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50年来,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发展机构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侧重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农业新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等。此举对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卡路里摄取量、改善营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农产品增产,农民不见得增收,农村贫困问题在许多遵循这一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尚未得到解决。本文提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为主要战略目标。只有这样,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才有可能增产增收。而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则又必须使整个国民经济在发展早期按照比较优势,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才不会变为城市的无业贫民。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的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着眼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近三十年来,中央13次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的中央一号文件,但至今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配套管理制度改革为保证,以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为抓手,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途径,以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以多元化机制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为渠道。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质量问题 ,强调农业质量意识是农村现代化的观念支撑 ,也是中国农村实现根本性转变和建立高效优质农业的重要前提之一。认为以效率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注重农业质量要素的长远整体利益的农业质量观念的树立 ,不仅会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而且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必将发挥其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持久抗战,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推行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逐步完善农村负担政策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一系列兴农政策以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以繁荣农村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通过上述一系列"三农"政策,晋察冀边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组织结构的局 限性日益显现。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组织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 合理选择,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的组织载体。文章以宁波市为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们通过对自身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反思及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忧虑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以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难点在西部,重点在西部。要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以村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组织程度和农户经济能力为核心,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外哺力,同时,加快西部农村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推动农村建设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人们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效率和能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以及完善对农业资源评价技术等方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微观层次上的动力 ;制度创新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层次上的动力。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两者形成一股合力 ,以合力的形式共同推动着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肃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农业持续性发展受到影响等问题,提出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应稳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以有力推动农业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以实现合理的人口流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典型的都市郊区型农村--上海市郊农村地区为代表,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深入调研,分析了上海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密切相关性,并对农业投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发展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最高,并就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效率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等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现状,形成了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为目标的"三农"思想体系:依靠改革引领、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强;通过加强综合治理、开展生态保护和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展现农村美;完善惠农富民政策、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和实施转移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引领农民富。  相似文献   

13.
结合农村公共投资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引出一个以两者为原型的社会投入与社会产出的效率问题。通过DEA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投资作为一种稀缺社会资源投入,之所以没能得到城乡经济一体化这种社会产出的高效响应,原因并不是投资规模不足,而是耗散严重、管理效能低下。进一步以效率作为被解释对象,通过Tobit模型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壮大基础上的城镇化、工业化能有效改善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但是以减少农业生产人口为特征的"浅城镇化"和以"消灭农业"为特征的扭曲的工业化则会损害农村公共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在改善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优化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结构,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为例,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村公共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现实,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西省农业大县宜丰县的农村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认为发展农业水利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进而在分析农村水利建设与其效用发挥呈现时滞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对农村水利之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农村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建设顺利进行与良性运行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组织的管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 ,是围绕着政权性即阶级性和经济性从宏观的国家和微观的农村社区两个层面以调节涉及农业和农村的各种关系而展开。宏观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管理特征表现为公共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微观农村社区对其的管理特征是以大力发展农业及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进步 ,帮助农民尽快致富为管理的主要目标 ;以从事季节性很强的种植业生产 ,以及发展与大农业密切相关的乡镇企业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以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为管理对象 ;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行政干预为管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村三化,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应该通过发展县镇工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农业增长模式, 培育和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和农民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①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稳定增长;②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③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三化联动”取得了明显成效;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⑤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⑥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这标志着山东省农业已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环境十分有利。为确保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策略,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