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横向转移:内涵、成因及对区域宏观税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横向转移是指某地区税收与该地区税源的背离,表现为税收相对于税源的跨地区的移入或移出.非法人营业机构的汇总纳税、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因素、企业的关联交易和税收筹划、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扭曲以及区域间的税收竞争是造成我国税收横向转移的主要原因.税收横向转移对区域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明显的,对于税收横向正转移地区,税收转移会提高其区域宏现税负;对于税收横向负转移地区,税收转移会降低其区域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中的产业转移问题——以泛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转移已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是有条件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加快区域相互开放步伐,打破区域封锁,建立共同市场,在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冲突现象。文章提出实行区域内地方政府间行政一体化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体制创新模式,试图通过深化地方政府合作,整合地方政府的相关权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冲突问题;设计了地方政府间行政一体化实施机制,对行政一体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区经济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研究在分权体制与产业转移共同作用下地方经济合作的行为与绩效。认为:随着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增大和大量企业跨地区投资,合作推进产业转移有利于各方的经济增长;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会由竞争转向合作。发达地区或大城市的结构调整压力是促使政府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产业转移提出了三个理论假说:首先,这种合作政策有效地推进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其次,由于合作的目的是各自谋求经济增长,合作的政策更能影响大企业的迁移;最后,合作的做法是构建成本洼地,更能诱使企业采用部分迁移而非整体迁移的方式进行转移。运用广东产业转移的调查数据,这三个假说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9市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宏观税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税负水平的相关系数为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而产业集聚的相关系数为正,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珠三角地区各市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都存有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各市的宏观税负水平均对产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适当减少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并对具有潜力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国家海洋战略的一部分,是中国区域发展版图中的重要一块,也是促进山东半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互利合作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国内其他区域内政府间合作相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在作用空间、合作动因、推动力量、合作策略和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点。地方政府领导者应着力转变思维、探索规律、树立共赢观念、不断提高合作能力,以促进区域融合,实现协同效应。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在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中起到积极的规划、指导、协调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宏观税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低 ,但总体负担却较重 ;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并未像其它国家那样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影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主要有经济、财政、制度、税收及统计等因素。宏观税负水平应坚持适合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政府支出最低标准、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相结合等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税收政策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国都在通过降低公司税的税率促进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这种竞争产生的不合理的税收结构使关税同盟理论中所论述的贸易创造效应受到限制,因此,税收协调问题提出的背景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税收竞争.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所以,要从税收协调的领域、成员国税制趋同的政策协调等方面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框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与税收增长屡创新高,是否存在着宏观税负过高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是否协调?通过对1998年以来的经济及税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河南经济与税收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税收与经济增长中仍存在宏观税负偏低、税制与经济税源不合理等不协调因素.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来促进河南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指地方政府竞相实施各种税收优惠,以吸引更多生产要素流向本辖区的行为.从理论上分析,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可能产生良性或者恶性两种结果,而决定竞争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博弈规则的设计.宪政是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由无序导向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宪政环境应当着手进行:推行地方自治,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健全地方民主,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保障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地方政府良性竞争以及建立协商机制,合作反对恶性竞争等.  相似文献   

1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利用福建省1979-2011年经济增长和宏观税负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GDP和税收收入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税收的效率、公平两原则中,我国强调的是前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994年的税制改革选择增值税为主体税种,体现了效率优先;而税收调节收入功能的弱化则说明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背离;我国宏观税负呈下降趋势和强调效率原则有关,因此宏观税负的下降是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1979~2008年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江苏省宏观税负呈正相关关系;FDI投资占比和出口占比与宏观税负存在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也是影响宏观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江苏省1994~2008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税收、经济增长率和宏观税负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短期内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的财政与税收的调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具有失灵领域,区域财政与税收体系的建立是任何实行分权制和区域发展不均衡大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区域财政调控经济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区域内部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2006年7月20日在南宁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的战略构想。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要把它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这个新的次区域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有利于区域内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转移与合理分工;有利于扩大区域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创造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互补互利,合力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共同吸纳与更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税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宏观层面,针对我国目前税制中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弹性以及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检验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的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1994年到2000年中国宏观税负的实证分析表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中国加入WTO后,税负的主要变化是:由于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关税水平会有所下降;中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现行税制中不符合WTO原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剔除,这将会加重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税负;一些区域性优惠政策将要清理,彻底取消过多过滥的地方性优惠政策。这样,中国企业的税负水平将比以前有所上升。目前国内企业税收负担较重,为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刺激经济增长,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实行适度的减税政策,以此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减税主要是通过完善现行的增值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宏观税负,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所集中的价值总额及其比率,通常用国民收入税负率或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来表示其比率。 我国对于宏观税负问题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在传统体制下,长期对于税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从而导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对于税负问题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经济改革以来,尤其是经过1983、1984年两次“利改税”,基本建立起以税收为主的财政分配体制,税收作为经  相似文献   

20.
征税权是国家政权和公共支出的经济基础,一国政府只有通过征税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才能保障政府各项职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宏观税负的不断上升,从法理上讲应是国家征税权无限性的一种体现,是税收对一国政权物质基础的保证。剔除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因素后发现,中国税收并未严重超经济增长,同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中国相应年度的宏观税负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略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征税限度有限,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不能持续提高,政府应不断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使名义宏观税负增加的同时,降低纳税人的实际税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