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社会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将社会网络分为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强、弱关系网络均能显著提升其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两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弱关系网络对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关系网络对中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第二、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创新精神是农民工社会网络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议地方政府搭建促进返乡创业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返乡创业者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积极扩大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时要注重培养返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进而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社会网络“趋同性选择”的制约以及返乡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断裂”与 “失灵”,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生存性阶段主要依赖于先赋性社会网络,但随着其返乡创业由生存性阶段向成长性阶段的转变,先赋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逐渐,而自致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逐渐显现并呈增强的趋势。同时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能力对先赋性社会网络的生存性创业绩效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成长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其社会网络的经营与开发能力,在维护业已建立的先赋性社会网络的同时不断构建与拓展自致性社会网络,从而提升返乡创业绩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调查的信息,采用系统基模方法深入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自身或家庭因素、外部宏观环境、具体微观环境三大因素。个人自身或家庭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原来外出打工的收入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呈"U型"关系,受教育与掌握技能程度、个人与家族的人脉关系等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积极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生活成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推进作用,但融资困难与创办企业困难又会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具体微观环境因素中,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公正待遇、家乡的发展环境改善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农民工的"返乡潮""创业潮"成为了我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推进农村社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但由于受创业经验、资金、科技应用、模式选择等原因的影响,创业效果并不太理想.文章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与创业情况、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返乡前务工情况、当地政府扶持情况四个方面的调查着手,实证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及创业效果的影响作用及程度,为更好的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促进农村社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DID和PSM-DID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扶持政策的效应,并引入政策获取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创业培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提高了政策获取能力,从而提升了返乡创业绩效.异质性检验发现,较之于中西部,东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效果更好.从行业相关度来看,创业前后从事行业相同与行业相关的人群受政策影响显著;创业前后从事行业不同的人群,受政策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营造良好的返乡创业培训氛围,形成相对完整的培训体系,开展个性化的创业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并通过培训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政策获取能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在系统分析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内在价值与理论逻辑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变趋势,明确了其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基于实际发展状况,分析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基础与问题挑战,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实现路径和政策构想。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表现出创业人数增加、发展模式多元化、创业规模较小等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创业政策持续完善、创业载体日趋强化、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潜力仍然不足且面临较大风险,创业支持政策仍有优化空间。返乡创业重点任务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保障创业要素供给、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而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力。对此,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制定差异化创业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既有个体风险,也有社会风险。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失败典型案例,利用风险感知、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理论,聚焦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与风险爆发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的相异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体风险生成大致遵循“个体层面因素驱动-风险感知直接偏差-风险传递扩散-个体发展损害”脉络;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风险生成大致遵循“社会层面因素推动-风险感知间接偏差-风险的社会放大-社会发展损害”脉络。因而,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需强化精准思维和整体性治理导向,应以风险治理共同体为“翘板”,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协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梳理2008-2018年3月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相关文献,基于创业全过程视角,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意愿、行为、绩效和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从农民工个人、家庭和创业地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理清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的影响因素体系;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东营市10个农村368份农民工个案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态度、社会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政策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生存性动机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实质上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特质在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应该引导农民工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营造尊重知识和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激发农民工的成就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探索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模式;构建创业政策和服务信息的沟通交流平台,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综述有关女性农民工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地调研资料出发总结出当前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性因素,如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偏见、农村女性从来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时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及女性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等,提出了破解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难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以村落社会交往与村落权利的重构两方面为抓手,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论认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并且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及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是一个对传统乡村网络充分利用和改造的过程。研究发现,由老乡和血缘关系构成的乡村原生的社会网络,是新生代农民工倚仗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它在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意向,加快城市适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通过城市生活中的非正式交往以及加入老乡会和地方商会等团体组织,乡村社会网络得到了扩展和改造,并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乡村社会网络中家人和亲属的支持贯彻创业的始终,从而构成最持久、最稳定的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为主导的时代,农村籍大学生与进城农民工两大农村社会精英基于“家国情怀”折回农村,本身彰显相当勇气,走向创业之路,更是勇气与智慧结合下的主动驱使,他们展现了鲜明的创业者主体性特征及其差异。解构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主体性构成,指明他们的创业是一种主动性、意向性与能动性行为;就两大群体在创业动机发生、角色融入、瓶颈突破等三大最能体现创业者主体性特性层面进行差异化比较;为了充分发挥两类群体返乡创业主体积极性,提出了通过角色定位以适应并融入乡村社会、不断学习提升素能与创业能力、怀抱激情坚定目标不动摇、形成合力给予系统支持等四个层面的建议,以期为两大群体在创业中主动性突破各种瓶颈提供一个主体性思维视野。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造成民工返乡潮,同时也带来了儿童的返乡教育问题。从对东海县返乡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入手,通过分析地方特点,阐述了返乡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返乡儿童教育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主体力量,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他们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强烈,并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高昂的经济成本、自身素质限制等导致他们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发展制度创新,重视对该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发展,着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融合,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后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核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城市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影响因素, 在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回农村,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着精神、生存、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运用了举例、图表、对比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农民工返乡的历程,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笔者认为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日渐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身份不被城市接纳和对乡村的不认同感,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结构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创业动机,经济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并随打工经历、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和方向性。据此提出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依靠社会网络进城务工,但以家政服务员为代表的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在社会网络构建方面相对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多渠道努力构建社会网络,但基础依然是乡土社会网络,在社会变迁中出现内生性关系网络和外延性关系网络交替并行的融合状态。她们的社会网络以初级群体为主,选择有限。因此,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方面优化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社会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