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是确保社会经济秩序得以维护和受托责任得以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与协调机制.企业具有社会性质,在享有社会所赋予利益的同时,相应地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属于审计制度安排下控制与协调的内容.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和观念的弱化使得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予以监督与评价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出发,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主体、客体、方法以及审计程序等,并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原则和内容进行阐述,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提供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ERG需求理论为指导,构建一套测度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不够理想,特别是对政府、社区以及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表现亟待改善。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社会法治环境、政府响应性等因素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标准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新的"游戏规则"及其跨国公司极力推行的行为,有利于我国积极面对由此所引发的机会与挑战。尤其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问题上,不能只是被动适应SA8000的要求,更应该主动制订并推行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核能被视为高效、清洁的能源,然而,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却时有发生。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具有普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还应该从核电企业的特殊性质来定义。文章首先综述国内外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然后阐述我国核电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再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一套核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最后以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为例,对建立的指标进行应用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为各利益相关者了解核电企业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情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核电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出发,根据经典社会责任理论和国外典型评价体系,在参照会计指数和中国百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研究基础上,从经济效益责任、环保与核安全责任、人力资源责任、产品责任、社会贡献责任等对核电行业2009年社会责任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重视。而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力度如何评价,更是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钢铁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研究目前的钢铁行业现状,并根据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钢铁企业适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钢铁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持。最后将前面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应用于武汉钢铁和华菱钢铁,以评价武汉钢铁和华菱钢铁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强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并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围绕企业对政府、债权人和股东、消费者、员工、资源环境、社区等社会主体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构建了评价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缋效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促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需求角度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从低到高四个需求层次,即立足需求、利润最大化需求、惠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造福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层次与企业的发展阶段及水平、企业的社会责任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企业需求层次是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的基础.经济、法规责任和道德伦理责任的缺失是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今后应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加大经济、法规责任和道德伦理责任的权重,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责任被给予的关注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文化和组织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新的竞争要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合作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逐渐突破传统的单一企业范畴,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供应链社会责任,尤其是跨国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成为研究的主流。据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社会责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社会责任阶段(SR1.0)、供应链社会责任阶段(SR2.0)和产业集群社会责任阶段(SR3.0)。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企业有责,随着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理论的兴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发展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出了建议。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入手,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分层激励机制这一主题,探讨了其实质在于要求企业超越以利润目标为圭臬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指出了企业责任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艰巨性;提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建立起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分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阐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涵义,从嵌入性立场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剖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构成,并就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提出了应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合理计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一个煤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好坏,需要有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G3指南为建立煤矿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了方向。本文对河北省煤矿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基于G3指南的煤矿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应考虑河北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应建立员工、安全、经济、环境、社会五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对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当前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较强,但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不够;社会公益行为较多,但认识程度有待深化;社会责任意识浓厚,但外部社会支持不足。非公有制企业要在社会责任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等方面加强修炼。也只有这样,非公有制企业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充盈。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它的性质取决于我们想用这个工具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本文以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一步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认为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观的培养,营造社会的企业责任评价氛围,运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加选择地去做企业认为是正确的所有事情.尽管企业有积极的愿望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并且也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也不能不受限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必须有一条边界,必须被限制在边界之内,否则,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就会进退失据,甚至会导致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滥用,而公众也失去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尺度,而无从判断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否适度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披露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整合现有的社会责任评价相关标准,构建了以4个定性指标和23个定量指标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从社会责任管理、社会责任认知、企业战略、企业声誉四方面来强调宏观性;定量指标不仅包含员工、股东和消费者等基础指标,还增设了商业伙伴等指标,以从微观层面和战略执行方面进行评价。并选取50家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可行性及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从事经营并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适应新时代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法律法规的发展需要,任何企业都概莫能外。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时,应符合切实维护股东利益、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合作伙伴共创价值、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要求。在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模糊的特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专家评分法设置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权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促进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以往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结合共生理论,提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通过分析城市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城市企业社会责任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框架体系,最后提出城市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建议,推进城市企业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多方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