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灵运诗文中,《易》典俯拾皆是,《易》理随处可掇。考察其中缘由,一是受到当时学术思潮的沾溉熏染。二是与陈郡谢氏家学密切相关。三是谢灵运一生沉浮宦海,多有所悟,加之天赋异禀、文思天成,所交师友、侪僚往往博学通览、不同流俗。故能够在化《易》入诗方面,"剪裁之妙,千古为宗"。  相似文献   

2.
《谢氏诗序》是欧阳修为友人谢伯初之妹谢希孟的诗集所作的序,直接体现了欧阳修重视母教、推赏"隐约深厚"的诗风、哀叹女子诗文"莫自章显于世"的女性诗学思想。此序开启了文人为女性诗文集撰写序跋的风气,对传统女性的诗文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后世女性诗文集序跋写作者提供了有力的论语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伟大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并不以理论著称,但他在诗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却很大。他具有描山绘水以"娱情适性"的创作态度;在他的山水诗中营造了一种"生新幽奇"的艺术境界;谢灵运山水诗极力追求一种"尚巧似"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的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谢灵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中,时时可见儒学思想的牵绊。在门阀世家出身的谢灵运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的那种儒学人格,在其诗文作品中时时可见儒家的经文典故,而儒家的情性观、山水观更是支撑起了其诗文独特的审美意境。具备儒学人格的他精通儒家经典,诗文隶事用典和山水意象的选用也都浸透着儒学色彩,而儒学情性观和山水观更是与其诗文审美意境的建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保尔·策兰于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是诗人语言晦涩与诗文碎裂的开始,显现了诗人痛苦的生存状态和向往死亡的意念,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的诗篇《声音》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破解此诗中的隐喻、密码,重建诗文整体关联性,有利于理解诗集里的各种声音。纵然诠释此诗的学者如云,却鲜有以诗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一以贯之者。诗学的个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也在《声音》一诗的理解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诗学文本变异了希腊神话,重构了圣经典故,凝炼了历史经验,从而抵达个人情感的深处;另一方面,儿子对母亲思恋的个体情状,通过神话和宗教的互文关系以及历史维度又超越了思念的个体性,进入到人类思念痛苦之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诗文碎裂性结构的分析,再现完整图像,解读隐秘情感,聆听策兰在德意志语言中发出的帛裂声音。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足,需要探讨,以引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清代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国内几位对清代诗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这一主题,于《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各抒己见,进行一次笔谈,希望能对开创清代诗学研究的新局面有所启发、有所补益;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此问题有见解的专家学者来稿继续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8.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足,需要探讨,以引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清代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国内几位对清代诗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这一主题,于《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各抒己见,进行一次笔谈,希望能对开创清代诗学研究的新局面有所启发、有所补益;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此问题有见解的专家学者来稿继续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9.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足,需要探讨,以引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清代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国内几位对清代诗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这一主题,于《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各抒己见,进行一次笔谈,希望能对开创清代诗学研究的新局面有所启发、有所补益;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此问题有见解的专家学者来稿继续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10.
“温柔敦厚”诗学生成于“华夷之辨”思想张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春秋末期。《诗三百》“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变风变雅”存焉。对于“温柔敦厚”诗学,后世倡导者有之,突破者有之。明清易代,中原板荡,华夷易处,遗民直面传统诗学,主张风雅正变系乎时,认为“愤而不失其正,固无妨于温柔敦厚”,从诗学理论与诗文创作两个维度实践“变风变雅”之音,实现对“温柔敦厚”诗学的接受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艾略特早期哲学思想中考察其追求诗歌的“隐晦”目标,并通过中西诗学观点的比较指出艾略特的“哲学诗歌”误区,这一误区导致他在早期诗歌特别是在《荒原》中使用“生典”和“硬典”的修辞败笔。  相似文献   

12.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将南齐诗分为三体,即"谢灵运体"、"傅咸、应璩体"和"鲍照体"。而在南朝文学的大背景下对前两体考察后可知:"谢灵运体"的特点是"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未为准的";弊病为"疎慢阐缓,膏育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其"源头诗人"是谢灵运;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谢朓。"傅咸、应璩体"的特点是"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弊病为"唯睹事例,顿失清采";其"源头诗人"是傅咸、应璩;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王俭。  相似文献   

13.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诗学中后期转关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虽无系统诗学著作,但蔚为大观的诗文题序、尺牍、日记等,均明确地体现了独特的诗学思想。即兼采唐宋,上溯汉魏,摒弃浙派的专宗宋诗;主张性情学问,相辅相成,扭转浙派一味重"学"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4.
《文选》这部诗文总集体现着萧统对所收作家作品的评价。从《文选》所收曹植诗的数量分析及曹植所处的文学史背景来看 ,萧统对曹植诗的评价是不亚于他对陆机、谢灵运诗的评价的。萧统对曹植诗的高度评价 ,反映了他对齐梁诗风的不满  相似文献   

15.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16.
皎然《诗式》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有其独立的诗学立场,集中体现在对谢灵运、齐梁诗歌、陈子昂、沈宋及大历诗人的批评上面。如以“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评价谢灵运,认为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等,都反映出皎然独立的诗学见识。  相似文献   

17.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引典、释意、诗学研究、校勘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二史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包括典故的活用、反用、借用、兼用、摘要以及句式的模仿等。二史注特别重视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诗的创作背景,总结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二史注还常常以"心解"的方法揣摩黄庭坚的创作心理,阐发言外之意。在此基础上,史容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成就与价值,认为其风格高古,不容弃去,并总结了黄庭坚诗有为而作的命意特点。此外,史容注还对任渊《内集注》有所补正,并从事了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通过追溯"神韵"的语源,肯定前人认为它系由画论移植于诗学是目前根据文献所能得出的假说。又经广泛考查历代文献,发现在元代"神韵"已用于诗文评,其审美内涵则到明代中叶基本已定型,至迟在胡直的诗论中已有较成熟的理论概括。这一结论澄清了学界认为胡应麟始用"神韵"论诗的不确之说。最后,考察王渔洋早年创作和批评中使用"神韵"概念的情况,认为王渔洋最初使用"神韵"概念是不自觉的,经钱谦益品题后,日益意识到"神韵"的理论意义,自觉地加以申说发挥,最终被诗坛广为接受,尊奉为其诗学的核心范畴,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流程的大半均以诗文为其“正宗”,与此相适应的对诗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亦必然源远流长,成果殊丰。如果说,先秦两汉,诗文的创作业已积累了十分丰厚的表现手法,那么自魏晋南北朝以降,对于诗文表现手法的研究已真正进入了深入和繁荣的阶段。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尤其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均为这一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精典性的基础。隋唐五代以后,辞章学的研究更是进入了对表现形式的综合研究阶段,大量涌现的诗话、词话、文评、曲语等分类研究,均已呈现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体现着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涉及到艺术生命精神的核心问题,只有遵循"雅者正也"传统审美规范,才能使诗文创作跃动着永不衰竭的活力,从而取得诗文创作的成功,凡是背弃和违背"雅者正也"的传统审美规范,诗文创作就会衰颓,就会丧失其所应该具有的充沛活力而陷入泥沼,萎靡颓废的东西就会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