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微文化”:自由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微媒介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形态,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媒体。随着微博媒介的发展壮大,又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微小说、微文学等一系列以微内容代表的微文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自由与规范本身作为一对矛盾共存体,构成微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无论我们是凭借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微媒介与大众的"微"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行业规范来倡导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微文化主体自由,同时,主体的自由也促进了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及法律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2.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信息生产、获取、传播和分享的新型自媒体平台,推动了一场以"微信息"和"微交流"为内容的传媒"微革命",标志着个人媒体时代的来临,在此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研究也应进一步发展,从传播模式理论、控制理论、功能理论、媒介规范理论、效果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方面探讨微媒体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由与规范:网络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既拓展了人们生存、生活的自由空间,又是一个需要自身规范的家园.网络自由与网络规范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它影响着网络文化价值中一元与多元、民主与集中、个体与社会等矛盾.但是,网络自由和网络规范又是统一的,无论我们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网络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网络道德来倡导网络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网络自由,同时,网络自由的实现也促进了网络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微媒介传播极大地提升了网络传播的速率.但同时,微媒介传播短小精悍、小群体交流、瞬时同步的特点也对公民认同形成冲击,使得微民在价值追求、角色定位、责任意识方面出现偏差.为此,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思潮,以法治原则规范微文化,以公民教育化解认同危机,以此来赢得公民认同,唤醒社会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媒介社会角色的嬗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和行业状况等因素相关。近年来中国媒体行业发展迅猛,微传播风头日盛,新旧媒体交融成为常态,媒介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角色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媒介社会角色经历从传播工具到社会公器再到倾向于娱乐施教的动态变迁,折射出微时代新闻社会功能的变化,消费文化盛行、媒介技术驱动、行业发展演变等因素是构成其变迁的主因。微时代守望公众利益、践行职业逻辑、多重角色交融共存既是媒介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媒介机构应该坚守的角色伦理。  相似文献   

7.
微博等社会媒体的新兴与普及,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控制力以及话语权。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要求特别凸显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导向、社会规范、共识凝聚功能的实现,要从大众心理、舆情现实出发实现意识形态创新的科学性、现实性、大众化、通俗化,要坚持"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创新,要完善预警监控制度和网络法律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围绕"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从微博自身特点、功能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出发,分析了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领导力意识淡薄、驾驭能力弱,微博导致价值传播方式由权威性灌输向非权力性影响的过渡,以及微博推动流行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分离。针对以上问题,从价值识别、引导、辩护、整合、实践等功能出发,通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领导力意识、正确对待大学生利益诉求、坚持主流文化渗透以及争当网络意见领袖等方面,破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价值领导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微媒体的发展过程给政府网络话语权带来了诸多影响,微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速度各方面的改变,对于政府网络话语权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可以通过培养网络主流媒体成为核心力量、开通政务微媒体作为重要推手、加强网络技术作为重要保障、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手段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在微媒体网络环境中找准定位,不断突破,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审视当下中国的微博交往,学界应以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其“理性交往”的现实性;而哈贝马斯构想的“主体间性”和“理性共识”原则,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认知向度和理论参照.微博因其优于其他媒体的自由对话特性,正在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交往理性试验区;而存在重大冲突和非合理性的系统与生活世界、主体性与理性迷失的交往主体以及微博传播内在化的冲突等因素,共同滋生出了浮躁的微博交往行为.权力、资本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观施加的深层次压力,使得初具公共领域特征的微博极可能丧失对话的功能.因此,哈贝马斯所言的交往理性能否在微博领域得到呈现,仍值得怀疑.学界需要重塑生活世界的合理性,以此建构理性交往和价值共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微媒体话语传播对大学生群体的侵害势在必行。其根本策略在于通过倚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引介微媒体典型错误观点、紧抓第二课堂教育关键契点,依此强化唯物史观教育的联动效值和针对性。核心策略在于通过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力与共识度、深化党史国史学习研究的鉴今育人力与历史公信力、提高教育力量的话语阐释力与引导力,依此挖掘校园微媒体文化优势教育资源。重点策略在于通过加强微媒介"以微制微"精准矫正力度、创建大众舆情"析微察异"稽查机制、着重培育校园微媒体"意见领袖"群体,依此改革创新校园微媒体舆论堵与疏的双效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以智能手机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终端快速发展,微传播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尚简崇微的微时代。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前提和可靠的物质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则为微媒体技术发展和社会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研究表明,微时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微时代可从秉持世界眼光、重视人的发展、关注技术变化3个维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秉持世界眼光,就是要用开放的眼光、宽阔的视野,从更开阔的领域看问题,善于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 关注现代技术的变化,就是要对现代技术的发展变化保持高度关切,将马克思主义与微时代快速发展的微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微传播的优势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董平平  李扬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10-12,38
从微博问政的作用及存在的非理性表达的特点和影响出发,重点剖析了由于主体认知限制、价值观偏颇等内在原因和网络集群、社会转型和法制不完善等外在原因形成一些消极的非理性表达。通过建立政府、公民、微博经营者和主流媒体的关系模型,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中心,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型治理策略,对微博问政中的非理性表达进行规范,以促使政府和公民有序互动。  相似文献   

14.
以微博为媒介代表的微时代,不仅让信息传播流动化、迷你化、即时化、扁平化,还重构了社会舆论图景和社会管理方式,给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带来新的压力和张力。面对新的挑战,国家电网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重庆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微博的开建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给国家电网品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本文建议在确定微博定位、搭建微博矩阵、构建运营机制等方面形成一个品牌建设的完整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剖析自媒体时代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媒介主体地位弱化、媒介主体中心角色流失、价值多元化等全新挑战,提出规范传播秩序、形成介体合力、创新话语体系、回应学生需求等四维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出现,“微时代”已经来临.“微媒体”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获取、追求个性、情绪宣泄、人际交往等需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特别突出,同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影响较大.作为辅导员也应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和把握“微时代”下传播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占领“微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微媒体”对大学生的疏通和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个人互联网设备的迅速普及以及微博、微信、微会等网络传播媒介的大众化,促进了微文化的快速发展,它在给大学生自主发展提供诸多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阻滞着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弱化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大力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其网络自律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修养,积极抢占其微文化消费的制高点和主阵地,构成了规范大学生微文化消费行为、充分发挥微文化对大学生自主发展正向功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新闻”时代传统媒体的问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客开启了人即媒体、人人参与的"微新闻"时代,即公民新闻时代,使传统媒体面临又一次来自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媒体和微博媒体之间是竞争与融合的关系,前者必须革新新闻运作理念,积极、全面、深度地融合微博应用,使其成为辅助新闻生产、推广媒体产品、构建媒体与受众的新型网络关系,以及扩大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演变与发展,"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工具被广泛使用,许多基层社区开通了政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等,以此推动并深化社区主体治理的"草根实践",揭示了以网络新媒体为重要媒介、以居民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发展趋势与巨大潜力,有利于改变传统社区治理中的"少数者决策"及居民主体性"稀释"的失衡格局。网络新媒体条件下社区主体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架设跨越时空边界的主体治理平台,开展跨越交往边界的主体治理动员,树立跨越权责边界的主体治理意识,强化跨越体制边界的主体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20.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是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