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元693年,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历史的奇迹出现了,渤海始建国。唐睿宗先天二年遣使册封靺鞨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王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其地域在我国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和朝鲜北部的一部分的广大地区。《新唐书·渤海传》说:“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相似文献   

2.
李成桂于公元1392年废掉了高丽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王瑶,夺取了王位,改国号为“朝鲜”。他沿袭了高丽恭愍王的亲明政策,始终坚持“以小事大”的“保国之道”,而明太祖则一贯本着任凭朝鲜“自为声教”的原则,保持同朝鲜的睦邻友好关系,虽然在两国关系中曾出现过一些矛盾纠纷,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终究得到圆满的解决。其中像李芳远、亻契长寿、权近等人,在沟通两国关系、维护两国友好相处的过程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明太祖对他们的友好态度在中朝古代关系史中留下了令人称道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朝鲜族诗人崔致远席永杰崔致远是唐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他字海夫,号孤云。公元857年,他出生在朝鲜古代新罗国国都庆州。他的父亲崔冲,曾作新罗文昌县令。关于他家的早年情况,因“史传混灭.不知其先世”(《三国史纪》)而不知其详。新罗景文八年(868...  相似文献   

4.
延边大学历史系姜秀玉教授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臻教授合作编著的《朝鲜通史》第三卷,已由延边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5月出版,读后感觉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一《朝鲜通史》第三卷共分为十章,全面、系统、详尽地阐述了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朝,自公元1392年建立至公元1863年近五百  相似文献   

5.
明玉珍(公元1329—1366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大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重庆地方史上的重要人物。据历史文献和最近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他的历史活动时期共有十六年(公元1351—1366年),其中十年的时间在四川地区活动,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国,建元“天统”,至正二十六年死后,其子明开继位,改元“开熙”,直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被朱元璋灭掉。现将明夏政权建立始末简述如下,供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  相似文献   

7.
1913年,延边地区成立了朝鲜族自治团体——垦民会。然而,垦民会所倡导的民主共和制与新文化教育却招致了奉行"中华"思想的儒林派的强烈抵制。为此,儒林派相继建立了农务契、孔教会延吉支会等团体,与垦民会针锋相对。1914年初,垦民会和农务契被地方当局强制解散,朝鲜族社会中的新旧势力代表联合设立了奖业会,试图排解朝鲜族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之后,他们将活动区域扩展至整个东北,其交涉对象也由地方政府上延到中央政府,并谋求设立"东省韩族生计会",以促进东北地区朝鲜族自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9.
《老乞大》“将”“的” 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浯的会话手册,由于文献的不足它的作者已不可考。它成书的确切,日期也无法落实。据朝鲜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十五世纪二十年代,《老乞大》就为“读者传写诵习”,可见它的成书相当早。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刘基诗文入手,结合有关史料,极力勾勒出元末至正时期的刘基书画交游之大概,为深入全面研究刘基艺术思想、元末书画家状况及时代书画之风尚作一些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略述马皇后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是一个著名的贤德皇后。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创业之君”,与马皇后的“内助之功”是分不开的。马皇后名春香(1331年—1382年)系宿州(今安徽宿县)人,其父马公和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是刎颈之交。公元1352年3月(元顺帝至正十二年),由于元末兵乱,马公避难至定远(今安徽定远),将二十岁的女儿春香给郭子兴作了养女。同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因兵焚皇觉寺,无法为生,决定从戎,投奔了郭子兴。公元1353年,郭子兴夫妇将养女许配给朱元璋为妻。郭子兴是一个性情暴躁、轻信多疑之人。有人故意挑拨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2.
渤海诸城考     
唐代靺鞨,先秦称肃慎,汉晋称挹娄。公元六九八年,(革末)(革曷)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唐朝册封大祚荣为左饶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大祚荣死后,子大武艺不断向外扩展势力,此后疆土很大,南与新罗以泥河(朝鲜龙兴江)为界,东临日本海,西至契丹,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直到公元九二六年始为辽国所灭。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与唐保持“朝贡”关系。渤海经常派人向唐朝学  相似文献   

13.
刘基生当元、明之际(公元1311—1375),政治上力辅朱元璋开国,功勋卓著,文学史家们一向便把他算作了明初作家。其实,政治建树不等于文学创作,衡量一个作家,主要应看他的作品。刘基早在元末即以文章享有盛名,当时甚至有假冒他的名字写文章的;他一生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元末,作品的绝大部分也都写于应朱元璋征召之前,明王朝才建立几年便死去了;他的作品从内容到风格,都打有元末的时代印记。因此,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自应将刘基列为元代作家的殿军,而不该当成明代文学的前锋。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明代董越撰《朝鲜赋》:“眷被东国,朝家外播,西阳鸭江,东接桑,天池殆其南户埠为其北门……”描写了美丽富饶的朝鲜半岛。朝鲜是我国的近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她的统一,与中国关系甚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代达三百余年(公元35O至668)。最初,朝鲜半岛上为种族社会形态。公元前一世纪出现了高句丽国,它于427年从丸部迁都平壤,领有朝鲜半岛的北部。三世纪末自立的百济和新罗,分别割据了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从而迎来了三国抗争的时代。三国在发展程度上互有差异,但都对其奴役的种族“归化民”征收贡…  相似文献   

15.
明常遇春帅师定锦州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应运而出。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正式建立汉族的封建政权,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为了北上进讨元廷残余势力,大将常遇春“帅步骑九万,发北平,径会州(本辽泽州,元改惠州,后讹为会州,蒙古称察罕城,在河北平泉县南)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今内蒙赤峰县地)。”  相似文献   

16.
朝鲜李齐贤和他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两国,壤土相接,文化交往,至为密切,见诸史册,不乏其例。自海上箕封,距今三千余年之前,汉学即已传入朝鲜,并以兹作为纪史之始。至于汉诗,如汉代之《箜篌引》传为朝鲜津卒妻丽玉之辞,见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云:“箜篌引,朝鲜津卒,霍理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其诗云:“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可见中国四言诗久已在朝鲜根植。而至隋代已有五言,如朝鲜将军乙支文德,于婴阳王二十三年(公元六一二年)所作《遗于仲文诗》云:“神策究天文,妙算  相似文献   

17.
六、元末红巾军“杀尽不平方太平”的革命逻辑公元一二七一年,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贵族建立了元王朝,一二七九年灭了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元王朝是以蒙古贵族为首、联合汉族大地主阶级和其他各族上层分子所组成的封建政权。各族劳动人民遭受着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灾难。元统治者推行反动的民族歧视政策,用强制的民族等级制度(把国内各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四个等级)来分化和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借以加强封建等级压迫。  相似文献   

18.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19.
在《西游记》研究中,《朴通事谚解》常被引用来证明《西游记》在元末已经基本定型。文章认为这个证据要大打折扣。刊印于1677年的《朴通事谚解》的祖本虽成书于元末,但它作为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却经历了明清两代的修改,这些修改反映了汉语以及汉语背后的时代社会的变迁,它包含了元代同时又加进去了明清两代的东西。因而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元代文本加以引证。与《朴通事谚解》比较,今存的元代和明代前期描叙唐僧取经的杂剧和美术作品,故事都要稚拙得多,令人怀疑《朴通事谚解》对《西游记》平话的叙述可能经过了明清人的改动和增益。  相似文献   

20.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在上期(七七年第四期)学报上曾谈了公元前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随着历史的发展,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中朝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有了巨大发展,本文准备就这个时期的交流情况,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汉文和儒家思想传入朝鲜,及其在朝鲜三国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