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维智慧特质的学理形态.19世纪末期,它以哲学名称、学科生成、论域研究的多重成熟,超越了曾经的道术之学、义理之学.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哲学之"史"的文本繁荣,却忽略了哲学之"学"的文本建设.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着"哲学"与"哲学史"两个论域.哲学是哲学问题范畴所构成的现实学理体系,哲学史则是哲学问题范畴发展的逻辑进程."学"是"史"的本体,"史"是"学"的逻辑进程.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文本著述有"多史少学"的倾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应着力于增强"学"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意-象-言,是易道之全体大用,贯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未发已发、本末源流、有无显微、性相体用,以同观之,莫非“意象”,故曰“意象哲学”。与此相应,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特质的诠释,既非“本体诠释”,亦非“现象诠释”,而是“意象诠释”。返之,意象哲学便是以易、道、心三者为本体之一贯的哲学,具有思维圆融性、结构整体性与形态意象性三特质的哲学。以史观之,意象哲学是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和诠释,是“无我”的、“史学” 的、主客二分的“照着讲”,是思维方式与诠释方法;以论观之,意象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重构与发展,是“有我” 的、“哲学”的、主客一体的“接着讲”,是哲学观与本体论。简而言之,意象哲学是以“意-象-言”这一思维-结构为核心的方法论与本体论,意在揭示传统哲学固有之特质性,从而确立其主体性,彰显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取向是从古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发,融入对哲学原理的思考,促进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出并论证了辩证综合哲学是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取向是从古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发,融入对哲学原理的思考,促进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出并论证了辩证综合哲学是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朝鲜、日本传统哲学比较研究》一书出版洁莹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集体创作的近35万字的《中国、朝鲜、日本传统哲学比较研究》(朱七星教授主编)一书,最近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海内外第一部...  相似文献   

6.
对平衡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衡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但蕴涵着深刻的哲学义理。平衡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反映了运动的一般规律。平衡是矛盾规律的动态表现形式,,对事物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平衡与之有着极其相近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和生命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智慧之思的硕果之一,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这门中国人国学中的“国魂学”,有自己的核心主题、研讨论域、价值取向、明理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语境下的中国哲学经历了“学着讲”——“照着讲”——“自己讲”的过程,实现了从古代哲学观转向现代哲学观,从“单数”哲学观转向“复数”哲学观,从一般意义的哲学观转向中国特色哲学观的逻辑转换,其终极目标在于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建构起中国特色的主体哲学.  相似文献   

8.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是李维武教授近年来从事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致思理路。这是一种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在他看来,哲学史研究除了运用逻辑的方法以外,还更应该重视历史的方法。所谓逻辑的方法,重视的是哲学自身的内容和线索,着重对哲学思想的内在演变进行考察;所谓历史的方法,强调的是哲学思想的具体的历史生成与演进,着重从哲学思想与历史文化的联系上对哲学史进行考察。如果说,李维武教授于15年前出版的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对哲学史研究的逻辑的…  相似文献   

9.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是李维武教授近年来从事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致思理路。这是一种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在他看来,哲学史研究除了运用逻辑的方法以外,还更应该重视历史的方法。所谓逻辑的方法,重视的是哲学自身的内容和线索,着重对哲学思想的内在演变进行考察;所谓历史的方法,强调的是哲学思想的具体的历史生成与演进,着重从哲学思想与历史文化的联系上对哲学史进行考察。如果说,李维武教授于15年前出版的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对哲学史研究的逻辑的方法的最好诠释的话,那么,他的新著《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则是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的方法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0.
宋志明 《东方论坛》2006,(3):125-125
一般来讲,能够著书而立说者都有比较自觉的方法论意识,程志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一书正表明了这一点.在此书的"绪论"部分,作者专门讨论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运用于黄宗羲哲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断代史”研究中的可喜成果──《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读后王玄武徐瑞康教授撰写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在30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了传统哲学中合理的实践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实践哲学形态,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完成了由传统哲学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哲学的目的也由解释世界转向变革世界,这两方面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思维"即"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形上之思"未分化独立之前作为现代哲学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形上之思"作为现代哲学的理论理解样式,是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的超越,是在"解构"逻辑理性中心主义的同时积极建构人类未来意识形式。作为"形上之思"初始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实践思维"试图揭示人类的哲学意蕴,认为实践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哲学的本性,因此"类哲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形上之思"是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新发展,是对古代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由"形上之思"作为核心与基础的现代哲学也是古代实体哲学、近代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发展。"实践思维"与"形上之思"二者,由于前者直接来自于马克思思想,后者则是大陆哲学(主要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产物,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从学理上看,实践思维是"从大到小",而形上之思是"从小到大";从合法性上看,实践思维认为哲学就是人学,形上之思则把自身看成哲学的当然样式。  相似文献   

14.
慧命继天下绝学修辞存博大真我──评《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戴路段德智教授选编的《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无疑是对陈修斋先生的最好悼念!陈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  相似文献   

15.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潘正文教授撰著的《两浙人文传统与百年浙江文学》一书,于2010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的结题成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黄楠森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书是原国家教委“八五”期间组织编写的,后又作为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立项。其作者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的执笔者,也有些是近年来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段德智教授选编的《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无疑是对陈修斋先生的最好悼念!陈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译著,还写作哲学论文70多篇。选编者围绕着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近代西欧唯理论派和经验论派哲学研究、莱布尼茨哲学研究、中西哲学对话这四个主题,遵循“能够反映陈先生研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原则,从这70多篇论文中精心筛选出45篇(其中包括陈先生生前未公开发表的11篇),收入本论文集。这部论文集不仅记载着陈先生在选定哲学道路后,即以全部精力投入紧张、艰苦的哲学’思索与哲学创作,始终不懈地向着设定的远大学术目标奋进、拼搏,一步步逼近和  相似文献   

18.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陈醇教授撰写的《权利结构理论:以商法为例》一书,于2013年11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二五”国家规划重点出版图书,并入选中国法学学术丛书。该书第十章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商法中的权利结构问题”(10CGFX01Z))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与原创性——王树人近著《回归原创之思》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哲学家王树人的近著《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下的中国智慧》(简称《回归原创之思》)一书,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著者积近20年心血之结晶。他本人借助在西方哲学领域的精湛造诣,沉潜于中西比较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当中,不断地探索、领悟和反思,而终于厚积薄发,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总结性的理论创获。王树人先生的学术生涯经历了一个由西方哲学转回中国哲学的曲折历程。他早年曾师从我国哲学界老前辈贺麟、杨一之先生,专治西方哲学,他在黑格尔哲学的研究领域更是国内公认的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赴德国访问讲学中,由…  相似文献   

20.
珞珈学人谱     
吴根友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枞阳人。1986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先后出版了《中国社会思想史》、《郑板桥的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