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白五古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五言古诗研究相对于李白的其它问题学界关注度明显不足.辨析论证李白五言古诗之类别数量、李白五古为唐五古之正宗、李杜五古之异同三个方面问题,可为李白五古研究提供诸多理据、开拓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保华 《南都学坛》2007,27(1):82-83
两汉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诗歌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和最高成就。汉乐府诗创作艺术上娴熟巧妙的叙事技巧,杂言和五言句式的运用等,与《古诗十九首》委曲宛转的抒情艺术手法,以及纯熟优美的五言句式特征等,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二者互补统一,各臻其妙,对我国当代诗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五言古诗《长干行》是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英译中国古诗中颇负盛名的一首,被纳入美国诗歌经典系列。这首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细致地抒写出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马丁和洛斯(Martin&Rose)的评价理论为我们分析原诗及译诗中对评价资源的不同实现方式及其原因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利自1918年推出英译中诗选集《汉诗一百七十首》后,便在西方一举成名。在该集170首古诗中,韦利只译介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唯一一首诗歌《洗儿戏作》,这与苏轼本人在世界上的文学地位极不匹配。原来这与阿瑟·韦利所处的20世纪初期英国译介中国古诗的情况、与他本人对中国古诗的主观见解、译诗标准等因素密切相关。分析韦利译苏诗的特点,挖掘其只译介苏轼《洗儿戏作》的原因并梳理韦利译本的流传情况,便于窥见20世纪早期的英国甚至整个西方对中国古诗的译介倾向,以更有利于中国古代诗歌在当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南北宋之交登上诗坛的陈与义,其五言古诗的创作善于借鉴学习杜甫诗歌的创作技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其五言古诗在遣词造句方面比较成熟,但在“体势”上则未达到杜甫五言古诗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列为枚乘杂诗,但根据不足。《文选》作《古诗》,兹从《文选》。《古诗十九首》,始见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所谓古诗,本是晋南北朝时对古代诗歌的统称。萧统从当时流传的五十九首五言古诗中挑选了十九首已失去主名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8.
李自古风,是一组别具一格的作品,与他其余的诗作相比,确实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最初受李白之托而为其编集的李阳冰,把这五十九首五言古诗合在一起,题为古风,是有见地的。就诗的内客说,多属感遇咏怀讽喻现实之作;就诗的风格而言,它古朴纯真,颇似古体。它之所以受到李白诗歌研究者的重视,是因为它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李白的文学主张,其中大部分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在艺术表现上,远绍阮籍《咏怀》,近承陈子昂《感遇》,成功地运用兴寄,把比兴手法的运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苏轼以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三者比较的方式对韦柳诗歌简古淡远的共性风格进行揭示,严羽则用"韦柳体"之名将其确认为一个诗歌体派.在接受学意义上,"韦柳体"的提出,一是缘于宋人对陶渊明诗歌和人格的推崇,韦、柳皆因有陶诗意趣而被并论;二是因为韦、柳在五言古诗上的创作成就.苏轼在陶、韦、柳三者高下的比较中,认为柳胜韦,此一论断在明清时期引起了普遍的质疑.清代王士祯将矛头直接指向苏轼,明确提出韦在柳之上,为韦柳高下的问题翻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这种争议,除了要深切了解论者的立场和用意,深入作品、具体辨析韦柳风貌及艺术渊源、淡化和规避无谓的高下之争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诗经》、《楚辞》以不同的风格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道路,深深地影响到魏晋与盛唐诗风。但两汉竟然是文人诗歌的淡泊季节。《古诗十九首》(下称《十九首》)以前,没有产生成熟的五言诗姑且不论,即使是非五言的文人诗也寥若晨星。汉武帝曾提倡辞赋的创作和诗歌的收集,贵族与民间乐府一时均见成效。文人乐府今传除司马相如等人奉诏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外,几不可见。东汉光武帝刘秀“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刘肇  相似文献   

11.
“唐人选唐诗”录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情况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人们对王昌龄诗歌接受态度及其在唐代诗坛地位的升降变迁。总体而言 ,昌龄因其五言古诗对盛唐诗风的开拓之功而受到当时选家普遍重视 ,有“诗家夫子”之称 ,中唐以后选家则独重昌龄七言绝句 ,虽以“七绝圣手”誉之 ,但其诗歌地位已非显著。文章同时指出 ,作为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特殊形态 ,唐诗选本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应受到重视 ,成为唐诗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有唐至清,李白诗歌均有着广泛的接受者,他们中既有文坛名流,如唐宋之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元明之杨维桢、萨都剌、高启、王世贞,清之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也有众多普通文人和下层民众。唐宋人重其奇思壮采,元明人学其傲岸个性,清人更注意其风雅传统、经世思想。历代对李白诗歌接受的普泛性,除杜甫之外,无人可与之比肩。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风,从总体上看,复古倾向较为明显。兼之他又有一些这方面的议论,故古今论言多以之为复古派或“以复古为革新”的诗人。《古风》其一即为常所征引的重要依据之一。 胡小石先生在《李杜诗之比较》一文中引孟綮《本事诗·高逸》载白:“(兴寄深徽)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之说而评之云:“这是他崇经的门面话,他所作以七言诗最好,五言次之,四言最坏。”实事求是,深中肯綮。继又引“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大我而谁(与)?”及《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数语,并联系李白现存的九百多首诗“古诗占十分之九以上,而内中且有一首只六句”的创作实况,说李白“是一位复古派的健将”,并以所引《古风》其一中语为李白“论诗的大主张”。  相似文献   

14.
湖师学人     
陨险馄缎颉分锌梢苑⑾?李攀龙认为唐代是有五言古诗的,但是他又认为真正的五言古诗却已经看不到了;七言古诗惟杜甫之作“不失初盛气格而纵横有之”,最为擅长,而对李白的七古却深加贬低,称之为“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五七言绝句惟推崇李白“实唐三百年一人”;五言律诗和排律,虽然对各家都加以了赞赏,可是从选的篇目上来看,最多的还是杜甫;对七言律诗则认为是王维和李颀的最好,认为他们二人“颇臻其妙”,杜甫七律虽然选上的最多,达到了十五首,却贬其为“愦焉自放矣”。历代文人墨客对唐代诗人及作品  相似文献   

15.
黄节对先秦和汉魏六朝诗歌有颇多精当见解,以《汉魏乐府风笺》为例,可以看出黄先生对古诗注有许多突破。由于文学史观的引入及重视发掘诗歌的美学特征,其注开启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对李白《送友人》一诗及其三种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交际意图、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角度为中国古诗英译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郝经(1223—1275),是元初北方诗坛在文学理论和诗歌实践两方面都极为活跃的大儒家、大诗人。郝经遗留下来的诗有14卷近600首。体裁有七言、五言古诗,杂言歌行,七言、五百律绝。从诗歌风格来看,可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他使宋、被羁真州为界。他的前期诗歌,多究理、咏史、记实之作,颇具理性;他的后期诗歌,即被羁诗,多感怀、寄寓之作,抒情色彩浓郁。拙文《元人郝经文学主张渊源及其内涵》①和《风凋庭树静归根──论元人郝经的被羁诗》②已对他的文学主张和后期诗歌作了探析,本文仅就他的前期诗歌作品的内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道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风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李白诗歌《送友人》的两种英译本中的审美意象的翻译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给古诗英译带来一些启示。认为,在传递古诗审美意象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使译文意象与原文意象产生最佳关联,力求再现原诗神韵与意境,使译文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节奏与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演变刘焕阳中国古代诗歌以产生的时间为先后,基本上是按照《诗经》、楚辞、古诗、律诗、词、曲这样一个顺序排列的,从构成各种不同诗歌体式的句型音节来考察,则呈现为这样的一个序列:四言、杂言、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长短句。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