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粮食安全及相关农业问题之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意义再一次凸显在公众视野之中。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以“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多个相关议题,旨在不断丰富农业社会学研究内容,拓宽学科视野,为理解“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论坛还对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周立教授团队撰写的《"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2019)》一文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一经刊发,在国内乡村发展研究领域引发强烈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特此刊发该团队《"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2018)》以飨读者。此文是对中国乡村发展的纵深调研,打破常规视野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程式,一点触及,多点发力,多视角发现乡村中国的魅力,总结乡建历史和经验,传承乡村文化,开启城乡中国发展的新研究时代,学者情怀贯穿其中,读后为之动容。欲知详情,请君细赏。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变,也显示了它具有的两股巨大力量———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的力量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的力量。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也都包含着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我们把研究这种结构性巨变及其二维效应的理论称之为“实践结构的社会学理论及其二维视野和双侧分析”(简称实践结构论)。从社会学研究“中国经验”的“全球”与“本土”话语之争的再度激活,到“广义转型论”与“狭义转型论”实质性分野的明朗化;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生命力的再发现,到现代性彰显以来新兴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的侧重差异,再到当前我国政学两界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都需要一种更为开阔的社会学理论视野。通过这一视野,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把握现代性全球化和本土社会转型的一体两面性,而且可以重新认识在中国新型现代性实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不懈追求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工程包括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自然)工程社会学和社会工程学正在成为新兴的两个社会学分支学科。从能指上看,社会工程学无法体现社会学的学科自觉和社会学对工程的完整的学术关注。同时,社会工程学的指称及其含义似乎降低了作为一门学科或知识体系的视野及高度。社会工程学应该同时具有一种批判理论的和公共社会学维度,并最终纳入到统一的"工程社会学"之中。最终,系统的工程社会学知识体系应该同时包含工具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所必然提出的最基本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在现有的和未来的集约扩大再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文章以江西垣村生态农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将农业与乡村结合起来分析;(2)新生产主义乡村如何可能;(3)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理论命题及其挑战。生态农业技术和产量、合作社的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端中心的产消连接、新型城乡关系形塑、乡村社会运作及与国家关系六个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组合,使新生产主义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类型与形态。如何面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与乡村社会的重塑,如何面对中国社会食物需求上的转型及其引发的对乡村与农业和广义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态农业带来的理论命题及研究上的挑战。文章以中国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抽象,提示乡村转型一种重要发展类型和形态之外,丰富和推进乡村社会学对农业与乡村关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它应是一门“软”度特点明显、“硬”度特点较淡的多范式的软学科;是一门“趋同”度较小而“分野”度较大的学科;是一门“城市化”程度较低而“乡村”化程度较高的学科。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特点,在发展中应当注意加大其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学科知识的线形逻辑增长比重、增强“趋同”度和“城市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把握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社会研究或农村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6。由此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概括为"乡土社会",即"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也就是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或不同于"法理社会"的"礼俗社会"[1]9。乡土中国一直是理解和分析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视角,而且也成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合乎逻辑地证明社会学既是一门具有独特性视角、又在研究领域上与目前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互关联着的学科,这是解决社会学学科规定性讨论中诸多困惑的核心问题.从"单一侧面"探讨社会学视角的特殊性是一种具有历史根基的新思路.文章所谓"单一"是指社会学视角的唯一性或单面性,即无需借助"综合"来规定社会学的学科对象与性质;所谓"侧面"是指复杂现象中的"社会的"方面,这不是整体而仅仅是一个侧面.依据对于社会学大师韦伯、托马斯和杜尔克姆(涂尔干)经典著作的概括,文章提出了"社会的"这个单一侧面的三个确定形式,论证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上为避免"御用文人"或"抄抄编编"的社会学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迪尔凯姆、韦伯、齐美尔、帕累托、腾尼斯等一大批卓有成就、颇有影响的社会学家活跃在这一领域里,尽管他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并不完全一致,但仍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19世纪中叶社会学创立阶段孔德(法国)、斯宾塞(英国)等人的社会学特征,而且影响到20世纪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第一个特征,是在学科性质上对孔德、斯宾塞等人的社会学进行反省,重新确定社会学的学科对象。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提出是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社会学与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并无清晰的界限。在孔德那里,社会学被视为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意义的“抽象科学”;在斯宾塞那里,社会学几乎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体系。社会学从诞生到19世纪末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尽管学科队伍有了发展,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直没能在大学或学院中得到承认,这不能说与以上原因无关。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多数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理论所做的贡献都是以对学科性质的反省为前提的。例如,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以往的社会学“仍然依附于与它有亲缘关系的哲学学说,”人们仍然“习惯于用哲学思想模式来看待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涂尔干和韦伯的相关著作的阅读基础上,梳理了涂尔干和韦伯有关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研究方法.涂尔干的学术,致力于使社会学从传统的思辨性体系中独立出来,涂尔干的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提供了经验的对象、实证的方法和规范的研究;相对于涂尔干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韦伯则更关注对社会行动之"意义"的把握,韦伯认为,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而言,只有将"意义"考虑在内,其解释才可能是妥当的,社会学诠释性的解释,相对于自然科学观察性的解释,不啻是一项额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 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冶。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在方向明确、层级目标确定、政策体系成型之后,迫切需要社会科学给以学理性解释和储备性策略研究。 乡村社会学一个重点任务就是,以学科范式成体系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工具理性的构效关系范式与价值理性的宗旨-技术范式对于理解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与社会     
政治的概念与政治社会学近年来,随着政治的科学化,政治学与社会学的边缘领域开始出现重叠,因此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地位和性质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有人说,“政治学家把政治社会学看作是社会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而社会学家则大都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上来描述政治社  相似文献   

16.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历来为我国学者所关注.四千年间,中国用文字记载的史书中,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但是,人口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事,其间坎坷曲折,几经起伏,表明科学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历史的偏颇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和洪亮吉的人口主张几乎同时问世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传入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登上了中国高等学府的讲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出现了很多弊端,对各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历史社会学作为试图结合两个学科优点而诞生的一门学问备受学者关注。然而,这门学问的学科归属问题也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而提上日程。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有着复杂的原因,历史社会学目前的任务并不是忙着抢地盘、占山头,确定自己的学科定位,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运用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更具实质性的问题,确立自己的方法论,以便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以此为自己以后的学科定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和潍坊行政学院哲学教授赵文禄认为,社会科学应当包括党风科学和用人科学这两门单独的分支学科。 赵文禄认为,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党风科学是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其它相关的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它是多种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许多学者都基于自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卢绍稷是较早倡导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学者之一,他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平台,先后撰写了《乡村教育概论》《教育社会学》等著作,并尝试将教育社会学与中国乡村教育相结合,同时努力运用教育调查去了解中国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办法,于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方向,堪称教育社会学"中国化"又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