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的道德思想深受其哲学影响,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法国道德思想的发展,指出了卢梭和柏格森的思想对这一时期法国道德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殷周政权转换之际天命伦理化,天命观念发生了从"有命在天"到"天命靡常"的转变,"敬德"思想取代了"敬神"思想,"保民"思想在西周初年兴起。这一时期的思想变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政权自我确证是道德的思想路径,即天命是善的,生成道德的政权,道德的政权敬德保民,消灭不道德的政权。这有别于西方政治寻求政权被他者证明是道德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严峻的道德危机,社会出现了道德真空,社会道德严重失范.在此情形下,涂尔干主张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思想,揭示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分析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借鉴其理论成果,探讨这一理论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洛克的“白板说”方法论提出之后,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有深远的影响。“白板说”曾在这一时期被作为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方法而著称。但是,洛克的“白板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有其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洛克阐述的人类理性渗透到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内的世界,将天赋观念、道德先验等的根基刨去,使之褪去了荣光。“白板说”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一切都是后天的,一切都在理性和经验的范围内,因此,一切问题只能也必须在理性的角度来思索其可能性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百家争鸣中,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重要的问题。人们从关注人生治乱,讨论政治、道德问题,进而提出了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问题,并且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整个道德、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这标志着我们民族文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予后世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以极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一时期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的争鸣,至今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一个明显的转换时期。所谓转换,主要指整个社会的各种要素在调整结构,以促使社会向前发展。这一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而转换后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是社会躁动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活动比较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产生道德无所适从感。研究这一时期的道德转换,使道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现实迫切需要的工作,本文只是提一些粗浅想法,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一个十分动荡又孕育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新闻业尤其民营报业空前繁荣,民营报人的思想异常活跃,这为他们探寻新闻伦理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成型。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的新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良的道德品格是记者从业的首要资格;二是记者应当秉承独立自尊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记者应当以客观公正为报道原则。这些思想为中国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基本的道德遵循,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四前后是瞿秋白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瞿秋白的思想演变,经历了从五四运动前的苦闷和彷徨,到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成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再到后来完成向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转变的过程。综观这一时期瞿秋白的思想演变,它是在诸多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文章就此作了深入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9.
法国第二帝国时期工商业迅速发展,农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被人们称之为“农业的黄金时节”。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启动是这一时期法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较长时间国内政治安定环境,工业化的推进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的发展以及拿破仑三世重视农业,实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着力措施是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先秦以来,"天"一直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它沿着"天谴""天理""公理"的发展路径主宰着中国社会。宋明时期的"天理观"重塑了天的内涵,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然而历史的目的不外乎"经世致用"和"自我认知",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基础。文章以历史目的论为视角,探索性地分析"天理"与道德、自然法、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系统的展示"天理"对宋明法律的思想、规范及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元4~6世纪北方地区发生了14次瘟疫和7次畜疫灾害,瘟疫的发生主要在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畜疫的发生主要在今山西、河北、甘肃、苏北地区。疫灾的发生具有稀少性、严重性、地区性、群发性和大部分由战争引发等特点。总结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末北方地区疫灾基本情况与特点,有助于为现代北方疫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国互派使节,在文化领域也有较多交流.15世纪中期,主要由于中国海洋政策的变化,两国的直接交往中断.  相似文献   

13.
16-18世纪西方政治文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8世纪的西方政治生活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中世纪神权政治的诸多束缚。在完成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政治文明回归的同时,西方政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发展线索,即在人本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自由和平等擎起了两面政治文明的大旗,并最终彻底明确了人民主权(民主)、法治文明、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等四大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从 1 9世纪 70年代到 2 0世纪 ,中国处于不断的改革或革命中 ,小说也相应存在一种共通的现象 :继续着古典才子佳人的传统而与政治运动相联系 ,使这一古典传统不断地相应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 ,但精神实质仍然是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发现"后,从16世纪开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欧亚大西洋—印度洋新航路的开通,扩大了东西方的物资和金融交流,从而促进欧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中国文坛思潮迭起 ,呈现出夸张的显泛化的态势 ,而 1 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则体现着潜隐性特征 ,原因是 2 0世纪中国经过了规模浩大的反传统运动 ,在普遍反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导引下 ,极容易形成思潮的泛滥 ,而 1 9世纪中国文人虽然也思维活跃 ,酝酿着各种思潮 ,但大多囿于传统的规范 ,甚至碍于自己的身份 ,往往使运作中的或酝酿中的思潮呈潜隐状态。由于这两个世纪基本上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中国文坛都涌动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不过 1 9世纪流行的是以古典文化为价值依托的古典现实主义 ,而 2 0世纪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宽泛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14世纪,中国基本处于全国统一的态势。中国文学呈各种文体繁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汉文化圈的扩大,文学中心南移至当时的江浙行省东南沿海地区。当时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和多民族汉文文学创作大量出现:小说、戏剧发展处于嬗变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文学发展中萌生新的因素、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原儒"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原儒",一般是做探究"儒"的历史起源的工作,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工作对于儒家精神的说明性是很可怀疑的,这使得它们也许只应该被称为"说儒",而不应视为真正意义的"原儒"。本文从陈来的《说说儒》切入,分析20世纪各种"说儒"的来由,指出它们共同的不足。同时,本文的重心更在于指出,20世纪实际上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原儒"工作,熊十力和蒙文通可以作为程度不同的两个典范。通过分析,本文达成了对于"原儒"工作的三个原则的认识:"寻绎"、"原本"和"孔子一身及由孔子开启的儒家精神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之前,汉语词源学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汉藏语系词源学处于探索阶段;世纪之交,汉语词源学有了重大进展,汉藏语系词源学也迈出重大步伐;21世纪初的20年内,随着"计算词源学"的产生,词源将在语言信息处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汉语词源学将得到全面的发展,汉藏语系词源学的建构也将成为现实;"全国词源联合研究中心"这一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将成为词源研究的组织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从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长远利益出发,将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