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文功典型的推出过程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议程设置"研究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连接点.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中发行量(覆盖面)最大的媒介的现实,借鉴大众传播议程设置理论的成果,对高校校报在育人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文章指出,利用议程设置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校报可以在锻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与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这一理论在新闻传播史上极具理论价值,揭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功能,又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思想渊源,同时对于我国开展好舆论引导工作也颇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心是社会公众是怎样形成舆论的。议程设置的两个层面理论表明第一层面的客体议程设置主要是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使某一议题由零知觉到显知觉。第二层面的属性议程设置是界定一个议题,引导公众具体地理解和感知这一议题。两个层面都对舆论的形成和导向产生作用。本文以实证分析论证了议程设置的两个层面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舆论以及制造舆论导向的最终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是当代西方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两种主要理论。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中 ,我们认为 ,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不足和缺陷 ,但它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突破了此前“有限论”的窠臼 ;而“沉默的螺旋”假说不仅为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舆论调控提供了依据和启发 ,也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认识。但该理论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中国学者应在借鉴西方学者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自己的舆论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议程设置"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过程,剖析"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之间的相互关联,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议程设置"的基本特点:组合专题策划,立足于积极代表舆论并引导舆论;关注人的命运,是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永恒的主题;构建"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双向性舆论引导"议题"策略;增强舆论监督,从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报道中体现出正面宣传的效应,并提出民族地区舆论引导的特殊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议程设置理论在不断发展,也在经历时代危机。在社会化媒体平台扩散的当下,有必要重新检验议程设置的基本性质。议程设置理论提出者在最新的论文中则认为议程设置理论仍有光明的未来,而导向需求、网络议程设置和议程融合则是新的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和研究的三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假说,对新闻媒介做好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新闻媒介已经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提供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平台,而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以“江西校车事件”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对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视传播学理论与本土化媒介语境如何契合的机会。研究和思考传播学理论在中国突发灾难报道这一特殊的“媒介语境”下的呈现与表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在地震报道中,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免疫理论以及传统的受众理论等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从事实层面来看,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较之历史语境及西方社会语境,都有一定的“变异性呈现”,体现了传播理论进入中国媒介语境后显示的本土化特征。从规范层面来看,单一的媒介议程、单一而强势的舆论场、单一的媒介强效果论和消极受众理论等,都不利于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生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保持议程设置的多样性,保持声音的多元性才有利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发挥新闻策划的舆论引导功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策划要遵循新闻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符合客观现实的发展趋势,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究引导艺术,唱主旋律,打主动仗,营造正确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争论一直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和舆论引导功能,对受众认知转基因食品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大众媒体对转基因的正负面报道影响着受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但是,目前大众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报道呈现出报道不足和有失公正的现象,造成了受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不够甚至是误解。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成为转基因食品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而大众传媒在消除受众不确定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探讨了大众传媒在转基因食品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方新闻网站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党和国家的"网络喉舌",其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具备诸多其他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利和优势。但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地方新闻网站不仅未能有效发挥这些舆论引导优势,反而呈现出舆论引导观念滞后、舆论引导艺术不精以及舆论引导技术落后等问题,使其社会整合力大受限制。所以,地方新闻网站理应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地方性话语优势、注重深层意识形态植入、整合信息资源等方式,提升其舆论引导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新闻是美国新闻界出现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改革运动,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与颠覆,对媒体、政府、公众三者关系的重新定位,更多体现了公众作为社会主体的属性。公共新闻是在西方一定的社会条件、新闻困境和理论支撑下孕育出来的,引介到国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条件。中国媒体运用公共新闻可以构筑信息交流和观点评论的平台,引导舆论,进行议程设置,使政策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三者达到互动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分析视角,当前学术界主要从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社会转型的需要、党管媒体原则、舆论所蕴含的力量、当前社会舆论态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考察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新时期舆论引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要遵循新闻宣传和传播学的规律和方法;二要以人为今地考虑受众心理特点和社会民生需求;三要推动网络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百动;四要建寺国家舆论战略,健全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五要正确处理舆论引导和舆论炼督的关系。当前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方面的研究,亟需在原有的新闻传播学途径基础上,引进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皿的视角,尤其是要结合当前中国的政治情势和国情特色,强化从执政党能力建设视野来研究该命题的学术取向和问题,加大对执政党和政府这一关键性舆论引导主体的能力结构、实践模式、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仅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原则,而且对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前见”是理解的前提, 没有“前见”就不会有理解, 也不会有文本接受。“前见”不会使文本接受成为理解者的“私事”, 反而会让理解和接受成为一个融合差异性和同一性的事实。微信舆论作为民间舆论, 以信息中下阶层为受众基础, 具有独特的“前见”和视域。主流舆论对民间舆论的引导, 归根结底是对信息中下阶层 “前见”的引导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忽略信息中下阶层的“前见”会导致民间舆论对主流舆论的错位或拒绝接受, 主流舆论因此丧失有效性。主流舆论对微信舆论的引导可以通过了解和把握信息中下阶层的“前有”、合理重构传统媒体的“前见”、将传统媒体对微信舆论的引导定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等路径, 来实现两大舆论场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具有情况沟通和意见联系的功能。一个社会的传媒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群体内部的传播与交流。而检测传媒功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受控于国家,是政府手中的工具、传声筒;另一方面,它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以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方式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民众,媒体时常都处于"双刃剑"的考验之下。一个称职的媒体必须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有效引导舆论,是党报肩负的重任。面对新媒体迅速普及、各种观念不断碰撞等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党报要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变化,推动纸媒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独有资源优势做好时政新闻,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回顾和概述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应用、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技术革新的演变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语境,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学科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人才教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技术驱动与守正创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新闻史研究70年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采用多元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也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趋向;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和格局,受众的地位不断被强化,与传统媒体组织共同参与新闻生产,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新闻生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闻生产重塑和传媒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方案,构筑传统与新兴媒体协调互通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元要素的融合;舆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舆论场域愈加复杂多元,着力打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短视频发展成为中国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参与短视频生产的主体更多元化,短视频新闻成为舆论引导和现代公共传播的重要形式;国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制度建设,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涌现,表现为立法、制度、技术和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网络版权冲突成为新的路径;技术逻辑主导下,需建构数字新闻伦理体系,应对新闻伦理风险,通过提升新闻质量,挖掘技术的深层次内涵,发挥新闻规范和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型人才,聚焦中国问题,打造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