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伴随出生性别比失衡及择偶场域中不平等婚姻策略的消极影响,农村大龄青年目前面临较大的择偶困难与压力。高额且无力承受的婚姻支付、相亲的择偶年龄限制、多类别且高难度的择偶困境,构成大龄青年择偶的主要压力。大龄青年长期未婚,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潜在与显在的社会风险,导致青年个人及父母精神压力的增强、家庭成员间矛盾的凸显、非理性观念的蔓延和失范行为的增多等问题的产生。缓解择偶压力与防控社会风险,需要从挖掘择偶压力与社会风险产生的源头切入,多力量参与、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 ,对山东省 12个地区的农村青年进行的婚恋观调查结果表明 :( 1)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由恋爱” ,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 2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个人因素 ,尤其是个人的品性、身体健康状况、个性、能力及学识等 ,而相对忽视家庭、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 ;( 3)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一些婚恋中的社会问题 ,当代农村青年不同程度地持一种否定态度 ,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 ,表示赞赏的人则较少 ;( 4)在某些婚恋观上既存在个别差异 ,也存在着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都市青年的择偶方式与过程正在发生新变化。大型相亲会作为社会为解决择偶问题所做的一种努力,为都市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择偶场域。实地研究发现,大型相亲会为有择偶需求的都市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与见面机会,但在实际解决择偶问题上却表现出极大无奈。信息不对称和舆论魔力导致供需双方发生利益冲突、策划精英与媒体共谋制约活动的公益性、市场化运作与相亲市场恐慌导致婚配逻辑畸形错位,以及婚配主体选择意愿的模糊性等极大地制约了相亲会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一个思想观念较为开放的时代,礼教意识相对淡薄,具体表现在婚姻方面,就是唐代青年男女择偶观念与方式的多元化倾向。一方面,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一些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仍然遵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依礼择偶不乏其人,这种现象从出土唐代墓志的相关记载中不难得到印证;另一方面,部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则敢于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主张按照双方间的情来行事,缘情择偶的现象时有所见,这种情况在传世文献中屡见其载。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不违反法律禁止条件的男女缘情结合,法律虽然不作干预,却还是会不时受到传统礼教的干涉,以至于不少唐代青年男女每每纠结于依礼择偶与缘情择偶的两难选择之中。而从唐代婚姻立法的角度考察,唐律既认可青年男女依礼择偶,显示出对礼的尊重;又默许青年男女缘情择偶,显示出对情的理解,这无疑是唐律开放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性别失衡社会影响与后果的逐步显现,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婚恋窘境,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选择河南S村作为调研地,对该村20位大龄未婚男青年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扎堆现象明显,面临严重择偶拥挤;婚姻攀比盛行,高额婚姻支付较为普遍;屡次遭受相亲失败,承受较大精神压力;长期处于单身状态,择偶标准大大降低。导致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如此窘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环境、家庭经济条件、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农村传统观念等方面,为此,需要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强化综合技能培训、平衡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加强青年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以缓解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题。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择偶困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择偶困难,二是指婚姻支付高昂。究其产生原因,一是出生比例和人口流动导致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二是城镇化潮流和农民的理性化使得农村女青年更看重物质和经济利益,从而对男青年构成巨大压力。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择偶困难可能衍生出一些社会风险:加剧欠发达农村贫困风险,威胁欠发达农村社会安定,增加欠发达农村养老风险与家庭伦理风险。要化解这些风险,需要帮助欠发达农村男青年改善经济社会地位,在欠发达农村开展择偶观和家庭伦理教育,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中提前考虑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边境一线地区的跨境婚姻问题近十多年来非常突出,重点边境乡镇跨境婚姻人数年增加幅度超过10%,最高的甚至达年均30%以上。跨境婚姻问题属于人口学的结构性研究范畴,也与社会经济、个人因素、文化和习俗、价值观等非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跨境婚姻行为并非由简单的个体因素引发,事实上是由很深刻的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推动。从总人口性别比、农村人口性别比、适婚人口性别比以及流动人口的数据,从婚姻挤压的角度来分析边疆农村青年择偶的跨境选择,一定意义上解释了跨境婚姻行为的合理性。婚姻挤压因素造成的边民择偶外溢,是缓解贫困大龄边民的婚姻、家庭困扰的合理方式,同时也存在很多管理困难和潜在风险,期待着国家层面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一、综述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择偶标准具有时代特征,今人与古人的择偶条件大相径庭,当是显而易见的。处于同一时代的青年也会有不同的甚至大不相同的择偶模式,即存在个体差异、城乡差异、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择偶标准做过一些研究。1986年徐长华对173名大学生关于理想配偶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是情投意合或事业上的志同道合。同一时期,另外一项调查发现,男大学生择偶条件的重要性由大至小依次为:性格爱好、道德品质、才能、身材容貌、经济条件;女大…  相似文献   

11.
从1953年到1981年,举国上下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广泛而持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动曾经涉及全国大部分家庭,且产生过极大影响。四川是人口大省,当时隶属四川省的重庆市曾有数十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国家政策性移民的组成部分,重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重庆移民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重庆知青的移民运动、移民前后的生存状态、知青的返城与困惑、知青的移民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归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能否更好地适应乡土社会,对于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呈现当前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本研究围绕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何以体现,城归青年的乡土社会适应性问题缘何产生以及如何帮助城归青年适应乡土社会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城归青年乡土社会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有助于城归青年成功化解返乡后面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在地域和政治空间上的特殊意义,兼具时空特征的"农村青年"成为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家庭关系变革、社会语境变迁的一个缩微群体。伴随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女性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普及,因结婚生育而在农村选择非正式就业的年轻妈妈群体,选择以社交微商的形式参与劳动就业,增加家庭收入。通过网络民族志、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试图探索一个研究该群体的理论框架:由于这个群体同时具备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农村女性,母亲角色等多重特点,通过其使用社交媒体参与劳动的实践过程,建立起一个以个体劳动为中心的家庭场域、虚拟社交场域、社会现实场域的三重场域,这背后涉及的赋权机制与认同机制研究,或将成为洞察新时期青年农民群体信息交往、社会资本、经济实践的一个切口。  相似文献   

14.
地处改革前沿的浦东青年农民积极进取、敢于求富,追求知识、渴求文明,易于流动、奔走四方,参与政治、思想开放的新特点,给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基层团干队伍状态较好、提高自身素质愿望强烈,但基层组织建设尚不适应,团的工作平衡发展不理想,社会化运作机制有待创新的四大变数:明确适应、合理、服务的建团思路,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基层团建纳入党建总体格局;突出社区团建目标方向,采用组织分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引导和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进程,当代农村青年成长环境更具开放性,自我发展更重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关注农村变革更为强烈,社会活动方式更趋多样。但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维权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内外因素仍影响和制约着当代农村青年就业。促进农村青年就业,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青年就业,在全社会为服务农村青年就业营造良好氛围,转变农村青年就业观念,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维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无结构访谈的方式,通过对河南省M村离婚个案的呈现,总结了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婚姻裂变个体的特征:年轻化、文化程度高、异地分居、感情基础不稳等,并进行相关的原因分析。最后,笔者针对农村的婚姻裂变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及建议:加强婚姻伦理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的家庭责任意识;实行属地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村青年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学习并掌握农业实用技术,他们的致富观念正确;农村青年具有良好的生育观念,符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他们也有许多烦恼,农业发展难,农村环境有不少方面不如意;农村基层组织和各级团组织应为农村青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增收致富多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乡村传播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农村青年社会化水平,同时当下乡村传播发展中的不足也制约了农村青年社会化发展。农村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乡村传播,对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的社会化水平,把他们培养成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小康目标的创造者、民主政治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创业数据库系统中关于广西农村青年创业的相关数据,结合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应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分析广西金融系统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状况;对于融资渠道单一、总融资规模偏小、人均放贷金额偏低等严重制约农村青年创业信贷发展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有赖于广西的金融创新,特别是从金融良性有序的竞争环境、农村金融的有效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府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青年是我国农村的重要人力资源,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青年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要求。目前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长效机制,并且拓展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