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对转”理论是古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这一理论是清代学者戴震在顾天武、江永、段玉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 ,其后 ,孔广森、严可均、章太炎、黄侃、王力等学者又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但各家持见并不一致。近来一些学者又对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2.
关于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心理及其外交等因素作了论述,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多年来学者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所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研究者们也有意见分歧。其中大多数学者将这一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积极影响予以了肯定,少数学者则持有了不同的意见。尽管如此,魏源这一思想必将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4.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三定《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 :当代学者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8年 5月版 ;以下简称《研究》)凡 2 0余万言 ,共分三编 :“学者研究”、“学者风采撷录”、“学术书评”。“学者研究”是全书的主体 ,也最能呈现该书的价值内涵 ,包括 1 1篇独立的论文 ,其中 1篇综论 ,1 0篇对当代著名人文学者的研究。综论“学术的自觉和学者的自立———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一文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学术文化的宏观鸟瞰和透视 ,显示了著者研究的理论深度。这篇论文也是全书的纲。在这篇论文中 ,著者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 ,“文革…  相似文献   

6.
国内法律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以及在实践中法治困境的凸现,许多学者对诸如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与道德的本质关系、司法实践中法与道德的冲突、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法律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一、有关法律伦理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国内最早提出法律伦理概念并对之进行初步研究的是何勤华先生,他在80年代的《文汇报》上首先提出了“法学伦理”这一概念,后来又进一步规范为法律伦理,有的学者则把法律伦理称之为法伦理。目前,学者们对法律伦理的研究对象尚未获得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法律伦理是以…  相似文献   

7.
代际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学、青年学、文化人类学和人口学等诸多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自代际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代际研究文献为分析文本,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关于代际研究的成果,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受到苏联学者的重视,特别进入80年代,对这一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简要介绍。一、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本质苏联学者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用事物内部矛盾的原理来探讨社会发展源泉和动力问题。第一,研究社会发展动力和源泉的出发点。苏联学者认为,社会原因范畴是分析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模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更多的是被称为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而在国外学者的话语体系中则被称之为中国模式,这也是近几年国外学者研究当代中国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背景,二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及其性质的研究,三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特征的论述。面对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问题的热议,目前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没有作出有效的回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不少学者不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消极和否定态度。当前我们不应采取消极回避和否定的态度,不能一味排斥这一提法,否则会丧失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应当对国外学者热议的中国模式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模式给予科学解读,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因科学争论为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科技与社会研究提供了观察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科学进程的独特视角和素材,这一领域得到了科技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研究,SSK学者更是通过争议研究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学界对科学争议研究多有介绍与梳理,但既往述评忽视了经典科学社会学、SSK以及探究科技争议的社会政治影响这三种主要的争议研究路线的差异与联系,也未系统分析科学的社会特性对不同类型争议的影响。本研究以考察科学争议的社会性为线索,分析对比了上述三种研究路线,并探讨了SSK学者所倡导的科学的社会建构在分析公共科学争端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简帛文献成为西方汉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西方学者大都通过中国学者所整理的释文进行阅读和研究。隶定是中国学者做释文的传统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缺少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因此,不断有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做释文的方法。西方学者巴纳、鲍则岳、李孟涛、柯马丁和邢文等提出了直接释文法、释字三步曲和透明释字法等理论,期望做释文的过程更加透明、易懂。中国学者李零和冯胜君等就此问题作出了回应,认为西方学者的方法不具有操作性。本文旨在阐述中西方各家观点,剖析中西方学者释读简帛文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后,预设研究限定在真值条件这一维度之内。直到70年代,学者突破了传统的一维研究方法的桎梏,从语用学等不同维度对预设进行研究。此阶段是预设研究全面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阶段。各家学者的介入有助于加深对预设这一概念的理解,但同时使它的研究复杂化。预设研究已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需要学者将“多维”研究都“统一”到探究预设本质这一共同旗帜之下,顸设研究将在广泛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来,学者们从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发展历程、逻辑内涵、重大意义等维度,对其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阐释,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仍需看到,由于这一思想正式提出时间不长,学者们研究时间有限,现有研究成果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整体性研究有待提高,实证研究有待加强,跨学科研究有待拓宽,国际视野有待扩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民国史研究一领域,民国时期县政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地区在扬弃的基础上,更注重从社会转型、国家——社会的视角,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多学科来解读,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在论及民国时期县政问题时多从宏观层面,以现代化进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美国学者对民国县政问题研究重心主要在中国华北和江南地区,其独到的思维和理念使人耳目一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虽然成果有限,但其在个案上的精耕细作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唐宋文研究的全面繁荣,笔记文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学者对《刘宾客嘉话录》的关注逐步升温,并在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此后,研究视角也开始走向多样化。文章从韦绚生平考、版本整理、文本研究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以来学者的研究动向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泓峻 《南都学坛》2012,32(1):69-7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学术史研究视角。围绕具体的文本、具体的学者(理论家)、具体的学术事件进行的专题研究,以及文本、学者、学术事件背后的学术体制研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学术史视角采取的主要思路。这一研究视角对于校正之前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存在的偏颇,提升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生可畏,亦可敬。这是我拿到张新科、俞樟华两位青年学者的《史记研究史略》后,脑际浮现的第一个念头。三年前,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史记》学术研讨会上,我结识了张、俞二位青年学者。也许是志同道合吧,一见如故。他们谈了我的拙著《史记艺术美研究》,讲了他们的研究计划。当他们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当代中国研究著名英文杂志《中国报道》中对毛泽东的研究,把握印度学者对中国这一伟大人物研究的脉络和重点,分析印度学者研究毛泽东的深层文化原因,指出印度学者关注毛泽东既有印度对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困惑寻求答案的动机,更有地缘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国内软力量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约瑟夫·奈于上个世纪末提出的软力量理论进行了集中研究,推动了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软力量的由来与发展、软力量的汉语翻译、软力量的内涵以及软力量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四个方面进行学术成果梳理,回顾了中国学者在这一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目前还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