频发信用危机。我国应吸取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培养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的社会责任底线,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并着重做好金融风险的教育工作,促进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小额信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小额信贷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既要进一步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又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及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性的定义,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并据此分析出我国农村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最后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是农民合法权益的内容之一,是农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绿色小额信贷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厘定绿色小额信贷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绿色小额信贷与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之契合关系。鉴于绿色小额信贷扶贫兼环保的特质,阐述绿色小额信贷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的3种渠道:激励农民使用清洁能源;扶助小微企业发展清洁技术;开发新能源及支持循环利用。鉴于绿色小额信贷在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四重困境:绿色小额信贷发放主体难以确定,融资渠道狭窄,产权不明晰且治理结构不完善,绿色小额信贷监管主体不明晰。剖析破解绿色小额信贷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困境之对策:明确绿色小额信贷发放主体,拓宽绿色小额信贷融资渠道,规范绿色小额信贷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构建多元化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弱势市场信贷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微型信贷市场分离均衡现象,并建立了贷款需求者的均衡选择模型、信贷机构贷款供给路径模型和银行预期利润函数,研究了微型信贷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通过相关参数的特征分析,论证了信贷机构期望收益的最优路径。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小额信贷市场的存续机制;并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发展的特征,从风险防范、示范效应与政策激励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经营下村镇银行信贷利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上小额信贷先进的盈亏平衡模型和Rosenberg模型,以中国6家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信贷利率角度分析中国村镇银行未来长期内应该实行的政策。实证结果表明,推行适当的高利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这是开展服务于“三农”经济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基础,也是未来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统筹城乡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现状,其发展必须贯彻公益性、商业性和社会性平衡理念,不能偏离保障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法理基础,准确定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自身的治理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如今可见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因此有必要做一番梳理和分析,以便在前人的成果上进一步探讨小额信贷以及农村金融问题。而这些成果的分类界限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有三类:宏观研究、具体问题分析和实践调查。这三类成果各有所长,总体而言无论理论框架、实情描述、原因分析还是政策建议都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纵向排列这些成果,可以反映出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这无论对于研究的深入还是小额信贷的完善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北5省33县的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以及127家小额信贷机构2010-2013年财务数据,评价了贫困县的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既有研究缺乏对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小额信贷机构运行绩效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目标客户偏移,而贫困县农户(尤其是特困户)面临的金融排斥最为严重;贫困县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受到影响,但是存在提升的空间,并且盈利能力也在增强;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与扶贫目标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而仅与机构类型、省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开展金融创新,提高扶贫业务的目标瞄准率,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小额信贷对农村贫困社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孵化器的作用,但因小额信贷分散、成本高,且无担保,一般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最终导致资产风险加大,使得追偿成本和难度加大,因此商业类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丧失动力和积极性。若利用农村贫困社区传统文化对信用的约束,挖掘农村贫困社区的群体信用潜能及创富潜力,重视女性传统社会性别角色,构建新型小额信贷模式,可有效地降低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西北5省15个国家级贫困县152位信贷经理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小额信贷经理人的扶贫意愿、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研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尽管近六成小额信贷经理人向贫困户发放过贷款,但业务量总体较少,具有信贷扶贫意愿的不到2成;性别、教育背景、收入满意度、信贷决策自主性、放贷任务以及是否完成任务对信贷扶贫业务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信贷自主权对扶贫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在信贷扶贫项目选择信贷经理人时,采取差异化策略,有序放松信贷自主权,加强扶贫效果考核,对提高金融扶贫绩效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出现了偏差,目标偏移问题比较普遍。设立机构的动机存在误差、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金融监管框架不一、内控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布局不合理、支农目标偏移、过于商业化以及违规经营频繁等发展偏差。因此,要从明确法律地位,合理规划布局,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