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者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注意到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甫斯王》是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但是,关于俄狄甫斯的神话传说并非只有一种说法;尽管其主要遭遇在各种传说中大同小异,但仔细对比原始传说中那些看似细微实则重要的差别后,我们又会对索福克勒斯为什么采用此种而不采用别种说法提出疑问。也许,对这个疑问的解答对于破译俄狄甫斯弑父娶母这一“斯芬克斯之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上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长久以来,它盘踞着精神分析哲学话语的霸权地位,因而掩盖了其不为人知的兄弟概念“俄瑞斯忒斯情结”。“俄瑞斯忒斯情结”取自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以其中为父报仇、杀死母亲的俄瑞斯忒斯为原型。它一方面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反思和超越,另一方面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对立话语”,象征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精神分析领域从“象征的父亲”到“具体的母亲”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曲江"系列中的"巅峰体验"和人生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对曲江的关注长达30余年,<白香山集>中有关曲江的诗歌有60多篇.这种"曲江"情结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巅峰经验"的缅怀和向往,体现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多重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4.
<灰姑娘>中的辛德瑞拉丢下水晶鞋逃遁而去最终等来了王子和爱情幸福,<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捡到了子爵的缎烟盒后渴望着与某一个子爵一类的男人共同改写婚姻的庸俗无聊,最终走进爱情幻灭自杀的悲剧结局.在男权主宰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水晶鞋"和"缎烟盒"这两个语言符号的实际所指是相同的,即女性共同的集体无意识--"灰姑娘情结",以及这一情结所导向的女性在历史的、现实的存在过程中丧失主体性的悲剧陷阱.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锦瑟>之所以扑簌迷离曲折隐晦,正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李商隐"情殇"情结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前人已经从不同角度对<俄底浦斯王>的主题进行过各种申述和印证.但这类作品往往作为各种理论学说的脚注而存在,从而失去了作品自身的价值.其实,<俄底浦斯王>始终都演绎了一场以"拯救"为主题的行动,而且这场拯救又是一场不得不陷入虚无主义的拯救.  相似文献   

7.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红与黑>中于连悲剧的成因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力机制,阐述于连个体人格在理想之我和真实之我的冲撞下的扭曲和对其外在行为的影响,说明真实存在是人格健全的标志.人格的自我健全的先决条件是个体的自然天性能够自觉地摆脱外在的奴役,表露真实自我,实现精神层面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以苦吟著称的中唐诗人李贺在前人咏马的基础上,集中笔墨写下了优秀组诗<马诗二十三首>,借马抒慨.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马诗>.即"囿我"的悲剧情结与"类我"的悲剧意象,<马诗>之特质--比兴手法的运用,<马诗>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期情结视为整个家庭的乱伦情结。阿尔弗莱德.克娄伯、马林诺夫斯基、罗海姆等人在对俄狄浦期情结的批判中进一步证明了“家庭情结”的存在及其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诸多学科对俄狄浦期情结的关注发展丰富了该研究,其中,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俄狄浦期情结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驺虞"考辨     
<诗经·召南·驺虞>篇的"驺虞",历来争讼不一.通过对<诗经>研究的历史考察,参证文献资料,并对<山海经>的资料加以辨析,认为"驺虞"是兽名,后世视其神异,解作西方之神兽"白虎",对其崇拜,同时赋予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具有原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基石."罪感"文化贯穿整部<圣经>,在<圣经>中表述"罪"与"过"的语汇有很多.通过考察和对比"钦定本"中sin与transgression和"和合本"中"罪"与"过"等概念后发现,sin被译为"罪",而transgression被译为"过".这是一种误译.造成误译的原因是由于译经的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缺乏必要的理解,并因此导致近100年来中文阅读者对<圣经>中"罪感"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比、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作诗方面的"比、兴",一是用诗方面的"比、兴".该文着重研究的是<诗经>用诗方面的"比、兴"与古代典籍中"赋诗"、"引诗"之间有何逻辑关系.古代的"赋诗"、"引诗",虽不少是断章取义,但其基本意思不能完全脱离<诗经>本义.这些"赋诗"、"引诗"的传统不但可以证实当时人们多么重视<诗经>,而且从联想、想象的立场来看,"赋诗"、"引诗"本身就反映了"比、兴"之特性.由此而论,"赋诗"、"引诗"可以说是先秦对<诗经>之"比、兴"研究的一种引申和发展.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就可以理解春秋时代的人们早已借以"赋诗、引诗"的形式广泛地运用了<诗经>.  相似文献   

13.
"无"是王弼玄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是,关于"无"的具体内涵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王弼的<老子注>,可知<老子注>中的"无"有多种意思,只有少数"无"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无"就相当于<老子>的"道".王弼的以"无"为本体的思想主要存在于他的辩论及其它著作中,这种本体论使得中国哲学超越了先秦及汉代的经验思维,成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1892-1973),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以小说<大地>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她热爱中国,发表过不少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开她的"中国情结"(1)热爱中国;(2)了解中国文化较深;(3)受中国影响的美学思想;(4)对中国医药学颇感兴趣;(5)与中国诗人徐志摩的婚外恋.  相似文献   

15.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的宗教情结--基督教视角下的《永别了,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揭示了人类由于战争的罪恶注定走向毁灭,而人类命运的唯一前途在于对善、真爱及和平的追求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蕴涵于"尘土"和"雨"两大意象之中,并在主人公亨利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得到集中体现.两大意象极具<圣经>隐喻,喻示基督教"原罪论"基本教义;同时,作品的主要情节同贯穿<圣经>的善与恶冲突的主要情节相一致.这显示了海明威体认战争本质、沉思人类命运的基督教视角及其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对贬损鲁迅的反击余音未了,又有人搬出了周作人当年的理论来解读<伤逝>,认为"<伤逝>是鲁迅意在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爱情悲剧写兄弟恩情断绝后内心难言的隐痛".这是否定<伤逝>社会意义的说法.<伤逝>并非写"兄弟情",而是对"五四"时期沉湎爱情、躲避社会斗争的青年群体的典型刻画,是对知识分子"国民性"的反思、喟叹与批判,<伤逝>有其非凡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六义"是汉代经学家的说法,它是经过一系列改头换面的处理"层累地造成的".赋比兴根本不是<诗经>特有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诗经>艺术价值所在.从"六诗"到"六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重寻阐释平台,予以摧陷廓清.  相似文献   

19.
"而"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得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而"字的研究,坚持了"而"字语法功能的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而"字连接句子成分和连接句子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文通>结合汉语自身特点,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再谈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