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 1 0 0年来三次历史巨变的考察和思索 ,提出了“对三次历史巨变理论成果”、“对伟大人物与时代关系”、“对实事求是的理论地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即辛亥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次巨变围绕“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 ,生动地再现了历史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范畴或概念整理 ,编排和解释历史事件。“现代性”概念是 2 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核心范畴 ,它指出了大多数国家 2 0世纪历史发展的目的。本文讨论了“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特征的内涵及其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人的举荐与呼吁下,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式形成.第二代领导集体历经十余年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略回顾百年来中国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 ,在三个问题上作了初步探讨 :一、2 0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继承 ;二、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6.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21世纪之后,人们对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记忆犹新,对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人物依然充满敬仰之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毛泽东,虽然已经辞世27年了,但是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还在继续,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  相似文献   

7.
周革殷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转型。而秦汉之际的历史巨变,以中央集权制度取代旧的封建制度,从而完成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汉王朝使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并确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贵族土地所有制到"使黔首自实田"的土地私有化的完成;二是权力体制上的封建贵族政治到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官僚体制的建立;三是在思想传统上,汉代在先秦以来"礼乐"思想的孕育中,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奠定了以儒学及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思想。从而确立了汉代国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站在世纪前列的伟人。他拨乱反正、实事求是 ,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他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 ;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为实现祖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中国美学界发生过三次大的学术论争。这三次论争既有意识形态斗争的社会意义,也具有知识学进步的意义,也是中国美学由古典到现代、由追随苏联到面向世界的学术转型历程,认真总结本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下一个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东西交汇、整体而不平衡的世界历史发展中,突显出了马克思论述的"历史环境"的重大作用。历史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的决定性要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三位一体,成为考察20世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考虑到历史环境这个变数后,不同的历史环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方式就不同,或者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适应的形式也就不同。20世纪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东方社会得到了实现,尤其是俄国、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均可由此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自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由斯宾格勒首创,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80年,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查明建、谢天振编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全景图。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不同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影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著作始终,对于读者系统、科学地了解20世纪文学翻译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考证学在五四时期开始兴起。在新史料与新方法的支持下,古史考证率先取得了重要成果。新历史考证学在民族史、宗教史、历史地理学、科学史等研究领域均有明显进展。新历史考证学表现出了诸多新特点,其实绩为20世纪新史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当被视为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家对历史发展和史学自身发展的认识起始甚早,并在历史评论和史学批评的实践中,总结出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和史学自身发展理论与方法论.在清代乾嘉时期史家中,章学诚对历史与史学的认识以及对史学批评原则的认识,包含着关于社会历史进步、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尊重前人史学成果、知人论世评价史学牙(弊得失诸方面内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史学思维中的"现代性"理路及其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启超在20世纪初史界革命中形成的以提倡进化史观、强调用科学精神与方法治史以求得真事实的科学主义历史知识论以及寻求历史因果律或因果关系、主张文明一元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史学思维延展至梁氏晚年未有中断。唯在20年代,梁启超对因果律与归纳法在历史学中的适用范围及历史进化的表述方式做了修订。这些被学界普遍认为是反映梁氏史学思想在后期发生显著变化的修订,实际上并未对梁氏早年形成的现代性史学思维构成明显背离,而应被视为其现代性史学思维本身的邅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期由于人文和自然等多种原因,东北亚主要民族日、俄、朝等来到我国东北地区生活了近半个多世纪,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作为历史文化符号,实事求是地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后人对其属性自有公正的解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历史小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小说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它萌芽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在19世纪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以人物与历史的关系为主线,19世纪英国历史小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世界中,历史总是制约着人物的命运;维多利亚早期历史小说中的人物试图摆脱历史羁绊,独立演绎自身命运;维多利亚中晚期的历史小说中,"历史"开始被人物支配,它渗入人物内心的探索历程,成为个人精神结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和转型的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潮激荡之际,思想文化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足鼎立的格局。就影响而言,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潮可谓高歌猛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其中,唯物史观的影响又是最为显著的,唯物史观作为主要思潮,直接参与和影响了当时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六次大规模论战。论战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温和的学理上的论争,更有针锋相对的激烈的路线立场论战。论战的内容主要围绕唯物还是唯心、经济决定论还是多元论、阶级斗争、群众的历史作用与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展开。经过论战,唯物史观进一步彰显了其学理的科学性和实践的生命力,成为一股重要的理论思潮和行动指南,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化。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者身上,而且更体现在冯友兰、陶希圣这样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者身上。可以说,在学理上唯物史观树立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论《文心雕龙·史传》的史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宏伟巨著.其中的《史传》篇雕镌史籍,探究史理,关于史体评论、史评准则、史才理论等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