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和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新闻事件背后的特定含意,它的传播是一个媒介和受众对其进行意义框架的过程。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有着其特有的意义框架系统,并遵循三种不同的意义框架范式进行传播。透过不同的范式,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路径,清楚解构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深层次内涵,指导公众构建更为健康良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语言,其简洁实用、生动活泼,不但深受广大网民的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向。回顾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其演变规律是外在形式上从简单到多样化,表达意图上从自由的网络交际、文化恶搞到话语权的诉求需要等;其演变动因离不开网民娱乐生活需求、生活压力排遣以及监督权的追求等原因;其传播影响着数字化时代汉语言的纯洁性、文化传播的伦理观、社会价值观、文化的创新性等方面。展望其未来,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会持续升温;网络流行语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新闻热点事件、表达诉求类网络流行语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从全球化大环境、新媒体技术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宣泄情绪、折射社会民情生态、对传统语言的创新等积极社会表征意义以及网络流行语流变成网民们短暂狂欢的语言盛宴等负面效应,以期形成对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流传、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因此,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下,青年网络流行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故应通过对青年网络流行语的监测了解青年,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类网络流行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认为,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成因涉及语言因素、媒体因素、网民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在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试采取直译、意译及增译、仿译等翻译手段,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新颖独特、富有张力,是表达民意的一种符号。基于创新求变、模仿从众、排遣宣泄、寻爱求暖、自我实现等普遍存在于青年网民中的社会心理,于是青年网民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作和使用主体。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消亡取决于社会选择,有生命的语言自然会流传下来,约定俗成后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对待网络流行语应多加包容、积极引导,使其成为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2004-2019年中国"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全文本研究,发现:网民在网络流行语词汇的主体投射中实现自我身份的判断,网络流行语的语法结构易于填词再造与扩散,可推动群体卷入,消解现实中的话语沉默与个体孤独,是一种"反现实沉默"的网络呈现;网络流行语经过"主体态度投射、群体传播扩散、集体认同形成、话语规制确立"四个环节完成话语生产,网民可基于风格化表达与意义模仿形成心理同盟,打破线下现实中的个体"孤立恐惧";网络流行语文本的"微型叙事"特征易生成价值言说,展现民间话语态度与民意;网民作为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中的匿名群体,其话语具有"消解沉默惯性表达"——"打破个体孤立恐惧"——"生成民间意见气候"的"匿名群体驱动"特征,而网络流行语"对话式"的集体宣泄形成"树洞效应",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利于网民疏导情绪,推动社会稳定,但网络流行语的低俗消解,需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中出现许多与社会公共事件有关的流行语,它们是网民和现实社会的人们行使自主话语权的一种集中表达。这些流行语的广泛传播对于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视角剖析网络“被式语言”的语言与文化特征.提出用“同型”、“异型”或“复合型”的等值模因来译介这种畀化的被动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讧源语信息复制与传递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而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归属网络语言.流行快,传播广、意义飘、使用活是其表象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大众集体认同,约定俗成,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是其得以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生产和意义重构的过程,由热点事件引起网民关注后,网民自主解读报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而后赋予语言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它不但占据网络虚拟空间,还不断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语言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也就预示了它的发展趋势:数量与日俱增,语源呈现多元化,形式趋向更简洁。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呈现知晓度较高、认知度较理性、认同度较宽容的特征。通过对认同、工具理性和情绪三条路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学生传播网络流行语的内在机制,更有助于增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给议程设置模式及大众行为都带来了深刻影响。利用调查实验方法,可以探究不同类型议程对网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不同影响。总体来看,网络议程讨论仍然集中在事件属性本身,泛政治化倾向尚不严重。其中,国际性事件最容易引发政治参与,并主要通过集体式的讨论方式实现;社会性事件容易增强网民的社会式参与,机制主要是对社会矛盾和政府治理议题的关注,而对其围观式的讨论方式也容易带来制度外参与行为;政治类事件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模式更复杂,触发点也更多元。总之,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影响要素更为多元,议程设置、议题属性、讨论方式等都发挥着不同作用,对政府网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前我国的网络群体事件及其治理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网络群体事件新趋势呈现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渐扩大化、主体日益多元化、组织日趋严密、形式日程“合法化”、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网络群体事件的治理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XX体”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网络中出现了一类以“XX体”命名的特殊语言现象,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特殊流行语的生成方式有原创、模仿和词句替换.社会热点事件、民众情绪发泄以及网民的自娱自乐是它们产生的原因.同时它们也具有来源多样、传播广泛、多有固定语言结构和情态鲜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庞大,社会系统复杂,一旦发生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基于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演变的不确定性特征,融合情景理论对该类事件进行结构化表示,分析该类事件情景演化的驱动要素及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情景演化模型,并以某公众维权事件为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矛盾水平、应急疏导和谣言煽动是该类事件演化的核心因素。因此,超大城市应对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过程中应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做好应急疏导;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把握引导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与类型,发现其语源主要集中在文娱影视、行业用语、公众人物用语、政治用语、社会热点、方言词汇、外来词以及社交平台用语八个方面。根据语言组构性质将网络流行语分为语音变换类、词汇重构类、语义泛化类、流行构式类以及网络俗语五大类。不同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各不相同,从微观角度以各类流行语中的典型用语为研究对象,将语内机制和语外动因相结合,系统分析各类流行语生成的主要理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逐渐从网络渗透到传统媒体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公众用语。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其与普通网络语言的区分出发,指出事件关联性是促进网络语言流行化的重要因素,影响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心理因素和群体心理因素两个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不规范性这三个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