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部分地吸收了岭南禅文化,并对岭南商业文化表示了排斥;另一方面,他在岭南推广儒家文化,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对岭南落后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改造,为唐代岭南文化品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他的言行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也不免有负面影响,但他运用独到的思想与方法重建岭南文化,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南渡时期贬谪的诗人多、时间长,岭南风物在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对岭南风物表现得既亲近又对抗。贬谪诗人普遍以前辈贬谪之人尤其是苏轼作为生活楷模,是由诗人浓厚的人文情怀与正常情感难以抒发导致。南渡贬谪诗人除了表现亲情、友情、思归、佞佛、信道等正常的情感,还刻意回避悲观情绪,甚至表现出豪情。这一方面与其接受苏轼等前辈的生活态度有关,一方面又与诗人作为道义上的胜利者的心理有关。贬谪生活对诗人的创作观念与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苏轼、屈原的体认与借鉴上。  相似文献   

3.
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高效务实的精神品质,这些为岭南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岭南文化为岭南科学家的独特精神气质、独特的研究方式、研究对象以及岭南科技的繁荣等都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文史学界,尚永亮教授是以研究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而知名的,15年前他就已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一书(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年后他又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原有研究并推出《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过10多年的思考和积累,最近又隆重推出由他主撰的5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文简称尚著),这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所作的进一步理论提升,也是对唐五代贬谪文化史和贬谪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更是对古代贬谪文化体系进行的一次再建构和新阐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贬谪文学”的分析,探讨“贬谪文学”的产生原因、深刻内涵及其感人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贬谪,就没有“贬谪文学”;古代士人贬谪的经历推动着“贬谪文学”走向发展和繁荣。“贬谪文学”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作家的创作高峰,体现了中国古代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其中深蕴的凄凉、悲怆的气质,积淀成为“贬谪文学”的悲剧性心理,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永亮先生就倾心于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的多篇论文;此后,又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唐代贬谪文学的文章,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等专著.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北宋谪臣与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岭南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谪居岭南的文人与"南园五先生"的岭南诗都描绘、赞美了岭南秀美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处于蛮荒流放之境,环境不适,受仕途自忧心态的影响,北宋谪臣在其诗歌中描写了岭南恶劣的气候、岭地陋俗、重商轻农等习俗,诗中流露出了谪臣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不适之感及贬谪之怨,使其诗歌附上一层抑郁之色。"南园五先生"生居岭南,不会产生诸多不适之感,在他们的岭南诗中表现出悠闲、自得之情。  相似文献   

8.
在近现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历史特征,生成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优长,同时它也决定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些不足方面。因此,研究此一时期的岭南文化,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考察其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贬谪是封建统治者对罹罪官员的惩罚,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贬谪文学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0.
汉代西南地区与河西、岭南交通线的建立,打破了陆海丝绸之路对接的空间阻隔。在这个大交通格局中,氐、羌等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北方草原文化的持续南传,为大西南和岭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作出特殊贡献,巴蜀商人行走南北、互通东西,蜀枸酱、蜀布等在域内外的频繁出现,凸显了西南地区中转站的地位,而佛教僧徒千里弘法的足迹是敦煌、西南、岭南交通的重要见证,他们在这幅画卷中奔走不倦,为各地区、各民族、各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精神元素,从而成为推进西北、西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互动与交融,以及中外文化互通与互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朱千华的“岭南文化三部曲”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多重的岭南形象,揭橥岭南文化丰厚复杂的内涵,但却陷入了迷失和困境.《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贯穿全书的女性审美意象使得岭南形象存在着被凝固化、阴性化的危险;《岭南田野笔记》以“魅”的叙事,渲染了岭南文化的神秘独特,但缺乏对文化与人性深层次的反思;《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试图呈现出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精致高雅、兼容开放的格局,但语言的程式化,鲜活细节的匮乏,叙述重点的不突出,使得审美表达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2.
陈序经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化学者和教育家 ,对文化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极为重视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而其坚持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及其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的教育实践 ,也都反映出他毕生执著的信念 ,即希望中国早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时期,对岭南的抒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出现在新兴的曲子词上。这时期产生了不少吟咏南国风光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李殉《南乡子》十七首为代表。李殉笔下的岭南风光是美丽可亲的,岭南女子是纯美动人的。同时,这些作品语言自然,色调明丽,风格清远疏朗,在《花间集》中可谓别具一格。李殉之所以能够发现岭南之美,摆脱自古以来士人对岭南的偏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李殉乃波斯裔出身,没有汉人以中原为正统的强烈观念;其次,李殉以自由身份游历岭南,所以心态比较闲适平和,因而能客观地审视岭南风物;再次,李殉精通岭南草药,对岭南风物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将诸多的物象自然地写入词中。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合前人的成果阐述了葛洪在岭南的史实,认为葛洪从23岁到31岁、50岁至辞世,两度在当时相对较为落后,巫术、迷信盛行的岭南生活,尤其是在罗浮山居住了20年左右的时间,并在此完成了《抱朴子》等的写作。岭南对葛洪影响很大,使得其思想呈现出道术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既使他在哲理思想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也使他在哲理阐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清初岭南佛门领袖天然禅师,年轻时抱有强烈的报国安民的情怀。虽然在明亡之前即已剃度,但安攘济世之心并未泯灭。甲申、乙酉之后,身为僧人的他,并未真正弃绝世事。他的一些行为仍与变乱的时局密切相关。其后,他在诗歌中不断地抒写着故国丘墟之感。其沧海桑田之作俨然前明遗民。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拒绝与新朝官员的交接。甚至其诗歌中还有一些肯定新朝官员的作品。可以看出天然禅师在应世方式上是相当通脱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明初岭南诗人赵介的生平、结社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介是明初岭南的重要诗人,是南园诗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名列“南园五子”是理所当然。他的现存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全面反映了他的生活方式、个性性格、学术修养、思想观念和处世态度.并形成了其独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清代张九龄诗文在岭南广为流播,其曲江别集均由岭南翻刻,且校勘亦相对精审;岭南诗文总集的选录亦"俱首曲江";除此之外,张九龄诗文还以诗集单行本及选本等形式流传。这种接受热潮反映了清代岭南文学及文化借推崇先正典型,力求自具面目,齐驱中原、江左,从而弘扬地域文化及文学特色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少年刘彻受儒家思想教育,登位后由怀疑天命到倾信天命、天瑞,将自己视为与众不同的超人,实施他的文治武功,并几十年不懈地追求长生不死。晚年因家庭悲剧、求仙及对外作战的惨败,醒悟过来,下了著名的罢轮台屯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由有为政治转入到息兵富民的轨道上来,为昭宣中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