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犯罪立法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底座安全”,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纳入刑法规范———设立生态犯罪。生态犯罪立法具有客观的缘由、充分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内容。生态犯罪立法是刑法适应生态文明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科技和工程伦理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为应用伦理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科学伦理的生态文明审视、技术伦理的生态价值重建、工程伦理的生态环境构建、生命伦理的生态伦理回应,张扬着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思想,规范着生态公平与正义、生态责任与生态义务、生态安全和福祉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南海生态安全面临着海洋环境灾害、陆源污染、生态恶化、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威胁;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虽然基本形成,但仍不够完善,立法内容应当充实和调整,效力等级有待提高,行政执法体制有改革之必要,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亟需创新,南海生态安全保障专门立法属于空白;因此应当完善南海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健全海洋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生态修复制度,完善南海生态灾害应急处理制度,修改生态安全保障的刑事法律,改革南海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它与国家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息息相关。通过阐述生态安全、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的内涵,在总结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指出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最后论述我国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理论形成的背景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安全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安全理论形成的原因生态问题全球化是生态安全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体系的内在缺陷是生态安全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安全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生态政治运动是生态安全理论形成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问题,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依据环境承载力理论,围绕生态环境压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3个维度,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分析模型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区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布格局及主要制约要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总体呈现三级分布态势,城际差异明显且稳定,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同化现象,区域生态安全提升潜力较大;河北省西北部与东南部生态安全态势构成鲜明对比,形成了发展与保护的博弈;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京津冀地区的体现;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是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自然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西北特殊的生态位置以及生态失衡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以“生态优先”定位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从而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发展现代林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由之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发展现代林业的有效途径,对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屏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而科技对支撑生态安全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是我国“两屏三带一区多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云南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科技需求进一步增强。云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科技需求主要体现在促进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治理、推进绿色生态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云南省生态安全屏障,应以建设生态科技工程为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从建设跨境生态雨林、跨境河流、沿边生态走廊、天然林、高原湖泊、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庄园、健康照护基地等方面入手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式。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的“北疆生态屏障”,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能源资源基地,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路,为内蒙古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提供可行性素材。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是贫困山区反贫困斗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性挑战,强化农业生态安全建设已刻不容缓。借鉴OECD的PSR分析范式,结合湘粤桂边贫困山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贫困山区的农业生态安全层次分析模型,并以省级扶贫重点县双牌县为例,运用该层次模型对该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测度,最后,提出警惕农业生态安全、强化农户行为引导、加强农业生态财政投资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强有力地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威胁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性问题,以利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最本真的意义上说,是人类为了确保生命和生态一体化安全所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作为人类之命的生命安全与作为人类之运的生态安全始终处于整体性一体化状态,必须从系统复合整体性安全的思维出发,从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两大类关系着眼,将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紧密联姻,牢固地确立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只有充分认识从传统安全观进入现代系统复合整体安全观的必然性,从单一的生命安全观和生态安全观发展到复合交织型的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观的时代紧迫性,牢固地确立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正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困境,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内确保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主要路径,才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在探索和遵循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有效地应对人类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构筑起人类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铜墙铁壁,促进人类在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强有力保障下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东北区域生态安全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维持我国整体生态安全的要害地区,其生态安全状况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由于长期无限度开发,目前东北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行税制却存在着环保税缺位,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税种生态功能弱,缺乏对东北地区生态保护的税收优惠等问题,使税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建议针对东北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改革资源税等相关税种,制定针对东北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12,(6):13-13
频频爆发的“瘦肉精”、“农残超标”、“转基因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使民众对身边的农产品是否安全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哪里能买到孝如心菜,何时能吃上安全食品”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城市为依托的CSA生态都市农业逐渐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设起来,以其绿色有机的生态种植模式从产业链的源头解决了捉产品的安全问题,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优质、卫生、无公害的鲜活农产品。CSA生态都市农业一时间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成为改变中国传统农业模式的星星之火。然而CSA生态都市农业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制约着生态都市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加大,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建设目标,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成都市2000~2011年都市农业发展实际,对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00~2007年之间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呈现交替升降变动趋势,2008年以后在都市农业发展前提下农业生态安全有所提升;目前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总体态势趋于好转。因此,积极以“三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生态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云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评价可以为环境监管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云南省2007—2019年生态安全数据,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结合"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各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同时,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横向对比,进一步分析云南省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间,因工业污染物造成的生态压力使云南省生态安全水平出现过短暂下降,但总体上有所提高.基于此,对云南省生态安全监管提出如下建议:建设省内生态监管平台,以便对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时监管与动态预警,改善省内生态发展不平衡状况;着重建设云南省特殊生态区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省内生态经济产业比例.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倡导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体现了维护生态安全的逻辑遵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习近平的生态安全视域,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主体承认、利益同向、文化认同,进一步提升人们生态安全意识的认知价值;细究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和系统治理等准则,探索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安全格局的助推价值;阐明美丽中国伟大实践和中国方案的贡献,增强实现生态安全全球图景的引领价值。最终凝聚国际共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近年来,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现代、后现代工业文明的疾速发展,消费时代的降临,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众所共识的"全球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生态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